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芳珍
摘 要:在小學數學新課改標準的指引下,對教學目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水平,更要對小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培養,在這之中,尤為突出的就是對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思維能力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個人技能的提升都至關重要。結合多年教學經驗,探索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低年級小學數學;思維能力;方式方法
人的思維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后天的不斷鍛煉形成的,學生的思維能力強弱直接影響到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思維是解決數學問題的先導,教師有必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養成數學思維,更好地在實際應用中解決數學問題。
一、激發濃厚的思維訓練興趣
學習不是一個外在的過程,學習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學生的內在因素決定的。學生的思維訓練興趣濃烈,才能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更持久、更積極主動,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上能夠更好地產生思維的碰撞。激發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興趣,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很強,對許多新鮮事物都能夠產生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渠道,激發學生的思維學習興趣。首先,可以通過美學吸引學生的思維興趣,每個學生對美麗的事物都有一種自然的向往,而數學又是一門頗具美感的學科,數學的美表現在方方面面,比如數學的對稱、幾何圖形和黃金比例等,數學圖形展現的是外在美,而抽象的數學概念和數學思想展示的又是一種內在美。讓學生在學習相關知識的過程中,通過不斷地思考,發現數學的美,在對美的探索中,激發學生自主探索數學知識的興趣,對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其次,可以讓學生在實際的使用中激發思維。引導學生周末與家長逛商場或者超市時,通過思考,發現所處場景中存在的數學問題,在第二天的課堂上在班級與大家分享,在日常生活的情境中,既能對所學的數學知識加以應用,同時,也能潛移默化地啟發學生思維,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能力的提升,同時也是一種優秀的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在思考中才能發現更多,領悟更多。
二、進行多樣的思維訓練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還沒有形成成熟的思維能力,對學生進行培養和修正是相對比較容易的。注重對學生思考方法和思考內容的引導,才能保證搭建思維邏輯的正確性和高效性。首先,要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進行思維訓練,形成一定的思考順序。在小學低年級數學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思考和分析的數學概念和題目是非常多的,學生沒有成熟的思維技巧,是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找到需要的信息,做到有效并且高效的思維搭建的,在形成思維能力的初期,教師要對學生的思考步驟進行引導,比如:在遇到一道題目時,要先對題目整體進行解讀和把握,形成整體的解題思路,然后再根據其中的細節得到數學關系,進行細致的解題過程。教師要讓學生在思維能力提升的過程中,由整體到局部,由全局到細節進行鍛煉,這樣才能在思維訓練中更加全面,在有限的時間內通過思考得到最有用的信息;其次,要進行思維的碰撞,在小學數課堂活動組織時,盡量組織一些小組活動,讓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受到彼此思維的啟發,展開頭腦風暴,為學生的思維鍛煉提供更多的機會。
三、利用思維導圖,解決數學問題
許多教師和學生傳統的想法,就是認為思維導圖知識是應用于教材知識點歸納整理的工具,是在課堂上才會應用到的學習方法,其實不然,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也是學生思考和對已知信息進行歸納整理的過程,能夠幫助學生進行數學知識信息識別整理以及對數學學習思路的記錄,能夠輔助學生進行數學問題的思考和解決。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也是對已知信息的利用和學生思維的開拓過程。比如:在許多數學題目中,涉及到應用題,題干是非常長的,有許多的知識點和已知條件,學生讀一遍題目之后很難找到題目中的等量關系,這時候,學生如果將題目中的已知條件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表現出來,那么就能夠更加完整地對題目的已知條件進行總結,避免出現信息遺漏,同時能夠清晰直觀地看到題干中的數學關系,得到數學題目中的等量關系,解決數學問題,化繁為簡,為解題提供更多的便利。通過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直接找到解決問題的實質,幫助學生進行語文思維和數學思維的及時轉化,幫助學生進行題目中數學信息的加工處理,理清題目的思路,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而言之,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深遠的意義,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基礎和關鍵,思維能力的提升,能夠積極地引導學生思考身邊的事物,發現身邊的數學問題,感悟到數學學習的魅力所在,打開學生通過數學認識世界的大門,希望本文的研究內容,能夠為小學數學的發展提供更多思考。
參考文獻:
[1]李沆.基于粵教云ForClass的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智慧課堂構建策略[J].中小學電教,2018(10).
[2]陳云梅.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對策[J].才智,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