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汐 (沈陽音樂學院)
從古至今,樂器從最初的傳遞信號發展到今天,已經形成了材質不同、音色不一、形狀各異的龐大樂器體系和較為成熟的樂隊建制。自近代以來,隨著各國音樂教育家的不斷深入探索與實踐,很多國家開啟了用樂器培養人能力的全民化音樂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改革很快引入到我國的教育體系,我國的器樂教育也隨著國家政策的扶持逐漸發展成全民教育[1]。
小學階段是培養人能力的關鍵期,且學生課余時間較為充足,十分適合通過器樂學習來提升個人能力。由此,筆者對沈陽市五區七所小學的器樂教學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對象為小學音樂教師與各年級的小學生,采用了問卷與采訪相結合的調查形式。
沈陽市是我國東北地區的重要城市,長期以來緊跟國家教育發展的步伐,其器樂教育發展程度在國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筆者認為,能夠作為代表說明我國小學樂器教學的普遍現況。
整體來看,沈陽市的小學對于器樂教學都比較重視,在課堂教學上皆開設了豎笛以及常用的奧爾夫打擊樂器。
表1為沈陽市某七所小學的音樂課堂所教授樂器。從表可知,在所調查的學校中,豎笛普及率已達100%。不過學校間的授課年級不同,有的小學在四年級課堂教授,有的學校則在五年級,一人一笛上課。而鋁板琴普及率為57.14%,不同學校的教授年級同樣有所不同。使用上,鋁板琴為學校公用琴,不同年級、班級輪流使用。課堂上學生們多以小組形式公用一臺鋁板琴。奧爾夫打擊樂器普及率為100%,為低年級學生的主要學習樂器。由于奧爾夫打擊樂器中包含樂器種類眾多,所致不同學校之間的器樂數量、器樂種類各有不一,有的學校以小組方式教學,以組的形式分配樂器進行實踐學習,每位同學都能接觸到樂器。有的學校則通過老師在講臺演示進行器樂學習,只有部分學生能夠接觸樂器。
除了以上三種常見音樂課教學樂器外,不同的學校還分別開設了不同的器樂內容,如表1所示,學校1還開設了葫蘆絲和陶笛的課程,而學校6則開設了電子琴課程。
除了音樂課堂教授樂器,有些學校還開設了社團、樂隊、第二課堂等集體形式進行樂器拓展教學。此類課外樂器教育皆由學生自愿加入,有的學校會根據自愿學習者的意愿對其進行器樂培訓,有的學校則會根據申請者原來的演奏水平通過選拔的形式組建樂隊。同時,由于不同學校之間師資力量的差異以及發展計劃的不同,其校際間的社團、樂隊排練所涉及的樂器教育有所不同。表2為七所小學學校組織的課外興趣班中學生樂器學習狀況的調查。

表1:沈陽市七所小學的音樂課堂所教授樂器

表2:沈陽市七所學校社團及樂隊所用樂器
從表中可以看出,絕大部分學校都有自己開設的樂隊,部分學校有同種樂器組成的小型樂隊團體,少數學校沒有組建樂隊。涉及到的樂器多種多樣,有西洋的小提琴、小號、薩克斯等;也有我國的古箏、琵琶、阮等民族樂器。由此可見,沈陽地區的小學生除了能在音樂課堂上受到樂器教育外,還可以在學校拓展其器樂教育。但是,由于小升初學習壓力、學生個人興趣等種種因素影響,受到社團音樂教育的學生只是少部分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