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球森
摘要:課堂提問是教師教學過程中與學生進行互動的一種方式,有效的提問不僅體現出教師的智慧,還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其思維活躍度,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本文主要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的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策略
課堂提問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來精心設計問題的一種教學手段,有效的提問可以啟迪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深思和反思,拓寬學生的思路,跳出原有的固化思維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但在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有效性值得商榷,仍存在著一些不足,需要引起教師的重視,從而采取有針對性的策略,確保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以下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現狀進行分析,探討如何進行有效提問。
1、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的現狀
1.1提問過于簡單,失去提問的意義
提問是否有效,對于學生有沒有起到思考的作用,體現出提問的價值。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空泛,有些問題幾乎沒有思考價值,答案顯而易見,很難引發學生的思考。長此以往,學生思維僵化,懶于思考。教師雖然教得認真而辛苦,但學生沒有收獲,這樣的提問可說是無效提問,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1.2提問超過學生理解能力和認知范圍
與前面所說的提問過于簡單截然相反,有些教師提出的問題超出了學生年齡段的理解能力和認知范圍,這樣學生聽到教師的提問后,往往顯現出一臉發懵的神態,學生在接連回答問題錯誤后,回答的積極性受到打擊,有一種挫敗感,心理脆弱的學生甚至今后都不敢大膽回答問題了,擔心回答錯誤成為同學的笑料,影響其學習語文的熱情[1]。
1.3提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
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提出問題后,只愿接受自己所期望的答案,因此當學生的回答偏離教師預設的思路時,教師往往想方設法將學生的思路和回答引向事先預設的答案中,而未考慮學生也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維,這樣的提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形成教師的“話語霸權”,是一種變相的灌輸式教學,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有效開發,無法形成創新思維。
2、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的策略
2.1明確提問的目的
課堂提問首先要明確提問的目的,是啟迪學生思維?是引發學生質疑?是激勵學生討論等等,提問的方式是反問、是設問、是疑問,提問的時機,即課堂教學進行到不同階段提出不同的問題,這些都需要教師在課前進行精心設計。提問的問點要著眼于突出教材的重點,立足于學生的角度來考慮,保證課堂提問既不過于簡單毫無意義又不至深奧難懂超出學生認知和理解范圍,對于提出的問題不同的學生產生的不同反應都要加以考慮[2]。一個班級往往有四五十名學生,每個學生的語文基礎不同,語文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因此教師提問時應全面考慮全班學生的知識水平情況和學習能力,同一堂課提出的問題需兼顧到全班學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提問的互動中,提出的問題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近的增加問題的難度、深度和廣度。如此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提問的熱情和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2.2巧妙提問,引領學生質疑
課堂提問需要教師把握文章主題,巧妙提問,引領學生的質疑心理,激活其思維,從而產生主動探究的欲望。例如在學習《窮人》這節課時,在閱讀了全文后教師可開門見山的先提出一個突出文章題目的問題,“這篇課文從哪些地方體現出桑娜一家生活上的貧窮,文中有哪些具體的描述?”
生甲:丈夫不顧惜身體,冒著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干活,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
生乙: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著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魚。
生丙:漁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爐旁補一張破帆。
學生回答后,教師應適時給予肯定和鼓勵,隨后提出一個引發學生質疑的問題,以激活學生的思維。“這篇課文題目是《窮人》,但通篇文章沒有一個窮字,他們真的窮嗎?老師在這篇課文的字里行間讀到的是溫暖和舒適,真切的感受到了他們精神上的富有,請同學們再仔細閱讀課文,文中哪些地方哪些語句透露著他們的富有?”
生A:小屋溫暖而舒適,地掃得干干凈凈,爐子里的火還沒有熄,食具在擱板上閃閃發亮,體現家的整潔與溫馨。
生B:丈夫清早駕著小船出海,這時候還沒有回來。桑娜傾聽著風暴的聲音,“他現在在哪兒?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開開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語,一面在胸前畫著十字。語句描述中透露著夫妻倆雖然貧窮但是勤勞恩愛。
生C:寡婦的日子真困難啊!桑娜站在門口想,“孩子雖然不算多—只有兩個,可是全靠她一個人張羅,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婦的日子真難過啊!進去看看吧!”桑娜的心理活動顯示出對鄰居的牽掛。
生D:“嗯,你看怎么辦?得把他們抱過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從桑娜抱回鄰居孩子等待丈夫回家的心理描寫,以及丈夫得知鄰居死后與桑娜的對話與神態,體現夫妻倆的仁慈善良之心。
通過這種質疑激趣的提問方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讓學生深刻理解這篇課文透過“窮”而彰顯人性中善良的本色,體現出文中主人公的高尚品質。
2.3課堂提問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
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課堂提問時應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允許學生自由發揮自己的思維,而不是過多考慮學生的思路偏移教師事先制定的教學設計,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創造合作討論、交流辯論的機會,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使語文課堂成為學生探究知識的陣地。教師主要的作用是指導和引導,引領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即不僅僅局限于教師提問,更要激發學生向教師提問,在相互提問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討論問題,不僅可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語文學習的有效性[3]。
綜上所述,課堂提問是師生間思想的碰撞、意見的交換,更是師生間的共同合作與探討,有效的提問能化解學生思維上的禁錮,激蕩起層層漣漪。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遵循民主、平等、開放的提問原則,讓學生如沐春風,在課堂上敢于提問、善于提問,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思考能力得到有效鍛煉,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
[1]丘雪.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 (07):70.
[2]王秉禮.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8,4 (08):228.
[3]邵珺.論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提問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2018 (14):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