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中職學生在認知、學習能力方面的獨特之處,分析中職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學要求,論述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思想品德教育的融合策略,提出融合中職思想品德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改進教育評價方式等做法,以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關鍵詞】中職 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 融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42-0100-02
職業教育的目的是為社會輸送應用型人才,滿足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中職學校除了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外,還要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素質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中職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需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面對學習、生活和未來的工作,因此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可以有效糾正現階段學生的不良思想傾向,鼓勵他們學習更多的學科知識,形成積極的價值觀。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對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補充,思想品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完美融合符合中職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
一、中等職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概述
(一)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心理健康教育是發展中職生心理健康的重要課程,也是提高中職生心理素質的特殊課程。中職心理健康教育涉及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感以及家庭和人際交往中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中職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發現和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二)思想品德教育概述
開展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中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限于思想品德課,日常的課堂教學和其他課程的教學也可以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以幫助中職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成為心理健康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二、中等職業學校思想品德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路徑
(一)融合中職思想品德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首先,在教材選擇方面,現階段的中職思想品德教育課程內容包含豐富的心理學知識,教師要充分挖掘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認知心理學。例如,在“哲學與人生”一課中,教師可以在教學內容加入關于自信自強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引導學生建立自信,形成自我完善的積極態度,使學生能夠面對現實中的挑戰并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難。與此同時,教師要了解學生在課堂過程中的心理狀態,鼓勵他們克服心理上的障礙。如一些學生在上課時不敢舉手提問或回答問題、在選取班長時也不積極參加,針對這些問題,教師需要選擇合適的教材內容,向學生講解教材中包含的人生道理,引導學生以更積極的態度應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使學生更加積極地融入集體,形成樂觀的心態。
其次,教師要積極拓展思想品德教育內容。社會在不斷發展和變化,但是目前的中職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內容沒有與社會同步,教師應該利用當前的信息技術手段積極拓展教學內容,基于教材與現實的結合,利用多媒體來豐富教材,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例如,教師可以圍繞學生現實生活中關注的問題,如校園暴力現象以及學校對此類事件的處理案例,組織學生在課堂上討論,教會學生明辨是非。只有將教育與生活聯系起來,才能使教育獲得生命力,只有教育的內容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息息相關,才能有效鼓勵學生學習。
最后,在優化和整合課堂教材內容時,教師要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點以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健康的心理素質對于學生的生活至關重要,教師應該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如關于人的意志品質的內容包括自信、自尊、獨立、堅強的意志以及對他人的尊重、抗挫折能力等。在講解這些內容時教師應該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結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效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例如,在講到如何對待挫折的相關內容時,教師要考慮到不少學生都是父母和家人的掌中寶,他們遇到困難和挫折的可能性較小,導致他們在遇到挫折時往往會放棄抵抗、害怕面對挫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引導學生意識到人的一生中挫折很普遍,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挫敗感也是一種財富,必須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它,并認識到克服挫折的過程可以給我們帶來啟發、增強信心。同時,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對待挫折的方法。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做卡片,在卡片上記錄自己遇到的挫折,要求學生匿名填寫,以便學生真正說出自己的挫折經歷,要求卡片上的內容清晰明確;之后教師收集這些卡片,組織學生共同分享這些挫折經歷,使學生認識到挫折會經常出現在生活中,要用平常心對待。
(二)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青少年的年齡不大,他們的道德和健康心理的形成與其成長環境密不可分。教師的教育活動必須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整合教育內容,創設教學情境,以生活為導向鼓勵學生積極地獲取知識,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為此,教師平時要多關注國家大事,盡量閱讀更多的新聞資訊,尤其是現在互聯網信息快速更新,教師應經常訪問網絡以了解最新的資訊,并根據課程要求選用合適的資訊作為教學素材合理地應用于課堂教學。例如,在講解“協作和分工”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蘋果手機的生產銷售新聞,由淺入深地講解協作與分工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掌握協作與分工的規律;在講解“改革開放是富民之路”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訪問各自的祖父母、父母,以了解過去人們的衣食住行狀況,然后和現在人們的衣食住行進行比較分析,使學生深入了解改革開放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巨大改變,從而深刻認識到改革開放是正確的選擇、是致富之道,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其次,教師可以靈活使用文字、圖片來說故事、講道理。圖文故事通常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倍受學生歡迎。如教會學生重視友情的圖文故事《夏洛的網》、引導學生積極面對挫折的圖文故事《小恩的秘密花園》等,有效利用圖文故事可以更好地啟發學生、更接近學生的內心,從而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講解“克服困難并悅納自己”一課時,很多學生喜歡放大自身缺點,卻忽視了自己的優點,缺乏自我認同,自信心不足。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西爾弗斯坦的圖文故事《失落的一角》。故事講述一個圓圈試圖找到自己缺失的一角的過程,圓圈克服了所有困難,找到迷路的一角后卻發現自己失去了快樂,因此圓圈決定放棄缺失的一角,繼續開始自己的快樂旅程。針對這個故事教師可以提問學生:為什么圓圈想要找到自己的缺角?找到后為什么圓圈不能唱歌了?為什么最后圓圈放棄了找到的一角?如果你是這個圓圈,你會做什么?這是一個有趣的寓言,具有簡單明了的中心含義,即缺憾比完美要好。通過一系列討論,教師不需要給出標準的答案,而是讓學生學會接受自己的缺點。
(三)改進教育評價方式,多方面激勵學生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要求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因此,教師要發揮教育的評價功能,促進教育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改進教育評價方式,從多個方面激勵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信,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首先,學生實施自我評價,檢查自身心理和道德狀況是否健康。在自我評價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了解實際的學習成果,還可以進行自我認知,不斷提高成就感,進而激發學習興趣。此外,自我評價要求學生提供書面報告,以有效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學生自我評價的結果應由教師、同學共同確認,同時教師、同學可以評價學生。
其次,采用小組評價的形式。學生創建自我評價報告后,小組成員可以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報告,允許學生自由、客觀、公正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被評價的學生可以結合小組成員給出的評價意見分析自己的優缺點。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和自我評價,鼓勵學生積極向上,學會與他人更好地相處并認識自己的不足,最終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最后,進行問卷評價。教師列出評價的考核指標,包括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是否嚴重違反紀律、是否按時完成作業、考試成績如何、是否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等。這種評價方式可以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具體做法應根據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問卷調查評價方式可以用來了解學生的思想、心理變化情況。在思想品德教育活動中,教師需要經常注意學生心理的前后變化情況,以此評價教學是否有效。
綜上所述,在心理健康教育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的背景下,中職教師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增強學生忍受挫折的心理承受力,發展學生適應環境的應變能力。
【參考文獻】
[1]黃登龍.中職學校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整合的問題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5.
[2]李文敏.淺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J].高教探索,2017(S1).
[3]劉揚揚.論中職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融合[J].現代職業教育,2019(5).
[4]任抗抗.論職業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融合[J].明日,2019(5).
[5]王鐵梅.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結合機制構建[J].時代教育,2012(1).
【作者簡介】梁立新(1970— ),男,廣西來賓人,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校講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