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忠
摘 要:語文教育具有基礎性的地位,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具有重要的意義,而閱讀教學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升學生的知識積累水平以及人文素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主要對如何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進行研究,希望能夠促進閱讀成果的轉化。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
從當前教育發展的形勢來看,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不斷凸顯。但是目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還存在諸多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在閱讀教學重要性不斷凸顯的教育發展形勢下,需要加強對閱讀教學的研究,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素養的培養。
一、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意義
對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行培養是現代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從初中的教學體系上來看,閱讀教學與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之間具有緊密的邏輯聯系。教師要更加科學合理地把握閱讀教學的各個環節,分析如何正確地引導學生對文章的內容進行分析以及解讀,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來選擇教學的策略,關注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表現,從現代教育的理念出發,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促進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實施的原則
1.方向性原則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把握好教學的方向是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前提。語文閱讀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表達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讓學生能夠讀懂文章僅僅是實現閱讀教學有效性提升的基礎。但是實際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學目標僅僅是讓學生能夠讀懂文章,這種教學方向上的偏離,也造成了語文閱讀教學難以在知識層面以及核心素養培養層面發揮作用,因此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把握教學的方向,讓學生讀懂僅僅是基礎,重要的是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促進學生將閱讀中所獲得的知識內化為自身的能力素養,實現學生語文能力水平的提升。
2.實踐性原則
語文學科具有很強的功能性,所以閱讀教學也需要落實到實踐上。老師在備課時,第一個要思考的是我要教什么。只有目標正確,教學效益才能顯現。第二個思考怎么學,怎么為學生設計學習形式與過程。所以,每一節的教學目標都要很清晰,策略也要很清晰,從實踐的角度出發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
三、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1.促進讀寫結合的有效落實
在閱讀教學中最關鍵的就是要促進閱讀成果的有效轉化,讓學生把在閱讀中獲得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否則進行再多的閱讀也是無用的。而讀寫結合就是促進閱讀成果轉化的重要途徑,學生進行寫作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將閱讀中獲得的知識進行消化整合的過程,如果將閱讀行為看作是對知識進行吸收的過程,那么寫作就是將知識進行釋放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促進讀寫結合的落實,能夠避免囫圇吞棗過目就忘的問題,保證學生能夠充分吸收在閱讀中獲取的知識。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養成記筆記的良好習慣,讓學生摘抄文章中優秀的詞句,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印象。
2.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
閱讀實際上是一個充滿樂趣的過程,通過閱讀能夠體驗不一樣的人生,與作者直接進行思想上的交流,有效的閱讀教學也應該是建立在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的基礎上,只有這樣才能在閱讀教學中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促進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在以往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學方法單一,閱讀的效果不佳,因此需要對閱讀教學的方法進行創新,提升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以興趣為基礎來開展閱讀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學生的興趣偏好,以此為依據來進行閱讀素材的選擇,集趣味性和知識性為一體,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樂趣,從而積極主動地進行閱讀。
3.以語用學理論開展教學
語用學最早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在本質上屬于語言學的分支,主要是研究語言的應用和語言的理解,并對語言行為進行研究。因此在初中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語用學理論引入課堂中,在語用學中對“語義”以及“語境”的研究是教學的重點,需要從語境、思維、聯想以及語法四個維度來開展教學。比如在《背影》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教師首先需要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整體語境,即作者是在怎樣的心情下寫這篇文章的,首先了解文章的感情基調才能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思想,讓學生加強不同語境下的語義分析,通過語用學的理論對閱讀進行引導,加強對閱讀內容的思考,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教學開展的水平對語文教學具有重要的影響。從語文學科的特點上來看,對知識的積累具有比較高的要求,同時語文能力的培養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就需要重視閱讀教學,明確語文閱讀教學在當前階段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胡蘭心.靈活教學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A].教育理論研究(第七輯)[C],2019:1.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