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天俊
摘 要:在新教育目標的推動下,如何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成為每個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當前社會更加注重人才的能力培養,初中學校應該結合社會的這一要求對學生進行教學,在教給學生教材知識的前提下改變教學方式,給學生更多的機會自主考慮課本內容,對課本內容更好地學習和掌握。新的教育目標要求圍繞學生的學習能力展開課堂教學,主要是為了培養初中生的能力和思維。基于這一點,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想辦法制訂新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角色轉換
在以往的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大部分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對課本知識進行講解,學生在課堂上只負責聽講和記錄。初中生面臨中考,教師和學生都習慣了這種教學模式,教師上課和學生學習的目的都是考出更好的成績。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教學目標已經發生了改變,不再只是讓學生死記硬背書本的知識,而是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的能力。新的教學目標更加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課程需要圍繞學生展開,而不是教師。基于這種教學目標,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創新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發揮主體作用,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一、改變教學觀念,和學生進行角色轉換
要想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在過去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夠專注聽講,教師通常都會營造比較嚴肅的課堂氛圍,老師給學生留下的印象也是比較嚴肅的。這樣的師生關系對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不利的。因此,教師應該打破舊觀念的束縛,在課堂上緩和自己的教學態度,尊重學生,和學生進行親切的溝通,而不是站在高處讓學生仰望。只有教師真正改變了自己的教學態度,在課堂上適當和學生開玩笑,采用風趣幽默的方法進行教學,并且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盡情發表自己的想法,對于表現好的學生進行鼓勵,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也不要急于批評,而是耐心講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敢于發言。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不一樣的教學方式來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比方說,教師可以將翻轉課堂融入教學中。在學習《木蘭詩》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對課文內容進行預習,教師提前找到相關的視頻教材,讓學生對這篇文言文進行閱讀,并且設置預習問題“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內容”,要求學生將預習中遇到的生詞或者翻譯不過來的詞匯進行記錄。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預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在課堂上進行重點聽講。這種方式可以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負責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點撥,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民主教學,老師發揮輔導作用
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從根本上改變教學態度,明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而不只是教給學生書本上的知識。在明確目標之后再展開教學,才能潛移默化地將學生放在學習的主要地位。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都是對課本上的知識進行詳細的講解,在講解的過程中極少對學生進行提問,更是很少讓學生之間對語文知識進行適當的探討。這種教學方法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該改變這種教學現狀。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多提問,在課堂上適當地拋出問題,讓學生進行單獨的思考,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之后回答出教師的問題。初中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教師應該認真聆聽不同學生的不同答案,并且在學生回答結束之后,對學生的答案進行合理的評價,面對有問題的答案也不能急于否定,而是進行一定程度的補充,并且對于學生勇于回答問題和開闊思維的行為進行夸獎。通過這種方式就能提升學生主動思考和主動回答問題的興趣。
三、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勇于提出自己的疑問
在過去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是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語文課程的講解,并且將自己的理解教給學生,學生對教師的知識灌輸全盤接受,沒有任何質疑。這種學習方式不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自主思考,不利于學生建立主動學習意識,大部分的學生會失去自主學習的能力,沒有主見。因此,教師應該針對這種現象做出適當的改變,可以采取將答案以疑問句的形式表達出來,讓學生進行思考,并且勇于質疑教師的觀點,發表自己的見解,而不是直接將正確的答案告訴學生,讓學生記錄下來。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能力。
總之,社會不斷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培養,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學習和考慮問題,掌握準確的學習方法,從而提升整體學習質量,實現自身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沈富良.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華夏教師,2019(12):29.
[2]李曉紅.以學生為主體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1):103.
[3]武建兵.以學生為主體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研究[J].中外交流,2017(30):292.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