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三蓉 吳帆

摘 要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發展受到極大的挑戰,本研究對620份大學生實施問卷調查,探討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現狀和特點。結果發現:(1)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總體狀況良好;(2)大學男生比女生更具勝任力和自信,女生比男生更自律;(3)大四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顯著優于其他年級;(4)來自農村比城鎮的大學生更自信,藝體類大學生更具勝任力、自律和自信品質;(5)獨生子女比非獨生子女在自律、品格、關愛和同情維度上得分更高。
關鍵詞
積極心理品質;新媒體時代;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 G441?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10 . 25
由主觀幸福感、樂觀、快樂和自決等構成的積極心理品質(Positive Personality)是20世紀90年代初新興積極心理學的重要內容[1],近年來得到學術界愈來愈多的關注。積極心理品質一種相對穩定正向的心理特質,核心是良好的品德和潛能,有著緩沖器的作用,能夠對心理疾病有一定的療效[2]。國內外研究者認為,積極心理品質是個體在先天的潛能和后天的環境教育等交互作用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影響甚至決定著個體未來是否會有良好的發展[2-3]。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學生的各種壓力隨之而來。新媒體因其交互性、靈活性與多變性等特征,受到了廣大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的青睞。新媒體生活已成了大學生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已有研究表明,新媒體影響了大學生的價值觀及行為[4]。積極心理品質能為正處于“萌發創造力、穩定個性以及迎接社會角色轉變”關鍵性階段的大學生個體帶來積極心理活動從而滿足其全面發展的需要,因此研究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的現狀與特點具有重要的意義。
1 研究方法
1.1 被試
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方法,向大學生共發放問卷650份,收回有效問卷620份,回收有效率為95.4%。其中,男生363名,女生257名;大一學生183名,大二學生169名,大三學生146名,大四學生104名;文科類學生208名,理工類學生347名,藝體類學生65名;城鎮學生312名,農村學生308名;獨生子女280名,非獨生子女340名。年齡范圍在18歲到23歲之間,均值為20.52歲。
1.2 研究工具
(1)人口學變量問卷:條目包括年齡、年級、性別、是否獨生、是否單親等。
(2)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量表:本量表由馬海茹借鑒勒那等5c模型編制,由勝任力、自信、自律、品格、關愛與同情五個維度構成。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克隆巴赫α信度系數為0.95,各量表的信度系數都在0.75以上,達到了量表的施測要求[5]。本量表分數越高,表明青少年的積極心理品質發展越好。
1.3 施測與數據處理
對所得數據采用SPSS22.0進行統計分析,包括描述統計、方差分析、相關和回歸分析,認為p<0.05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研究結果
本調查中積極心理品質量表的總均分和各維度平均分結果見表1,可以看出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發展良好。總體上的性別差異不顯著,但男生的勝任力和自信維度得分顯著高于女生,女生在自律維度上得分顯著高于男生。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年級差異顯著,大四年級大學生得分顯著高于其他年級。不同專業類別的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發展呈現顯著差異,藝體類大學生顯著高于文科類和理工類大學生,主要體現在勝任力、自信和自律維度上。來自農村和城鎮的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不顯著,但在自信維度上,農村學生顯著高于城鎮學生。獨生子女積極心理品質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主要體現在自律、品格、關愛和同情維度上。
3 討論
本研究立足于新媒體時代背景,探討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發展現狀與特點,為新時代大學生健康成長提供有益的思路。
研究結果表明,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總體狀況良好。這與以往的研究結果較為一致,李林英等發現大學新生積極心理品質處于中等水平[6],蔣蒙蒙和謝虹對安徽省某醫學院校學生進行調查和分析,發現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總體狀況良好[7]。不可否認,新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存在大量副作用,但任何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的,關鍵在于如何使用新媒體。本研究調查結果表明,新媒體環境之下,大學生總體上能夠理性地利用新媒體,使利大于弊。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總體上不存在性別差異,但大學男生比女生更具勝任力和自信,女生比男生更自律。勝任力包括良好的人際關系、做事的計劃性以及解決知識性問題的本領,自信維度包含自我效能感。本研究結果符合中國人的傳統性別角色期待,人們普遍認為男生比較自信張揚而女生更內斂自律,這些性別角色期待內化成個體的自我評價,也可能在新媒體時代,男生更多參與戰略性游戲,對勝任力和自信品質造成一定的影響。國內外許多研究支持本研究結果,陳志方和沐守寬研究表明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有著顯著性別差異,男生的正義、勇氣維度顯著高于女生[8];國外學者Linley、Maltby在英國的調查結果表明,男生和女生的積極心理品質不存在顯著差異,但女生在善良、感恩以及愛三個維度上得分顯著高于男生[9];Shimai等人對日本和美國的大學生做了研究,發現男生在毅力、勇敢維度上得分要顯著高于女生[10]。
