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娜
摘要:高校學生公寓作為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場所,是實現高校立德樹人目標的重要陣地和加強學生黨建工作的重要載體。結合現階段高校學生公寓的特點和實際情況,探索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新模式,是現階段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高度重視和深入研究的新課題。
關鍵詞:微黨課;微課堂;學生黨建;學生公寓
新時代以來,以習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學生公寓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場所,大學生黨員群體具有身份的雙重性和處于身心成長關鍵期的特征。基于新時代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探索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新模式,是現階段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高度重視和深入研究的新課題。
一、加強學生公寓黨建活動的重要意義
(一)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學生不出宿舍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和需求,在網上隨時隨地共享全球的優(yōu)良教育資源。學生公寓是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各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陣地。在學生公寓中開展黨建工作是打造文明校園的有效途徑,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文件精神,深入開展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舉措。
(二)實現三全育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黨建工作是高校管理育人的重要內容。第十四次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議中明確提出:要積極探索在學生公寓、學生社區(qū)和學生社團組織中建立學生黨組織等新形式, 不斷創(chuàng)新黨組織的設置形式。因此,在學生公寓開展黨建工作,是大學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的延伸,是高校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學生公寓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有效的組織領導
現階段學生公寓的黨建工作尚未形成完善的工作體系,在學校層面也未形成清晰明確的指導思路,大部分高校學生公寓黨建工作仍呈現不平衡態(tài)勢。此外,學生公寓黨建工作的理論研究較為滯后,缺乏一套能夠將理論融于實踐、既有深度和高度又便于實施的理論體系、運行機制和管理方法,因而存在職責不明、體制不順等問題,在學生公寓的黨建工作中出現了“盲點”和“真空”現象。
(二)公寓黨建工作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現如今能真正在學生公寓里建立起黨支部的高校甚少,部分高校即便建立了黨團活動室、心理咨詢室和社團活動室等工作室,也未能充分發(fā)揮這些工作室的實質性作用,形同虛設。較多的學生公寓設立了黨組織機構以及相應的管理隊伍,但是由于數量不夠、人員流動性大,加之工作人員大多沒有黨務工作經驗,缺乏黨務工作者的基本素質和對學生公寓存在問題的政治敏感性和預判能力,因此不能充分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三)學生黨員未能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
由于工作制度建設尚不健全、學生黨員工作隊伍力量薄弱、活動設施難以配套完備等原因,大部分學生黨員對學生公寓黨建工作的熱情不高,更有甚者不聞不問,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蕩然無存。在學生公寓中學生黨員缺乏監(jiān)督和約束力, 對開展黨建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難以發(fā)揮。
(四)公寓黨建工作缺乏特色
學生公寓的黨建工作只重視了如何發(fā)揮黨員的作用及集中性的培訓和學習, 忽略了要建立一套完整、適合的長效機制。學生公寓黨建工作大多由學生黨員承擔,學生黨員要承擔日常的學習任務和學院安排的工作任務,難以分出精力來進行相關的公寓黨建工作,很多黨員負責人都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tài),以至于產生黨建工作形式老舊, 缺乏特色工作模式、特色文化等問題,黨建工作效果不明顯。
三、基于微黨課、微課堂工作模式提高學生公寓黨建工作實效性
(一)加強頂層設計,夯實組織基礎,構建“三維”復合授課團隊
