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
摘要:為保障高校對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處置能力,最大程度地保障廣大教師、學生的生命健康安全。文章以應急管理機制作為研究核心,多維度探討,疫情背景下,高校教育開展風險管理、保險機制、輿論引導機制的創新工作,實現高校教育應急管理機制的創新發展,為疫情預防、處置工作開展提供有力支持。
Abstrac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abi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deal with the COVID-19 epidemic situation, and guarantee the lives and health of the majori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the greatest extent, the article takes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mechanism as the research core and discusses the innovative work of college education in risk management, insurance mechanism, and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mechanism in multiple dimensio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epidemic situation, to realiz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college education emergency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thus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epidemic.
關鍵詞:高校;新冠肺炎疫情;應急管理機制;機制創新
0? 引言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部門公布的數據來看,截止到2018年3月17日,我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81116例,死亡3231例,極強的傳染性,巨大的感染體量,不僅影響了正常的經濟生產,還對教育教學活動帶來極大沖擊。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的初步得到有控制,學校復課的時間日益臨近,為最大程度地規避集群性感染的發生,保證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的快速恢復,有必要積極做好相應的應急管理舉措,防范化解疫情風險。
1? 應急管理體制概述
對應急管理體制梳理,使得高校在面臨新冠肺炎疫情進行應急管理體制建設的過程中,能夠轉變自身在認知層面存在的不足,從更加客觀、系統的角度,對應急管理體制進行適當的調整,使其更加符合新冠肺炎疫情的預防控制要求。
根據相關部門公布的數據來看,2018年,全國共有2663所普通高校,學生790.99萬人,數量眾多的學生,在滿足經濟發展對于人才需求的同時,對于高校的日常管理也提出更高要求。為保障學生的生命安全,有效應對突發事件,化解各類安全風險,越來越多的高校嘗試進行應急管理體制的構建。從實際情況來看,應急管理體制的構建,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高校對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有效防范風險,保證正常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1]。但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我國高校應急管理體制處于起步階段,應急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策略確實,對于各類突發事故無法在短時間內,進行精準處理與合理應對。這就要求,高校在日常管理的過程中,有必要做好應急管理體制的創新、優化工作,使其應急管理體制與實際情況相符合。從應急管理體制構建的角度來看,應急管理應當包括事前、事發、事中以及事后四個環節,涉及應急預案的編制,物資的采購、存儲、配發,總體協調調度以及相關信息的匯總、分析工作。通過上述工作的開展,大幅度提升應急管理機制的服務能力,推動整個高校應急工作的順利進行。
2? 高校疫情應急管理體制基本要求
高校在采取應急管理體制對新冠肺炎疫情進行防控的過程中,為保證防控的實際效果,突出應急管理機制的風險管理與化解能力,需要充分吸收、借鑒過往有益經驗,明確應急管理體制創新的基本要求,為后續相關機制創新等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2.1 應急管理體制的長效性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高校在進行應急管理體制優化調整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扎實做好應急管理體制的制度建設等方面的工作,逐步形成長效化的應急管理體制,擴大應急管理體制的覆蓋范圍,實現對突發事件的科學預測、有效應對,將突發事件的可能帶來的風險或者危害降到最低。為達到這一目的,高校在進行應急管理體制建設的過程中,需要積極轉變觀念,認識到應急管理機制的優化與完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應當在實踐過程中,對相關經驗不斷進行總結,明確自身在應急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機制的完善與應對。應急管理機制的長效化要求應急管理不單單以突發實際的科學高效處理作為首要目標,還要求從長遠角度出發,做好應急管理機制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的銜接,增強機制的容錯率,使得應急機制能夠有效應對大多數突發事件,保證相關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2]。即便是較為特殊的突發事件,憑借應急管理體制的高容錯率,良好的工作銜接,科學的應對舉措,也能夠在短時間內,對應急管理體制進行針對性的調整,實現對突發事件的合理解決。
