王惟
摘 要:本文對如何加強電力能源發展規劃提出了一些獨特的見解,并且結合我國實際發展情況提出了一些提高系統整體效率的模式。
關鍵詞:電力能源;發展規劃;系統整體效率;模式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與此同時人民生活生產當中所用到的用電設備也變得越來越多,這就導致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對于電力的需求量以及質量要求變得比之前要多的多。因此電力企業急需要進一步發展以此來滿足人們越來越高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加快能源原產業革命的推進,加大對于能源領域改革的力度,從而讓能源的供應能夠滿足人們日常生產生活的需求。
1加強能源電力統籌規劃
面對石油、煤炭等傳統石化能源藏量的下降以及可能由此帶來的溫室效應氣體排放,發展新能源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的歷史潮流和必然選擇。隨著產業鏈不斷完善,風能、光能等新能源正逐漸轉變身份,應用日益常態化,成為經濟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今后新能源發展應側重統籌規劃安排,避免一哄而上造成與市場脫節,從而真正激發新能源的應用潛能。新能源產業不能一味求大,統籌規劃布局緊迫性不斷增強。
我國能源發展到現在的程度,要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不斷的強化新能源規劃的引導作用,統籌協調國家規劃和地方規劃、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以及各類能源專項規劃。地方更是要明確消納新能源電力比例,確保新能源電力項目與電網同步建設,并對新能源企業設定資質、技術門檻,防止一哄而上,供求失衡。還要加快電力體制改革,激發市場力量。對于電改要以“三放開、一獨立、三強化”為總體思路,進一步明確了市場化的方向,并且通過六個配套文件多管齊下,構建主體多元、競爭有序的電力交易格局,使市場在電力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要求政府在放權給市場后,加快職能轉變,發揮好支持、引導的作用。
加快新能源外輸通道建設,平衡地區間差異很有必要。 “西電東送”從資源配置的角度來看仍然很有必要性,同時也是緩解華北及華東地區大氣污染的有效手段,還可助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加快西部貧困地區實現資源優勢轉化。
在發展的過程當中需要對能源各行業發展需求進行充分的考慮,加強相關規劃的統籌、銜接。
2加快特高壓主網架建設
近年來,以長三角為代表的大范圍配電網建設改造工作有效提升了配電網網架和裝備水平,增強了配電網供電可靠性。但隨著新型城鎮化的推進,農業人口落戶城鎮、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等帶來用電負荷水平、用電結構的顯著變化,對配電網尤其是城市配電網供電能力和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當前,我國城市配電網的供電質量不能滿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制造強國的二次能源供給需求。
發展到當前,國家和整個電力行業應當聚焦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全面提升城市配電網發展質量,建設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智能配電網,在中心城市開展世界一流配電網試點建設,促進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帶動經濟轉型升級,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制造強國提供堅強保障。
近年來,我國電網在源頭上進步飛速,特高壓技術處于國際領先地位。但在末端,配電網建設和投資相對落后,供電質量、裝備能力和智能化水平不高。我國的中心城市配電網可靠性和供電質量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未來電網發展應更注重配網側和用戶側,加快中心城市智能電網建設。由于電動汽車、新能源、? 分布式電源和多元化負荷的接入比例較大,迫切需要建設智能配電網融合信息、通信、控制技術。這需要提高電網可靠性、互動性、清潔型和靈活性,實現傳統配電網向智能配電網的轉型升級。
國家電網公司在配電網建設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2011年以來,國家高度重視配電網規劃建設,將其作為電網發展當務之急,不斷加大投入,全面推動城鄉配電網科學發展。“十二五”期間,國家電網公司完成110千伏及以下配電網建設投資8407億元,配電網建設投資占750千伏及以下電網比例超過60%。2015年,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圍繞能力提升、裝備升級、智能互聯等,確立構建與社會相適應的現代配電網發展目標,提出配電網建設改造的總體要求、基本原則,明確規劃統籌、統一標準、政策落實等方面具體任務。
當前應該以更高的標準開展中心城市配電網規劃建設和改造升級。結合中央城市工作全局精神,充分做好城市配電網規劃建設頂層設計。結合城市建設發展計劃,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配電網。加快中心城市一流智能配電網建設。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和部分大型城市開展配電網升級改造,借鑒東京、新加坡、巴黎等國際領先配電網經驗,利用10年左右的時間建設完成世界一流配電網,實現城市配電網建設局部領先、整體趕超,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制造強國提供堅強保障。提升配網設備質量和裝備水平。鼓勵、推動產業界加大配網新設備研究,爭取在配電網關鍵技術、裝備制造、標準制定等方面實現新突破,培育形成全球領先的配電網裝備制造企業。同步引導配電裝備和系統的標準化制造、成套化配送,提高互換性和通用性,提高城市配電網建設效率。
3引導新能源有序發展
風電、光伏行業近期頻頻被貼上“產能過剩”、“雙反”和“行業整合”等傳統制造業所常見的標簽。由于新能源對傳統能源形成大規模替代或許還要十年或更久的時間,目前政策支持或許是這些行業生存壯大的依靠。目前國內60多家風電整機制造商產能正嚴重過剩,國內市場飽和使得龍頭企業如華銳風電和金風科技不得不尋求海外布局。而受累于主要海外市場需求減少,包括尚德電力、天合光能和英利等世界級光伏大廠去年四季度均錄得虧損。 由于新能源等戰略新興產業缺乏可參考經驗而一度被政府“放養”,國內如風電和光伏等行業一度陷入無序投資和競爭。
從成因上看,政府電價補貼帶來高利潤是這些行業上游制造環節一哄而上的直接刺激因素。同時,為促進地方發展,全國各地方政府通過各種優惠政策建設了上百個光伏產業園,也是造成光伏產業低水平重復建設的一大原因。國內太陽能市場目前確實啟動不夠,風電也存存在“棄風”等現象,除了產業各自的原因外,在政策配套方面做得也不夠,“這些問題在下一步的規劃和政策制定上應該注意加以解決。
4結束語
面對我國電力需求的新趨勢,要采取積極措施從容應對,引導我國電力能源走向更高的階段。
參考文獻:
[1]段方維. 區域低碳電力能源系統規劃決策模型及應用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8.
[2]劉源. 基于復合大氣污染控制的區域能源系統規劃與對策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7.
[3]王偉濤. 基于環境約束的不確定性河南省能源系統規劃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6.
[4]孫朝陽. 兩階段隨機排隊論應用于區域電力能源系統規劃[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6.
[5]栗寶卿. 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財稅政策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