一是要以“學生公寓黨團活動室”為依托,嚴把政治關、質量關,推進建設專兼職黨務工作者、公寓輔導員及優(yōu)秀學生黨員“三維”復合授課團隊。專兼職學生黨務工作者、公寓輔導員要發(fā)揮好示范帶動作用,借助新媒體發(fā)展優(yōu)勢,主動把職責、思想和工作融入黨課,保持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為全體黨員明確政治方向;做好微黨課、微課堂的日常管理,促進課程有效運行,優(yōu)化課程管理模式,建立服務團隊、技術團隊,及時完成技術維護及信息更新。
二是要引入“朋輩”理念,發(fā)動優(yōu)秀學生黨員進行微黨課、微課堂教育。針對當前“90后”“00后”大學生群體在思想和行動上所表現出的新特點,通過朋輩教育,將優(yōu)秀大學生黨員融入微黨課和微課堂教育環(huán)節(jié)中,彌補高校黨員領導干部、專兼職學生黨務工作者師資力量不足、理論知識掌握不到位等問題,為學生公寓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途徑和方法。
(二)深入理論挖掘,著手時政特色,探索“三段”結合黨課內容
一是要強調碎片管理,梳理知識體系,保持教學內容的科學性與先進性。微黨課、微課堂的教學內容要以教學體系為綱,深入挖掘課程本身的理論意義與精神實質,以“學生黨團活動室”為依托,確定理論基礎知識、紅色文化內涵、系列教育內容“三段”結合的教學內容,進而引導新時代學生黨員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和“四個自信”。
二是要依托紅色文化資源,擬定與紅色文化相關的課堂教育主題。在微黨課、微課堂教育內容中融入紅色文化內涵,有利于激發(fā)學生黨員的愛國主義情懷,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紀律意識,發(fā)揚黨員的優(yōu)良作風。有效運用紅色文化內涵創(chuàng)新高校學生公寓黨建工作,需要不斷提煉和挖掘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讓紅色文化不僅能融入到高校學生的學習中,還要融入到高校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三是要融入入黨啟蒙、校園生活及住宿安全教育等系列教育內容,增加課程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通過深入挖掘教育背后的分析研討,學習黨的理論、制度、路線、方針和政策,增強學生黨員的政治敏感性,提高理論水平。
(三)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習興趣,打造“三線”交互溝通模式
微黨課、微課堂可分為線上、線下和線上線下聯動三種模式,其與傳統課堂的結合可借鑒以混合學習為導向的微課模式:情境嵌入式、翻轉課堂式和協作建構式。
線下的教學主體通過課程講解、專題討論、主題分析、合作交流的微黨課、微課堂形式,系統化、精細化的初步論述黨員教育知識,使得大學生黨員能夠集中研討相關問題,思索相關觀點,而后學生通過在線上平臺自行瀏覽查閱學習資源,開展自主學習,交流學習困惑,進一步鞏固所學。在實踐中,要充分利用優(yōu)秀學生黨員來自學生“朋輩”、政治覺悟較高且理論功底相對扎實等優(yōu)勢,充分調動學生黨員的積極性,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真正體現“見微知著、直觀靈活、全員參與、教學相長”的特點。
(四)打造特色黨建品牌,實現學生公寓黨建教育融合并舉
一是以“黨建統領生活力教育”為切入點,著力構建“生活力”黨建,助推“以生活教育為底色,黨建文化為特色,成才教育為本色”的生活力教育,把“培養(yǎng)具有家國擔當、仁愛之心和學習融通的健全人格的學生”作為育人目標,有效增強公寓黨建的凝聚力、創(chuàng)造力和戰(zhàn)斗力;二是將黨建工作與課堂教育相融合,依托微黨課、微課堂工作模式,打造線上線下精品課程,將黨建工作與教育教學工作深度融合,提高工作的實效性;三是將公寓黨建與文化建設相融,彰顯文化育人魅力,依托公寓“黨團活動室”,將公寓黨建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愛國主義精神相融,引導學生樹立“四個自信”,通過榜樣宣講、演講辯論、志愿服務、知識競賽、科技創(chuàng)新等活動載體,打造特色公寓黨建活動,營造出良好的政治學習氛圍,充分發(fā)揮公寓黨建的育人功能。
總之,高校黨建進公寓是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的必然選擇,是基于微黨課、微課堂探索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新模式與新途徑,需要全體黨員時刻將黨員的先進性和群眾性相結合,將開展黨建工作與創(chuàng)建特色公寓文化相結合,健全學生公寓黨建工作的有效運行機制,創(chuàng)新工作載體,努力將公寓黨團活動室建設成為學生的活動議事平臺、學生黨建的主陣地和服務群眾的場所,使其成為能夠開展黨建工作、教育和服務廣大學生的多功能場所。
參考文獻:
[1]龔紅燕.淺談高校學生公寓黨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思考[J].科技展望,2014,(17).
[2]孫丹丹.高校學生黨支部在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中的角色定位[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7-8).
[3]薛璞.高校學生公寓黨建工作存在的困難與解決思路[J].安順學院學報,2018,20(2).
編輯/宋博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