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莎士比亞曾經說過:“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興趣是人們活動強有力的動機之一,它能調動起人的生命力,使大家熱衷于自己的事業而樂此不疲。也就是說,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現在很多理科生大多對物理這門學科的學習產生畏難心理,害怕學習物理更害怕自己學不好物理,從而對物理這門學科提不起興趣。所以廣大理科生學習物理的第一步就是培養自己學習物理的濃厚興趣。
關鍵詞:興趣;實驗;新課標;創新
在理科學習各科目中,物理這門科目是相對較難學習的一門學科,因為物理這門學科對學生的綜合性要求較高。物理是一門非常綜合的學科,它不僅考察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記憶公式的能力,同時也考察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計算和推算的能力。這些能力要求學生在學習物理時要較強的理解能力,也要具備較為縝密的思維方式,同時更要具備較高的綜合運用能力。在學生剛接觸物理這門學科時,物理難學的氛圍就被傳染的十分嚴重,這對剛接觸這門課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無形的壓力,使學生對物理這門學科產生了難學的印象。而物理這門綜合學科對學生能力的高要求更使學生徹底喪失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習興趣這項任務艱巨而光榮。
一、上好第一節課——引言課,激發學生的興趣
引言課是中學生的物理啟蒙課,引言課講得好,可以激發學生去幻想、去探索、去學習、去鉆研、去創造。長久以來,我國教育界在物理教學中普遍采用了以教師教學為主的“填鴨式教育”,而忽略了學生的主動性。一方面,我們必須承認在“填鴨式教育”模式下,我國學生能夠掌握扎實的物理理論知識,成為考試的“巨人”,屢次在國際奧林匹克物理競賽中取得優秀的成績;但是我們更要看到我國學生在物理學科上實踐水平仍然較低,難以應用所學的知識,這導致學生在物理這門學科的學習上難以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運用轉化物理知識的能力,我們在上引言課時可以將引言課的重點放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上,運用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豐富的肢體表達能力從而把學生帶到多彩的物理世界。同時,我們還可以采用一些精彩的演示,如“瓶內吹氣球”、“彩色花朵實驗”、“神奇的水袋”等這些有趣簡單的小實驗可以將學生帶入到一個他們前所未見的充滿變化的神奇天地,從而使學生在沒有真正接觸物理這門學科之前對物理這門學科產生良好的印象,充滿強烈的好奇,激發無盡的求知,為今后學好物理這門學科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利用實驗,培養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學生對枯燥的書面物理知識不感興趣,但是學生對有趣的物理科學實驗深感興趣。物理科學實驗總是能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感官體驗吸引學生的眼球,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從而能有效地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產生較強的學好物理的愿望。雖然強烈而新鮮的實驗現象會使學生欣喜若狂,但是如果不及時對學生加以引導,那這個實驗就只會產生讓學生看熱鬧的效果從而影響了實驗的真正目的的發揮。所以教師在進行實驗前必須嚴格強調實驗的目的,把學生的熱情引導到定向觀察上來,讓學生聚精會神的觀看實驗的同時也要記住實驗的步驟,思考實驗的原理,明白實驗的目的。例如,教師在講瓶子癟了這個實驗時,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學生完成這個小實驗的幾個步驟:(1)讓學生將溫開水倒入瓶子,并用手觸摸瓶子感受瓶子的溫度;(2)然后讓學生把瓶子中的溫開水倒出來,并迅速的蓋緊瓶蓋;(3)教師拿著這個被溫開水倒進去過的瓶子,讓學生慢慢的觀察這個瓶子的變化。
教師親自為學生演示實驗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自己進行操作、自己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陸游曾經說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教師在保障學生安全的情況下,鼓勵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并對做實驗的學生加以引導和循循善誘,激發學生動手做實驗的熱情。這樣不僅能夠真正的做到“寓教于樂,寓學于樂”,更能培養學生用腦思考和動手操作的能力,使學生更加親近的接觸物理這門學科,更加深刻的明白物理實驗的原理,更加從內心真正的喜愛物理這門學科。
