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對其未來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教育人員在開展日常工作過程中,必須對其加強重視,對學生心理健康進行更高程度的保障,文章首先分析影響大學生心理的主要因素,然后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探究輔導員如何科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希望能夠為其相關人員具體工作提供更為豐富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高等院校;輔導員工作;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大學生心理影響因素
(一)適應能力問題
在學生進入大學校園之后,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程度的改變,學習模式和生活模式都出現了很大的改變,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該種問題在大一新生群體中具有較為明顯的表現,主要是由于該階段學生自理能力和適應能力普遍較弱,部分學生會出現抑郁,失眠,厭學等心理狀態,無法適應大學生活,進而產生退學,休學的想法。其次,相對于初高中學校而言,高等院校,部分學生在進入大學校園之后,無法適應學習方法和學習方式,以往學習中存在的優勢將不復存在,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挫折與困難時,會產生失落的情緒。
(二)人際交往問題
大學校園學生大多來自五湖四海,家庭背景和價值觀念普遍存在很大程度不同,導致大學生群體存在較為突出的人際關系矛盾,尤其是對于部分不善言辭,孤僻,性格內向的學生而言,在日常生活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其他學生之間產生沖突矛盾,很難與他人進行交往,進而產生自閉情緒,長此以往,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
(三)擇業問題
在現代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逐漸產生更大的社會競爭,在此過程中,大學生群體面臨著較大的就業壓力,就業形勢較為嚴峻,部分學生在擇業過程中具有一定的矛盾心理,對自身就業前景感到困惑,迷茫和困頓,同時,還有部分畢業生具有較強的依賴性,社會經驗存在很大程度的不足,心理素質也普遍較差,由于無法就業而產生失望,迷茫等負面情緒,對其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程度的不利影響。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策略
(一)完善教育工作體系
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院校需要科學構建教育工作體系,由心理輔導員,班主任,心理專干共同組建教育隊,在具體工作過程中堅持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結合個別咨詢和普及教育,結合傳統教育和活動結合。基于宿舍,班級和院校科學構建關于網絡,確保其完善性,明確相關人員具體工作職責
(二)構建學生心理檔案
相對于成年人而言,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概率普遍較高,但是大多數大學生在發現自身存在心理問題時,不會主動進行治療和心理咨詢,基于此,高等院校需要科學構建心理檔案,在學生入學時對其進行心理測試,同時,基于測試結果,對其特殊群體進行跟蹤觀察和談心談話,在具體建設心理檔案過程中,還需要基于后期觀察情況,對其進行合理更新和完善,確保能夠對學生群體心理狀況進行重用,精確的把握,在此過程中,輔導員需要實時觀察學生心理狀況,對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有效預警,排查和監控,同時,還需要對學生心理狀況變化進行精確記錄,有專業人員對疑似問題檔案進行精確分析,對其心理問題進行及時排查和有效解決,保證學生心理狀態。
(三)建設網絡輔導平臺
高校需要科學構建網絡輔導平臺,以此為基礎,對學生進行更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通常情況下,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大多個性內斂,很難直接陳述心理問題,在此過程中網絡咨詢作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最新模式,具有一定程度的開放性,能夠對該問題進行有效解決。輔導員需要科學應用郵件微博,微信,QQ等現代信息技術,確保能夠與學生進行更為有效的交流和溝通,同時,還需要科學構建教育網站專業心理咨詢和心理普查等平臺,保障及時明確學生心理問題,科學應用現代手段對其進行有效疏導,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現代化和實效性,保障學生心理狀態。
(四)科學開設教育課程
為了確保在大學院校開展更為科學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輔導員在具體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過程中,需要科學推進心理課程建設,確保對學生心理健康進行更為有效的引導。在我國目前,很大一部分高校都已經開始建設心理課程,但是,在具體建設過程中,教育體系的完善性還存在很大程度的不足,主要是采取宣傳,講座,咨詢等方式進行專業教育,沒有將其納入高校課程體系,導致學生無法進一步明確心理健康知識,進而無法確保對自身心里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基于此,高校需要確保科學推進心理課程建設,對學生進行更為有效地引導教育,使其能夠始終保持健康心理,從而進一步確保學生人格健全。
