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茳瑋
摘要:消費金融作為一種全新的消費信貸模式,現階段已經引起國內很大人群的普遍關注與重視,國內專家學者近年來也積極參與到消費金融模式地深入研究過程當中,國內的專家學者以多元化的角度對消費金融發展模式進行充分、深入地闡釋,不僅在理論內涵方面進行了深入地創新,同時在發展模式方面也提出了創新性的分析與研究。作為一種全新的消費信貸方式,消費金融能夠促進消費者現期消費,促使人們消費水平地顯著提升,促進經濟水平上升,隨著投資以及出口增長速度顯著下滑的背景之下,應該充分發揮消費金融對經濟增長的引領效果,這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價值。本文首先分析了開展消費金融的必要性,然后剖析了當前時期下我國消費金融發展現狀及制約因素,最后提出了消費金融如何發展,旨在提高消費金融工作水平。
關鍵詞:消費金融? 發展現狀? 必要性? 對策
一、引言
現階段,由于受到當前市場環境的變化影響,我國經濟發展速度逐漸變慢。隨著經濟供給側結構深化改革以及經濟不斷轉型升級的大前提下,我國經濟發展逐漸進入穩定增長階段,繼續依賴于投資以及貿易已然無法促使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地顯著提升。所以,消費成為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舉措。在這樣的一個發展大背景之下,消費經濟已經逐漸發展成為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一個焦點問題,而消費經濟在金融領域的重要表現即為消費金融?,F階段,人們尚未系統化地深入研究消費金融的相關問題。所以說,目前學術界關于消費金融的基本概念也未明確,基本上從廣義與狹義兩個方面對消費金融下定義。廣義上而言,消費金融主要指的就是以銀行作為典型代表的金融機構向消費金融者提供車貸、房貸、信用卡及其它消費貸款的金融活動;狹義上而言,消費金融主要指的就是在金融活動過程當中所發生的消費行為的總稱,基本上均屬于短期的消費投資行為。不管從何種角度來理解消費金融這個概念,均不影響其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與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的作用。所以,探討現階段我國消費金融發展現狀及其具體的發展對策,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價值。
二、消費金融概述
(一)基本內涵
消費金融發展較晚,現階段對于該領域的研究尚處于初級階段,尚未形態一套完善、獨立的理論體系。所以說,對其定義尚未統一。本研究認為,所謂消費金融,主要指的就是金融機構為了更好的滿足消費者當期或者預期對商品、服務的基本需求,從而提供的一種金融服務。由于可支配收入一直為居民開展消費需求的基本前提條件,而消費需求不僅受到當期可支配收入水平所決定,同時也與今后的預期可支配收入之間存在十分緊密的關聯性。當消費者當期收入不能滿足當期基本需求時,那么他們就會通過借貸預期收入,以更好的滿足當期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才產生了消費金融。
(二)基本類型
由當前的業務模式以及市場發展現狀而言,消費金融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的類型:
1.與消費場景相結合的類型。此種類型的消費金融主要是通過與線下的3C賣場之間建立合作關系,從而為線下消費者提供3C產品的分期付款業務。然后,通過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算法模型為年輕人提供小額貸款等方面的消費金融服務。
2.直接發放個人貸款的類型。與前者比較而言,此種類型的消費金融模式更為直接,放貸由公司直接進行運行,其主要方式是通過采取大量的人力對信貸產品進行全面地推廣。
3.校園市場分期類型。此種類型的消費金融主要定位于校園電商平臺,且為電商平臺提供消費賒欠服務,例如:趣分期這家公司,其主要是面向全體大學在校學生所提供的一種現金消費服務等,從而為大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購物及商品體驗等。
三、現階段我國消費金融的發展現狀分析
(一)市場發展現狀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7年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明確指出了要繼續通過消費來拉動國內經濟的穩定增長。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之下,激發消費活力以及發展消費型經濟已經逐漸發展成為現階段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主要潮流。對于金融行業而言,主要包括如下2個方面的影響因素:一是金融市場發展潛力巨大。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快速增長,人們消費水平也隨之而不斷增長,人們的消費類型已經由以往的醫療、住房消費逐漸轉變為對商品的消費等。二是個人消費在消費金融市場之中所占據的比例目前仍然處于升高趨勢。信用卡授信額度總計達到8億元,同比增長25%;信用卡應償信貸余額達到3.5億元,同比上漲19%。上述數據顯示:我國居民消費意識也較以往出現非常大的轉變,消費金融市場發展狀況較好。
