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現高等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協同發展,是新時代高等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改革的必然要求。對高職院校服務社區教育的實踐進行研究,總結實踐經驗,分析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更優化的服務路徑,有利于促進高職院校與社區教育的融合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社區教育;實踐研究
基金項目:淄博市高等職業教育2019-2020學年微課題“高職院校參與社區教育的路徑探析”(項目編號:2019ZJGW041)。
社區教育是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建設,為人民全面發展服務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國家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等文件要求,要推進社區教育的發展需要各教育機構提供積極的服務與支持,要求各高等教育院校充分利用其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為社區發展提供優化服務,為社區成員提供與工作、生活等方面的職業技能培訓,提供民主與法治、健康與養生、文明禮節等方面教育活動,以此為社區教育與全民終身學習服務。
1 國外學者對高校服務社區教育的實踐研究
Fletcher CF(1985)在《國際教育百科全書》一書中,認為社區教育為滿足社會各類需求人群,協調、利用社區內的機構和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丹尼森與拉夫(1986)在《加拿大社區學院的批判分析》中分析指出:各社區學院在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同時,應積極整合教育資源、發揮自身教育教學優勢,為當地社區教育服務。美國羅伯特·埃克指出高校在創建學習型社區過程中應樹立的基本理念和運行機制,并形成一系列學校決策和發展理論,以此來促進學習型社區的建立。日本學者山本英夫介紹日本大學通過社區專題講座、教育教學研討交流、師資外派、開放校園等形式服務社區教育。
2 國內學者對高校服務社區教育的實踐研究
1)國內學者對普通高校服務社區教育的實踐研究。對普通高校服務社區教育,我國學者做了大量相關研究。許海深、邢艷紅認為地方高校參與社區教育是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豐富城市文化內涵、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地方高校參與社區教育存在協同推進保障機制不健全、多方溝通交流平臺未形成、共建共享資源機制欠完備、法律政策保障不完善等問題。韓佳分析了高校在社區教育中的價值,提出了創新教育思想觀念、高校師生共同參與社區治理、實現社區教育課程多元化等社區教育的創新模式。李欣提出提高大學生社區志愿服務質量和水平的措施:首先要強化大學生志愿者的思想教育,其次高校和社區聯合搭建社區志愿服務的信息化平臺,最后要不斷完善志愿服務的制度體系。鮑軍肖、王金麗分析高校資源對社區老年教育的積極影響,并提出了高校資源助力社區老年教育發展的主要措施:第一,構建開放式組織架構;第二,加大經費投入力度;第三,實現資源整合。吳修榮、郝金鎮通過分析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服務社區中要到位到心,要積極引導社區居民樹立科學信仰和正確的價值觀,要認真引領正確的政治方向,營造良好的社區氛圍。楊育智、李艷莉提出了農業院校為農村社區教育服務的可行方式:一是通過有針對性的招生和獎勵農村社區來提供幫助,二是通過社區成人教育進行幫扶等。
2)國內學者對高職院校服務社區教育的實踐研究。對高職院校服務社區教育,我國學者也做了大量相關研究。姜漢榮提出要充分發揮高等職業教育的最大優勢,最大限度地整合成人教育資源,真正實現職業院校與社區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張連緒、苑大勇認為:高職院校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徑是服務社區,高職院校與社區互聯互通、實現雙向資源整合,符合可持續發展的高職院校發展理念。李訓貴提出只有創新才能實現高職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的協同發展,一是要不斷完善高等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二是要不斷完善高等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協同發展的資金提供、績效考評機制。李媛 、趙小段通過梳理美國社區學院、德國民眾高等學校、澳大利亞TAFE學院、加拿大社區學院,認為:國外職業院校參與社區服務一是政府的有力指導,二是多元的投入與管理機制,三是職業院校找準定位、服務社區,四是建設高質量多元化教師隊伍。
3 對國內外學者對高職院校服務社區教育研究評述與展望
1)研究評述。從國內外學者的相關研究可以看出,學者們認為,作為我國教育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兩種教育互融互通是新時代我國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高職院校服務社區教育,一方面可以發揮高職院校自身教育資源優勢,彌補社區在教育資源、教育實體建設方面的不足,為社區教育發展提供智力和理論支持,推進社區教育的實體建設;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只有通過服務社區,符合當地社區發展基本訴求,才能真正發揮其培育人才、服務社區的教育職能。目前關于高職院校服務社區教育的研究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研究上,應從新時代我國國情出發,并結合當地實際,不斷總結、借鑒成功經驗,吸收教訓,少走彎路,更好實現高等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協同發展。
2)研究展望。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雖然起步晚,但發展迅速。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對高等職業教育和社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基于此,高等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協同發展的理論和實踐更應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不斷完善和拓展。對于高等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協同發展的研究,學者們在學術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從社區教育與高職院校這一獨特的教育機構融合發展的實踐進行的研究較少。在今后研究中,應注重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分析高職院校服務社區教育的角色定位、模式運作和存在的問題,借此提出高職院校服務社區教育的運行機制、運作方式和組織形式,以豐富社區教育的內涵,可以為今后社區教育的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高職院校服務社區教育的實踐研究,應注重研究高職院校服務社會的功能,通過對高職院校服務社區教育的實證研究,追蹤相關問題的最新進展和前沿領域,具體分析高職院校服務社區管理、運行體制、合作模式、資源整合等方面的實踐,剖析這些實踐模式取得的成績和面臨的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高職院校服務社區教育的優化路徑,為其他高職院校與社區根據自身需求和條件發展社區教育、建設學習型社區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羅伯特·埃克.校能否真正發揮學習型社區的作用[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
[2]山本英夫.大學對所處區域社會的貢獻[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6).
[3]許海深,邢艷紅.地方高校參與社區教育對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9(4).
[4]韓佳.高校視角下社區教育創新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35).
[5]李欣等.社區志愿服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載體作用的發揮調研[J].德育教育,2019(8).
[6]鮑軍肖,王金麗.承德市高校資源助力社區老年教育發展研究[J].智庫時代,2019,(27).
[7]吳修榮,郝金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務社區的實踐探索[J].遼寧高職學報,2019(6).
[8]楊育智,李艷莉.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社區教育的普惠性價值及其實現[J].中國成人教育,2019(11).
[9]姜漢榮.功能綜合體:縣域職業學校的功能再構與路徑探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9).
[10]張連緒、苑大勇.社區教育與高職教育融合互動機制研究——以廣州市為例[J].職教論壇,2019(2).
[11]李訓貴.論高職教育與社區教育的協同創新[J].職教論壇,2014(30).
[12]李媛、趙小段.國外職業院校服務社區:現狀、經驗與啟示[J].成人教育,2016(5).
作者簡介
岳秋麗(1979-),女,山東淄博人,山東輕工職業學院教師,山東理工大學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及其基本規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