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紅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核心環節。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能夠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在這個過程中適當融入作文指導,還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一些優秀的文章進行借鑒以及模仿練習。對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閱讀教學;讀寫結合模式;閱讀實踐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作文知識,應當充分結合小學生自身的年齡特點,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激發學生思考。
一、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將閱讀和寫作進行結合,是促進小學生語文綜合素質水平提高的重要方式。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豐富的語言藝術,吸收相關的知識。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寫作與閱讀結合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二、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方式
(一)讀后感的寫作方式
讀后感寫作是讓學生在閱讀完文章之后,針對自身的想法寫出相應的文字,讓學生將其內心的感觸進行記錄,抒發自身對文章的理解以及感想。通過閱讀課程的教學,讓學生結合自身思想以及情感方面的變化來寫作。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比如,在進行小學六年級課文《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進入課文的內容中,讓學生通篇閱讀文章,自主思考文中所提到的相關內容主要是講什么,讓學生自主形成對文章的認知以及想法。之后,教師需要介紹文章的創作背景,讓學生了解相關方面的內容。然后,再讓學生結合教學過程中教師講解的內容以及自身理解進行討論,讓學生分享,并理解他人的認知。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到深厚的愛國主義思想,再結合其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閱讀過的其他愛國主義題材的文章,要求學生寫讀后感,在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篇文章的同時,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二)結合課文進行仿寫
小學生的閱讀教學應當依據課標和課文,讓學生理解作者的表現手法和抒情方式,從而實現教學的主要目標。學生通過閱讀學習來感受一些專業化的語文知識,完善學生的語文知識結構,重視寫作的基礎性條件以及閱讀的重要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閱讀教學幫助學生構建寫作思維,在學生的知識體系中完善其作文的表現手法。
(三)記錄生活體驗,養成記日記的習慣
學生要提高作文水平,記日記是一種十分可行的、有效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記日記最重要的是內容的選取:日記不能僅僅描述日常生活中發現的一些事,而應當在所描述的事物中體現生活實際,抒發情感,發掘日記的靈魂。學生要基于生活來更好地進行寫作以及閱讀,有效達到讀寫結合的重要目標,理解讀寫結合的重要價值,感受閱讀和寫作帶來的充實感。比如,在教學《黃山奇松》一文時,讓學生對關鍵性的語句以及優美詞語等進行關注,豐富學生的詞匯量。除此之外,教師可以讓家長帶領小學生共同出游,在游覽景點的過程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通過寫日記來記錄出行的真實感受。通過教材閱讀,結合生活體驗書寫日記,實現讀寫結合教學方式的有效運用,完成閱讀教學的最終目標。
(四)抒發想象進行續寫
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課文的性質適當對教材中的情節進行外延,讓學生學習課文,對課文內容有所體驗之后,充分發揮想象展開續寫。比如,在小學課文《裝滿昆蟲的衣袋》的教學過程中,法布爾放鴨子時,經常會撿到一些貝殼以及彩色的石頭,即使父母對他的這種行為嗤之以鼻,經常責怪他,也并不影響法布爾對昆蟲的熱愛。他在每次去放鴨子時仍然以此為樂,并且樂此不疲。對此,教師可以適當對法布爾放鴨子的相關故事進行延伸,先跟學生講解法布爾在去放鴨子的路上可能會遇到的一些趣事,再讓學生發揮想象思考法布爾在放鴨子的過程中會和昆蟲發生怎樣的聯系,他是怎樣發現昆蟲之間的關系,并對昆蟲產生認識的,通過豐富的想象力進行文章的續寫,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并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三、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觀察,并能夠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感受以及客觀情況來思考教學體系的構建,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水平。
參考文獻:
[1]桑艷輝.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交際,2020(6):203-204.
[2]李秋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應用探究[J].中國農村教育,2020(8):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