(二)消費金融在銀行的發展
隨著消費金融逐漸朝著傳統金融行業地滲透,商業銀行為了能夠更好的應對此種趨勢,也開始投入較大力度關注消費金融產品。現階段,商業銀行的金融產品類型較多,牽涉到醫療、電子產品等領域。此外,商業銀行還將自身的服務渠道完全拓寬了,呈現出顯著的網絡化與多樣化的發展趨勢。通過將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地深入融合,從而衍生除了大數據、互聯網+金融的基本發展模式,從而很好地滿足了不同消費群體對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的基本需求。隨著現階段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狀況較好,然而其仍然存在著區域性發展不均衡等方面的問題,具體而言就是在銀行的消費信貸領域,經濟發展速度快速的中東部地區的消費金融的需求要顯著高于西部地區,差異性十分明顯。此外,在全部消費需求之中,汽車與住房的消費需求在整個消費需求的比例均在80%以上。
四、消費金融發展的制約因素分析
消費金融發展過程中,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具體體現在如下2個方面:
(一)我國傳統的消費習慣的制約
由于受到傳統消費思想的深入影響,我國居民仍然堅持量入為出的思想以及消費習慣,更加注重以當期收入作為基礎來開展相關消費活動,對于用將來的錢來干今天的事情這樣的全新消費信貸模式在很短時間內還不能接受。同時,我國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也較低,承受貸款的水平受到極大地限制,社會保障體系地不斷完善也使其危機感更強,從而使得人們養成預防性儲蓄的行為。因此,消費金融受到嚴重的制約。
(二)尚未構建相應的完善的法律法規
當前時期下,我國消費信貸相關的法律法規尚未完全構建,還沒有一部系統化、科學化的法律體系來促使我國消費金融的快速發展與進步。因為缺乏諸如客戶信用情況查詢以及借貸人違約處理等制度的法律法規,在沒有任何法律制度的保障下,消費金融公司將會面臨著巨大的金融信貸風險。
五、當前時期下我國發展消費金融的具體對策
針對當前我國消費金融存在的制約因素,現提出如下幾個方面的具體對策:
(一)強化對消費金融相關內容的宣傳
當前時期下,我國應當擴大與消費金融業務相關理論以及內容的宣傳,將新聞媒體的導向性作用進行充分地挖掘,開展形式多樣化地宣傳活動,將人們傳統的消費理念進行改變,使其逐漸接受消費信貸這種全新的金融模式,不斷擴大其消費意愿,幫助消費金融的客戶做好風險收益分析,從而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應該積極推動收入分配體制改革,調節國民收入差距水平,通過減稅讓利等措施扶持相關企業的發展,逐漸提高居民消費的經濟能力。
(二)構建一套完善的消費金融法律法規體系
法律法規是重要的保障,應該針對借款人違約現象頻發,消費金融公司信貸風險加大的局面,國家必須加快消費信貸法律體系和制度建設的步伐,通過嚴格的法律體系和完善的制度機制,逐步淘汰問題平臺,促使消費信貸行業進入“良幣驅逐劣幣”的良性循環,同時創新與完善我國的消費貸款模式,積極開展面向中低收入群體的無抵押、無擔保消費貸款模式試點工作。
六、結論
綜上所述,消費金融作為一種全新的消費模式,取得了較快的發展。然而,當前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受到了很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諸如:我國傳統的消費習慣的制約、尚未構建相應的完善的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因素。因此,應該加強這些因素的改善,提高消費金融的發展水平,逐漸為消費者所接受。
參考文獻:
[1]張杰.我國消費金融發展展望與策略選擇[J].經濟縱橫,2015(07):109—112.
[2]葉湘榕.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消費金融發展新趨勢分析[J].征信,2015(06):73—77.
[3]王勇.通過發展消費金融擴大居民消費需求[J].經濟學動態,2012(08):75—78.
[4]趙旭,周菁,趙子健.美國消費金融發展及對我國的借鑒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6(6):24-26.
[5]方雪昀.我國互聯網消費信貸的發展現狀與管理對策[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2):36-40.
[6]李燕橋.中國消費金融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選擇[J].山東社會科學,2014(3):149-153.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