三、利用新課標教材的優勢,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隨著新課標理念的不斷傳播,新課標理念改革也不斷深入。新課標理念的構建一方面要求教學目標必須保證學生學好所需要學習的專業知識;同時,新課標理念更加強調教學目標要以學生為中心,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為目的,發展學生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自己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引下,我國新編的物理教材,從適應初高中學生學習物理的心理特點出發,進行了改革。教材內容更加的圖文并茂和教材內容更加的緊密聯系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實際。而教材又是教師進行教學和學生進行學習所需要的主要憑借,更是教師進行教學,搞好教書育人工作的具體依據。新編物理教材的改革要求廣大教師要更加用心的進行教材設計,教師在講授晦澀難懂的物理知識時必須要把自己扎實的專業知識與自己廣泛的其他學科知識巧妙的進行結合,恰到好處的進行運用,努力把物理的基本原理融入我們生活題材之中。為此,廣大教師應該突破自己原來刻板乏味的教學模式,要敢為人先的采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模式,真正做到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不斷發現問題,不斷改進。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能力和適應學生學習的需要;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的感受到物理不是空中樓閣和物理更不是無中生有;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和從內心真正的喜愛上物理這門學科。
四、利用物理學家的故事激發學生的興趣
每一個物理原理的發現都離不開物理學家的艱辛努力和辛勤探索。物理學家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付出了辛苦和汗水,他們在探索真理過程中所展示出來的高尚的人格魅力,不畏艱辛獻身科學的高尚品格和堅忍不拔的毅力給我們這些后人增添了無窮的榜樣力量。因此,廣大教師在講授物理原理時可以適當的穿插一些物理學家的有趣的故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幫助學生對概念規律進行理解。
例如,教師在講授電燈泡的發光原理時,可以講授一些愛迪生發明電燈泡背后艱辛的故事。廣大教師在講到愛迪生發明電燈泡做了一千五百多次試驗都沒有找到適合做電燈燈絲的材料時,但最終在經歷了一千六百多次耐熱材料和六百多種植物纖維的試驗下制造出來第一個炭絲燈泡時,可以鼓勵學生學習愛迪生不服輸肯吃苦的精神。廣大教師在教授物理學家的故事時,可以進行適當的精神鼓舞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明白真正的“天才”都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天分,使學生真正明白“勤能補拙”。只有這樣,學生在學習物理時才不會因為遇到小小的挫折而打退堂鼓,才能在物理學習這條道路上越挫越勇,從而真正的掌握物理知識。
五、結語
物理知識雖然晦澀難懂,但是它確實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與迅猛發展的科學技術生生相連。隨著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對產業結構的發展和經濟模式的轉變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些高要求的提出需要我國大力提高科研能力和增強創新能力。而這些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廣大青年的辛勤努力,更離不開廣大教師的辛勤培養。青年是祖國的未來,廣大人民教師應該努力發揚“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奉獻精神為祖國培養優秀的青年。同時,廣大青年應該努力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真正的做到“學一門、愛一門”;廣大青年要增強自身的本領努力成為新時代的棟梁之才。只有這樣廣大青年才能激發自己的無限創造力為自身事業的發展、為國家未來的建設、為民族美好的將來添磚添瓦,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 趙小紅.淺談初中物理學習興趣的培養[J].黑河教育,2019(09).
[2] 丁國晏.初中物理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淺談[J].課程教育研究,2019(34).
[3] 李莉.淺談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J].課程教育研究,2019(32).
[4] 曲曉.如何借助實驗激發學生物理學習興趣[J].中國教師,2019(S1).
[5] 李天平.試論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啟蒙和興趣教學[J].才智,2019(18).
[5] 李長柏.多途徑教學提升學生在物理課堂的學習興趣[J].課程教育研究,2019(32).
[6] 張立強.談如何運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9(18).
[7] 張玉鑫.淺析初中物理興趣教學的培養[J].學周刊,2019(18).
[8] 劉雨竹.初中物理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淺談[J].才智,2019(10).
[9] 劉伯強.初中物理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探討[J].才智,2019(08).
作者簡介:王冰(1983- ),男,漢族,安徽合肥人,大學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安徽省肥東縣第二中學,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