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春鳳 李文靜
(晉中學院 山西·晉中 030619)
團隊制模式是在原有“一對一”培養模式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創新形成的,傳統模式在對學生培養方面,都是教師負責學生,這種模式雖然對學生的專業能力提升有很大幫助,但是教師的教學壓力相對減小了,導致教師科教研能力逐漸降低,尤其是一些青年教師,本身教學經驗和科教研能力都相對較低。[1]所以為了促進教師科教研能力的提升,借鑒外國團隊制模式建立方式,以建立切實可行的模式為目標,此次以視覺傳達專業為例,研究了團隊制模式的實施對教師科教研能力的影響。
視覺傳達專業團隊制模式代替單一教師制模式,符合目前高校視覺傳達專業教育的實際發展趨勢。該模式實施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培養視覺傳達專業教師教研能力,以及更好的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當然不同的專業團隊實施效果也有所不用,視覺傳達專業是一個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學科,合理建立的專業團隊可以培養出專業能力更強、自主創新能力更強的復合型學生,同時對團隊內的教師們也起到培養和提升教研能力的作用。[2]
在教師的選拔上視覺傳達專業團隊制模式有一套嚴格合理的視覺傳達專業團隊組建制度和程序,根據視覺傳達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搭配出最適合專業發展的教師,教師的選擇并不是只注重教師的學歷和發表的論文,當然也不能完全不看重這些,所以選擇教師時在注重教師教研質量的同時還要注重教師的實際教學能力,不論國籍、出身、年齡、種族,只要具備優秀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就可以被選入到專業團隊。[3]
團隊組建方式還具有多樣性,比如跨學科組建專業團隊,在團隊中加入心理學專業教師,這樣不僅提高了教師的教研能力,同時還保證了師生之間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還具有跨校組建方式,借助其他學校的師資力量實現強強聯合的效果。[4]視覺傳達專業團隊組建過程方面,團隊會選取一個德高望重的教師作為團隊隊長,隊長根據視覺傳達專業的沒一個學生的分析,制定合理的培養計劃和培養目標,并且為其選取合適的教師。除此之外,專業團隊還會聘請一些專業內知名的專家學者作為教研指導,提高團隊的綜合力量,指導人員會對專業團隊的課程設定、學生培養方案、教研課題的選取以及專業論文研究等進行指導,以此提高教師科教研能力。
為了加強教師間的溝通和交流,提高教師教師的科研能力,團隊會定期組織正式和非正式的視覺傳達專業學術研討活動,比如學術報告交流會、小組討論會、讀書會,在各種教研活動過程中教師之間可以相互了解、相互學習,以此提高團隊中教師科研能力。
在視覺傳達專業團隊制模式實施過程中,學校會定期聘請一些與視覺傳達專業或與專業相關領域的知名學者來學校開展學術講座,對目前專業一些前沿性的課題進行學術交流。如果學校對專業團隊的教研資金投入較低,還會組建團隊內部學術交流會,團隊里每個教師負責的研究領域是不同的,教師將自己擅長的研究課題和已經發表的學術論文作為專題講座,與團隊的其他教師共同研究,使教師在聽講過程中可以尋找到視覺傳達專業學術有關的靈感,發現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
在國外的一些高校在施行團隊制模式中平均每個月都會舉辦兩到三次團隊例會,例會的內容是團隊教師匯報近期的研究內容、研究課題、論文寫作情況等,這樣會提高教師的教研效率,教師之間能起到相互監督的作用,視覺傳達專業團隊制模式也效仿了國外的教研經驗,定期舉辦團隊例會,制定嚴格的例會制度,每個教師在會前做好準備,會后做好教研總結。除此之外,團隊還會開展一些讀書會、設計發表會等活動,使教師在活動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視覺傳達專業團隊制模式中,所有的青年教師都會得到經驗豐富的教師指導和監督,在團隊內形成“一帶一路”的模式,使青年教師快速適應新模式,此外大部分青年教師都是剛入職教師職業,正處于充滿活力、積極向上的年齡,所以對于指導視覺傳達專業學生比較細致認真,加上團隊的正確指引,不僅可以幫助教師快速成長起來,同時還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升團員的整體素質以及視覺傳達專業團隊的綜合實力。由于青年教師和年齡較大的教師在教學上可能會出現分歧,當出現這種問題時,視覺傳達專業團隊制模式有獨特的處理分歧方法,團隊隊長會承擔起帶頭的作用,組織學術溝通和討論,在這過程中教師可以取長補短,吸取別人的正確建議,使教師錯誤能夠得到及時糾正,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視覺傳達專業團隊制模式的實施都具有一套嚴格的教師評價制度,合理的評論機制可以對教師的教研態度起到一種激勵作用,使教師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研究進度和研究目標。傳統模式的評價主體主要是學校的管理部門,評價主體過于主觀性和單一性,容易出現不公平的教師評價,導致大部分教師對專業研究、學術論文研究等教研工作并不重視。而視覺傳達專業團隊制模式中教師的評價制度,對評價主體和評價內容進行了擴充,建立公正客觀的評價機制,對教師的評價可以從教學水平、學術論文發表數量、專業獲獎專利等多方面進行。除此之外,模式還具有嚴謹的考核機制,對團隊教師定期進行量化考核,最后將考核結果納入對教師的評價項目里,以此激發視覺傳達專業團隊教師研發積極性。
隨著各大高校的教育改革,很多學校專業已經開始施行了團隊制模式,還有部分高校還在施行原有模式。為更好的研究視覺傳達專業團隊制模式,此次對兩所高校進行了調查,此次調查是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的,將兩所高校用A,B表示,A校視覺傳達專業已經實行了團隊制模式,B校還原有教學模式,在問卷調查中選取了30名教師作為調查對象,對其進行了針對性訪談。A校內的15名教師平均年齡為35~40歲之間,其中有7名男性教師,8名女性教師,副教授職稱教師有10名,教授職稱教師有5名,研究生教師有6名,博士生教師有2名,本科教師有7名;B校內的15名教師平均年齡在36~39對之間,之中有9名男性教師,6名女性教師,副教授職稱教師有9名,教授職稱教師有5名,研究生教師有6名,博士生教師有3名,本科教師有6名,兩組教師在年齡、性別、學歷和職稱上比較差異都無統計學意義。A校視覺傳達專業15名教師施行了團隊制模式,B校15名教師施行的是原有科教研模式,統計兩校教師在一個學期內教師科教研能力的評價比較,調查內容包括獲得優秀教師人數、學術論文發表數量、教師考核分數、科研成果數量四方面。
表1為兩校教師一個學期內科教研能力比較。從表1中可以看出,A校的教師在施行新模式后科教研能力有了明顯提升,其中未獲得優秀教師職稱的僅有3名,比B校多出5名,而論文發表篇數比B校多出27篇,教師考核平均分比B校高11分,視覺傳達專業科研成果比B校多11項。無論是論文發表、考核評分還是科研成果都遠遠高于B校,這說明視覺傳達專業團隊制模式對于提高教師的科教研能力有著良好的影響。

表1 兩校教師一個學期內科教研能力比較
團隊制模式是高校目前施行的重要模式之一,在國內外已經取得了良好的實施效果,此次對視覺傳達專業團隊制模式進行了深入研究,并通過實驗證明了該模式能夠有效提高教師科教研能力,目前各個專業團隊制模式還處于實施初級階段,并且建立的模式還具有一些不足之處,學校還應在實施過程中不斷的去完善,以此提高該模式的實施效果,更有效的提高教師科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