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飛前
摘? 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關注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觀察生活中的事物所獲得的認識,即學生們已有的認知水平。在已有現實水平條件下,充分激發出學生學習的本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創建生本課堂,才能使課堂學習更高效。
關鍵詞:現實水平;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11-0064-01
《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學習內容應該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猜測、實驗、推理、驗證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每個人都有自己接觸到的特定的“數學現實”。作為小學生,他們所接觸到的、特定的“數學現實”既有共性,也有個性。是不完善的,更是趨于發展的。而作為數學教師,只有我們充分地了解學生真實的現實水平,結合這些數學現實來開展教學活動,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構建新知,發展他們的認知水平,使得他們的認知水平不斷地提升,并教會學生數學的實際應用。
1.找準學生學習的現實水平
(1)課前預習,了解學生現實水平
同一學習內容,大部分學生數學學習的認知起點高于邏輯起點,特別是個別優秀的學生,表現更為突出;而后三分之一學生接受新知較慢,其認知起點往往低于邏輯起點。教師應準確定位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品,在學習新課之前,布置具體的預習要求:一是通過預習,你知道這一部分講了什么內容?二是通過預習,你已經學會了哪些知識?三是你還有什么問題,要在課堂上與同學們探討的?我們通過課前預習,可以有效的了解每一位學生學習的認知起點,從而有針對性的對優、差生進行輔導。
(2)做好前測,了解學生現實水平
前測是了解學生數學現實的客觀的、定量的、真實有效的方法。
前測的目的在于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認知水平包括學生的知識起點、生活經驗、思維特點等等。以此來了解學生認知水平的共同性和差異性,了解學生的知識起點。這樣才能清楚地知道要教什么?怎么教?
然后通過設計題目、開展調查、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經歷統計的全過程。從而有效地、全面地了解到學生的數學現實水平。借助這些客觀的、定量的數據分析,為我們建構高效數學課堂奠定基礎。
(3)課堂言語,了解學生現實水平
教師應當在平時課堂中,仔細聆聽學生語言,從學生的語言中判斷其認知水平,在課堂上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給足學生話語權,讓學生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了解學生的認知起點,從中發現不同學生的數學現實水平,從而選擇有效方法來組織課堂教學,教學的過程才能變成智慧與智慧碰撞的過程,才能讓學生經歷一次次的“困惑—明晰”“懷疑—探究”的過程,從而達到高效的課堂。
2.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
當我們客觀、定量地了解了學生的數學現實水平后,我們要如何基于這些數學現實,打造高效的生本課堂呢?
(1)基于學生現實,定位教學目標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學家布魯姆說:“有效的教學,始于期望達到的目標。”我們應當準確把握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有效把握“過程與方法、數學思想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等,在教學中有所側重,從而豐富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2)依據教學目標,巧用教材內容
確定了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之后,隨即就要立足教材,對教材所提供的教學內容進行科學的使用和處理。
新教材為我們提供了相當豐富的教學資源,有效利用現有資源,合理安排課堂教學,更能激發學生對數學課堂的興趣。因此,我們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就要根據我們的教學意圖,有所思考地使用、科學地使用。將“靜態的教材,動態的使用”。
同時,學生的生成就是最好的教學資源。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把前測題當做“例題”,這樣在課堂上,把前測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與想法,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運用新知,自己溝通解決,這樣既豐富我們的教學資源,又提高課堂效率。
(3)注重學習經歷,選擇教學方式
前蘇聯教學專家、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選擇對某節課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最優化的核心問題之一。”
課堂上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生活經驗、知識基礎與智力發展水平,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對于某事物,如果學生有豐富的感性認識,只要在講解中適當的語言描述,學生就能理解;而有些問題,學生缺乏感性認識,教師應該多用些演示法。在一些低層次的班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較弱,這時應該多用直觀教學法;一些高層次的班級,可以多些講解法或談話法。
總之,只有立足學生真實的認知水平,順應學生的數學現實水平,我們的教學設計才是有效的,教學活動才能高效的。我們的數學課堂才能充滿生機與活力,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在教學中得以體現,從而達到最大的自我發展,從而真正地建構高效的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巴班斯基:談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改進[J].蘇維埃教育學,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