緱桂芳
【內容摘要】為了對高中英語閱讀,尤其是泛讀引起重視,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英語水平,筆者通過對泛讀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對教學實踐中泛讀教學方法的總結和介紹,希望引起對英語泛讀教學的重視,提高學生的泛讀技能和質量,從而促進英語整體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高中英語泛讀 現狀和問題 教學方法
在高中英語學習中,閱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重中之重則是泛讀,它可以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閱讀能力,拓寬知識,開闊視野。下面是筆者對高中英語泛讀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泛讀教學的現狀和問題
1.重精輕泛現象存在普遍。英語閱讀主要分精讀和泛讀兩種。目前的狀況是,精讀是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由于傳統教學思想根深蒂固,重精輕泛現象仍普遍存在,導致教學的主要活動是對課文進行分析,教學過程是例釋生詞和固定搭配,逐句逐段分析課文結構,這種教法必然會給泛讀教學帶來許多弊端。
2.泛讀教學的研究相對滯后。我國的外語教學,尤其是英語教學,起步較晚。中學英語教材五花八門,各英語泛讀課型開設我行我素,不成體系,對高中泛讀教學的研究還未形成規模。
3.農村地區泛讀教材的缺乏。在大量的農村地區,除了英語教材課本外,很少有任何閱讀材料供學生使用,這也是制約泛讀教學開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綜上所述,高中階段泛讀教學的探索和研究迫在眉睫。
二、泛讀教學的實踐
泛讀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大量的閱讀,培養學生獲取文字信息和文化信息的能力。泛讀教學可分為課內和課外,也可課內課外相結合。關于如何實施泛讀教學,筆者認為首先要解決好教材的問題,其次是研究方法問題。
(一)教材的選擇。泛讀非同精讀,其特點要求將注意力集中在理解文章的內容上,而不注意語言形式的分析,因此所采用的教材難度一般應低于精讀教材。
1.《閱讀訓練》(Reading Practice)(2007)。該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現行英語教材NSEFC系列配套教學用書,它是按高中英語課文順序編寫,每一單元編配3篇閱讀訓練教材,每篇材料長度為300-500個詞左右,生詞率按大綱要求控制在3%以內。為了幫助學生檢查自己的理解程度,文章后面均設計了理解題,要求讀后去完成。此書最大的特點是題材與課文基本一致,難度略低于課文,為學生提供了一套不可多得的訓練用書。
2.高級中學課本《英語》(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盡管該套教材已被現行教材取而代之,但選其部分課文作為泛讀材料,仍然不失當年風采。(1)課文大多選自英語原著或改寫本,語言純正地道。(2)課文教材和題材廣泛。(3)課文后面均附有問題和閱讀理解題,為側重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提供了條件。(4)生詞量基本上與現行教材持平,各個年級的新舊教材的生詞均控制在500左右。倘若在高二年級采用該套教材的一冊課本作為泛讀材料,其生詞率不會超出3%。
以上僅為二例,其實泛讀的材源很廣,如New Concept( 1997),OxfordEnglish( 2000),等以及大量的英語報刊、雜志,如《中小學外語》《上海學生英文報》《英語畫刊》《21世紀英文報·高中版》等,但在選材上務必要把握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一原則。
(二)泛讀教學的方法。上文已有提到,泛讀從廣義上來說包括課外閱讀,一般將閱讀至于課外進行。但從素質教育出發,我們不能過多地增加學生課外負擔,因此研究有限時間的課堂泛讀教法就顯得特別重要。泛讀教學的方法比較多,筆者現以串講法與討論法為例談談。
1.串講法:這是一種傳統的泛讀教學法。教師在課前可將材料發給學生,讓他們事先閱讀,遇到疑難問題,先借助工具書自行解決,或在不懂之處做上標記,待教師課上講解予以解決。上課時教師從頭至尾邊讀邊議,對預先估計較難之處稍作詳細分析和梳理,掃除文字和結構障礙,閱讀速度較快。一般來說,一節課可處理1500字左右的文章,然后讓學生做文后的一些理解題,并及時予以對照檢查。這種串講法至今仍有相當大的市場,因教師閱讀速度較快,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堂上思想高度集中。當然該方法最大的弊端是教師起主導作用滿堂灌,唱獨角戲,而學生處于被動狀態,課堂氣氛較沉悶。
2.討論法:問答法雖解決了串講法教師唱主角的弊端,看似課堂活躍,雙邊活動頻率高,但實際上只是單向交流,學生還是處于被動應付的局面。討論法則是讓學生在分組討論過程中,接受閱讀材料的思想和內容,深入詞語的理解。該法具體操作程序是:教師分發材料讓學生閱讀,然后列出幾個粗線條的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他們在組內不甘示弱,銳意窮搜,為尋求滿意的答案積極思考,多向交流。教師觀其火候已到,再次拋出一些細節性的理解問題,讓學生討論,直到進入臨結束前,再集中讓學生展示一下他們的討論結果。
結論
當前,由于高中英語泛讀教學不被重視,重精輕泛,泛讀教材缺乏,教師在泛讀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陳舊,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緩慢。因此,重視英語泛讀,加大泛讀量,提高閱讀能力是提高整個英語教學的橋梁,也是培養學生持續學習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參考文獻】
[1]《考試說明》,甘肅省教育廳,2015.
[2]《閱讀訓練》(Reading Practice),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甘肅省秦安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