本研究發現,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發展呈現顯著的年級差異,大四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顯著優于其他年級。大四相比其他年級學生接觸新媒體時間更長,知道如何利用好新媒體,也更了解自己。新媒體時代的顯著特點是變化快,社會迅速發展,今年流行的事物也許明年就不見蹤影了,而此刻還沒發明出來的東西,沒過多久可能在大眾的視野下冒了出來。大四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顯著高于其他三個年級,可能說明大四學生在掌握瞬息萬變的新媒體方面更富有經驗。此外,大四學生思想更成熟,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面臨著考研、畢業以及找工作等難題,因此更自律、更富有正義感和誠信品質(品格維度)。
來自農村和城鎮的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差異不顯著,但在自信維度上,農村學生顯著高于城鎮學生。新媒體時代是一個信息量多且傳播快的時代,無處不在的信息影響著個體的判斷以及行為,同時也縮小了農村與城鎮的差異,農村獲取外界的信息比以往容易。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可能從小經歷了更多成功體驗,比如在同齡人中更優秀等,使用新媒體自己的眼界不受局限后,會感覺更自信。藝體類比文科類、理科類專業大學生在勝任力、自律和自信維度上得分更高,說明藝體類大學生更具勝任力、自律和自信品質。這與以往的研究結果較為一致,宋偉偉和吳莉莉對2085名在校藝術類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發展狀況進行調查和分析,發現藝術類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發展狀況總體良好[11]。這也可能說明藝術體育訓練或藝術體育特長會增強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自信心和人際關系感,促進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發展。
本研究結果還表明獨生子女比非獨生子女在自律、品格、關愛和同情維度上得分更高。獨生子女比非獨生子女更自律,可能與家庭環境以及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系,因為獨生子女家庭中的家長將希望和期待聚焦在一個孩子身上,而且處在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的新媒體環境中,家長自然希望孩子有更好的未來而不至于被時代所丟棄,因而會對孩子更嚴格并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等。
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在家時與他人面對面交流信息較少,加大了運用新媒體和自媒體的機會。此外,獨生子女獲得的家庭中的愛也更多,因而在關愛與同情維度上得分比非獨生子女高。
當然,本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樣本量不大,受時間和地理等因素的影響,隨機取樣的范圍不夠廣泛,藝術類大學生樣本相對較少,可能使研究結果的推廣性和客觀性受到影響。此外,個體的積極心理品質受很多種因素的影響,但本研究,只分析了部分人口統計學因素,以此來分析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特點,可能使研究結果過于片面以及主觀。在以后的研究中,還需要從不同角度和影響因素來探討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
參考文獻
[1]Seligman,Csikszentmihalyi.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M].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1.
[2]Seligman, M.E.P., Steen, T.A., Park, N., & Peterson, C. Positive psychology progress:Empirical validation of interventions[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5(60):410-421.
[3]孟萬金.論積極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5:41-45.
[4]季海菊.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13.
[5]馬海茹.蒙、漢族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的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6]李林英,劉玉利,趙敬.大學新生積極心理品質現狀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2(5).
[7]姜蒙蒙,謝虹.醫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現狀調查及影響因素研究[J].護理研究,2017,31(26):3264-3267.
[8]陳志方,沐守寬.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狀況調查與分析[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2,32(2):43-44.
[9]Linley,Maltby.Character strengths in the United Kingdom:The VIA inventory of strengths[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7,43(2):341-351.
[10]Shimai,et al.Convergence of character strengths in American and Japanese young adults[J].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2006,7(3):311-322.
[11]宋偉偉,吳莉莉.高校藝術類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發展現狀及教育對策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