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剛
摘 要:教育的深化改革與社會的快速發展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初中學生即將步入高中學習,而數學知識的學習與能力的提升是未來學習與發展的基礎要求,因此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負起責任,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效率進行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影響學習效率與學習成績的重要基礎因素,在初中數學教學工作中,由于數學知識的枯燥乏味,長期以來不能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這一發展背景下,教師應該對學生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優化,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培養,可以使教學質量與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學習興趣;創新策略
近年來,社會的快速發展對人才的數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的建設不斷加快,而現代化、信息化的建設也逐漸加快腳步。在這一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師的教學工作得不到創新和發展,因此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學習成績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本文將通過信息化發展背景下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進行創新教學,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學習與未來的發展,從而滿足社會的要求與發展需求。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的現狀
(一)課堂教學傳統,缺乏創新
在當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沒有正確的認識,從而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對學生進行創新型教學,難以使學生高效掌握數學知識[1]。由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于傳統,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長期處于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狀態,不利于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在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由于數學知識自身的枯燥性,學生的學習興趣低下,對課堂的投入度不夠,對學習數學知識沒有足夠的熱情,導致學生難以認識到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性,從而難以使數學知識得到有效掌握,不能使學習興趣得到高效培養。
(二)教學創新意識不足,難以落實
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希望課堂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但是由于對教學的創新認識不夠,導致難以長期進行初中數學教學創新工作的落實,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創新意識不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師的提升渠道不足、教學環境的影響以及工作繁多的不良因素。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工作中具有高度的重要性認識,深知初中數學知識對學生的學習、未來的發展都具有長遠的影響。而現實的狀況卻是教學模式得不到有效創新,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難以使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的策略
(一)教學模式創新
社會的快速發展對初中的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初中學生即將面臨中考,并且在未來的學習與發展中,數學知識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加深對學生的興趣培養工作,從而使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投入高度的學習積極性,讓整個教學過程充滿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有效的培養與提升。
教學案例1:在初中八年級的數學課堂《勾股定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創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堂教學前,教師對課堂進行合理的設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知識點的合理分布。在課堂教學前,教師以多媒體的形式對定理提出者進行簡單介紹和故事引導,激發學生對這一定理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劃分學習小組,并且組織學生進行生活中勾股定理的發現競賽,讓學生發現生活中所存在的直角三角形,從而使學生進行社會生活的回憶探索,以提高課堂參與度。
通過這一教學案例,我們發現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創新的模式進行教學的引導,能夠使課堂得到有效的反饋,從而避免傳統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投入程度低的問題。
(二)強化教學水平,提升創新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導致初中數學教師不能夠正確對課堂教學進行創新實踐,從而使創新教學方式成為紙上談兵[2]。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要求下,教師的創新能力與教學水平應該得到有效的提升,從而使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充滿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案例2:教師應該進行課堂聽講活動,通過學習經驗豐富的教師的課堂教學,發現數學課堂教學的創新技巧以及設計的巧妙之處,從而不斷提升自身教學水平與創新能力,使課堂教學得到有效的發展與創新。
這一方式使教師的教學水平與創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有效的培養,為學生的學習與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學習與發展基礎。
三、結語
社會的快速發展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標準,教師應該在這一要求下進行課堂模式的創新與自身創新意識的提高,從而使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得到有效的培養,為學生未來接受高等教育奠定基礎,為學生未來的數學知識學習與學習興趣的養成奠定良好的基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慧萍.淺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家長,2020(9):21,23.
[2]林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新智慧,2020(1):137.
編輯 張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