(五)優化教育系列活動
通過同時進行線上活動和線下教育,確保輔導員能夠及時明確學生心理狀況,進而確保對其進行更為有效的團體輔導和個體咨詢,保障其個性化。與此同時,通過開設主題活動,確保學生具有更為輕松愉悅的生活氛圍,增進學生情感,保障學生心理健康,使其心理壓力得到有效緩解。在具體開展教育工作時,校園文化是高校特定的文化氛圍和精神環境,具有一定程度的教育價值。因此,在具體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過程中,校園文化環境試題相關工作開展的重要基礎,輔導員在日常工作過程中需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程度的宣傳教育,確保心理健康輔導的有效落實,保障校園文化活動的有效開展。除此之外,還需要利用校園文化活動學生群體進行心理問題方法和心理健康知識的有效普及,確保大學生群體能夠進一步應對心理問題。
(六)創設心理教育環境
在現代社會經濟建設過程中,整體社會環境所存在的價值導向會對大學生成長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在學生適應社會生活過程中,如果自我認知能夠與現實有效協調,則學生能夠肯定自我,進而積極應對各項挑戰,反正如果學生個體反自我認知,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否定時,其內心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沖突,進而產生消極情緒,對其心理健康狀況具有很大程度的影響。對于大學生群體而言,學校環境會對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具體包括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教學活動,校園文化環境等方面。輔導員需要確保自身職業優勢的有效發揮,基于學生實際需求展開各項活動,確保能夠進一步推進校園環境建設和制度建設。同時,還需要在班級內開展相關文娛活動,營造更為輕松愉悅的生活環境,確保學生能夠更為積極融入大學生活。
(七)提升輔導員專業技能
為了確保在對大學生群體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更為充分的發揮輔導員價值,全保輔導員實現更高程度的發展,高等院校需要積極組織輔導員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培訓活動,通過進行科學有效的教育培訓,使輔導員進一步掌握團隊心理輔導的技巧和應用,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進而確保能夠更為科學的識別學生心理問題,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更高的專業化和規范化,同時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建立科學的知識體系。在此過程中,還需要基于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科學構建考核體系和激勵政策,確保能夠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科學構建制度保障,同時,對其進行有效監督。除此之外,高等院校還需要定期開展專業知識講座確保不同教師之間進行科學有效的交流互動,鼓勵就是晉級考取相關證書,保障輔導員具有更高的工作能力。除此之外,在對輔導員進行績效考核,具有科學那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看具體情況,最具體工作過程中表現良好的教師進行一定程度的專業鼓勵和精神獎勵,確保輔導員在開展具體工作過程中具有更大的工作熱情。
三、結語
綜上,通過完善教育工作體系,構建學生心理檔案,建設網絡輔導平臺,科學開設教育課程,優化課程系列活動,創設心理教育環境,提升輔導員專業技能能夠確保在高等教育建設過程中,輔導員更為科學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其教學效果進行更高程度的保障,確保學生心理健康,推進現階段教育工作的有效發展,使學生更好的適應現階段人才建設需求,確保為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創造良好的條件,保障現代教育事業發展。
參考文獻
[1] 賀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高校輔導員個人價值探究[J].林區教學,2019(06):115-116.
[2] 王妤.高校輔導員如何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9(01):150-151.
[3] 王悅.輔導員工作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6(12):99+101.
[4] 吳秀紅.高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維度及思路[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5(05):31-34.
[5] 陳新星.基于高校輔導員視角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協同教育倫理[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5,7(01):69-72.
作者簡介:楊琳(1993.01- ),女 ,漢族, 貴州貴陽人,碩士研究生,輔導員,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梅航(1993.06- ),男,漢族,湖北黃梅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方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