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育
摘 要:現階段,我國的教育事業處于高速的發展當中,教育體制也在不斷發展和改革,其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十分受學生與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在初中教育過程中,這門課程能夠有效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三觀。針對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對學生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思想品德;綜合素質;核心素養
在教學過程中,只有教育工作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心路歷程,才可以從人生未來健康發展的角度積極引導學生,使其在成長的過程中樹立起正確的思想觀念,對世界萬物都有著正確的認知,積極推動學生全方位地發展和學習。
一、現階段道德與法治教學存在的問題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環境也發生了較為深遠的變化。在當下的道德與法治教育體系下,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成為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一環。在初中階段所開展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需要通過不同的渠道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進而能夠讓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樹立起正確的三觀。
在教學過程中,初中教學工作者為了能夠有效提升對學生的管理效果,就需要提升學生的思想水平。但是對于現階段的教學工作而言,大多數的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采用的依然是傳統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學生沒有較高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工作當中,所開展的諸多學習以及培訓活動基本上流于表面,導致學生沒有很好地在活動當中接受道德層面上的引導。同時,在教育過程中也缺乏相應的針對性,并沒有針對不同的對象和群體進行教育內容的設計,導致無法實現道德與法治課程應有的教育目的。道德與法治課程不同于其他類型的科目教學,通常情況下都是對學生進行學習方面的管理,針對一些比較煩瑣的事物,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累教學經驗,而不是僅僅根據課本上的內容進行理論層面上的教學。
二、有序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塑造學生思想品德
1.明確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目標
在初中階段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過程中,需要積極地將思想品德方面的培養作為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為此,在教學實踐中,需要突破傳統形式下的教學模式,樹立起正確的教學觀念。在教學目標設計過程中,教師需要盡可能了解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同時也需要明確教學工作當中的每一個流程和細節,從而達到教學目標。并且教學過程還需要有明確的引導性,以免教學目標偏移。對于教學工作而言,其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并不是始終不變的,而是需要隨著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動態化的管理和調整,避免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出現僵化、死板的情況,提高教學的靈活性和生動性。例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下與學生進行深入的交流,進而把控學生的思想變化,以便提高日后教學的針對性。
2.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具有鮮明的個性,因此初中階段的管理工作存在著較大的難度。傳統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已經無法順應現階段的教學要求,因此就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開展教學工作。由于家庭環境、成長閱歷不同,學生有著明顯的差異性。而在學生管理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也不盡相同,為此在教育過程中需要使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有效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以便實現教育目標,進一步提升教學的效果。同時,教學過程也要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關聯,從而使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有著更深入的體會,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安排當中。
3.重視學生道德核心素養的提升
道德核心素養的教育,需要在符合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前提下,基于每一個不同的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管理工作。學生處于成長的初期階段,所以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展能夠很大程度上引導學生三觀的形成,為此,需要保障課程能夠促使學生在多個方面協同發展。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工作當中需要清晰地制定好班級的整體教學計劃和目標,以便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可以逐步了解到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便可以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教學管理安排。這樣的教學工作更加具有針對性,教學內容也會受到學生的歡迎。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一些班級需要制定班級口號和制度,在這些內容的制定過程中,往往需要讓學生參與進來,以此形成良好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綜上所述,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中,就需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引導和教學。
參考文獻:
[1]繆步應.“快剪輯”推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J].當代家庭教育,2020(30):114-115.
[2]李典樟.試論網絡時代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J].當代家庭教育,2020(30):144-145.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