2.2 應急管理機制的機動性
新冠肺炎從2020年1月中下旬爆發以來,各地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大確診患者的收治力度,切斷病毒的傳播路徑,使得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各大高校人員構成復雜、分布集中,是現階段疫情防控的重點,為確保復課工作的順利開展,為學生、教師營造出安全的學習、工作環境,高校在應急管理機制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最大程度地保證自身的機動能力,能夠在突發事件發生后,快速作出反應,將影響范圍控制在最小范圍之內。為達到這一目標,高校在應急管理機制建設的過程中,必須保證擁有專業化的團隊,其能夠借助于專業化的知識與豐富的經驗,對突發事件作出準確的判斷,并采取必要的應對策略,進行風險的防控與處理。同時考慮到高校的特點,應急管理機制機動性的提升,勢必需要借助于相關信息技術手段,例如相關登記系統的使用與推廣,實現了對學生出行路徑的有效監管,如果出現問題,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界定突發事件波及的范圍[3]。據此,采取靈活的手段,開展相關工作。
2.3 應急管理機制的參與性
高校應急管理機制在構建過程中,要求國家與社會的共同參與,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中,考慮到其極強的傳染性,如果疫情在高校爆發,勢必產生聯鎖反應,對整個國家疫情防控工作產生極大的破壞作用。基于這種認知,高校在應急管理機制優化與調整的過程中,要求高校必須做好工作銜接與配合工作,既在高校內部,形成完備的信息交互機制,確保各類信息的快速傳遞,保證決策、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同時又需要與政府相關部門、社會團體等做好工作對接,將更為專業化的應急管理人員、物資等引入高校之中,從而增強高校自身對于一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
3? 高校疫情應急管理體制創新策略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對應急管理體制的創新具有緊迫性與必要性,為確保各項應急管理舉措能夠落實到位,需要綜合高校疫情應急管理體制的基本要求,以科學性原則、實用性原則為導向,對應急管理體制進行適當的調整,確保各項應急措施與疫情防控工作充分銜接,保證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性。
3.1 細化高校疫情應急管理預案
為保證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高校對于突發事件的處理應對能力,切實發揮出應急管理機制的重大作用。高校需要各項創新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以疫情應急管理的制定、優化、調整為切入點,全面細化應急管理風險,理順應急管理流程,對各項應急工作的開展提供規范性、制度性引導[4]。在實際活動之中,高校應當遵循以人為本、科學規劃的原則,結合相關情況,認真做好相關預案。在整個應急管理預案中,必須將學生、教師的安全健康放在首位,圍繞著安全健康,有針對性制定日常疫情防控的基本措施以及確診病例或者疑似病例的處置工作,實現了應急管理工作的細化與特化,保證了整個應急管理舉措的可操作性。考慮到高校人流量較大,人員構成較為復雜,在這種情況下,需要高校在科學規劃原則的指導下,對疫情發生后,不同人群進行差異化處理,保證應急管理舉措的有效性,更好地滿足實際的應急管理需求。同時考慮到應急管理工作涵蓋的內容較多,為做好相關工作的協調調度工作,高校在應急管理預制定的過程中,需要明確應急管理機構的設置與人員構成,例如將高校黨委書記、校長作為組長,副校長作為副校長,院系主要負責作為成員,合理的小組成員設置,使得高校應急管理機制的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針對于新冠肺炎疫情,能夠調度更多的資源,進行疫情的控制,將整個疫情的危害程度管控到最低。同時考慮到高校應急管理的實際,還需要建立健全相關應急管理常設機構,明確機構的職責,從而積極配合應急管理小組開展應急管理相關工作。
3.2 全面落實高校疫情應急管理體制基本要求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高校應急管理機制的創新,需要著眼于應急管理機制的長效性、參與性等方面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做好機制創新、調整工作,逐步構建起完備、高效的疫情應急管理機制。在這一思路的指導下,高校需要認真總結、梳理過往有益經驗,結合高校自身的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性的舉措,確保應急管理體制能夠滿足實際的疫情防控需求。例如,從學習歐美高校在應急管理體制建設方面的經驗,在高校管理過程中,設立相應的應急管理部門,由其負責進行應急管理預案的制定,應急物資的采購、運輸以及發放以及相關信息的匯總、收集工作[5]。通過這種廣泛的經驗借鑒,使得高校得以進一步開拓思路,促進疫情應急管理體制的完善。高校疫情應急管理機制創新的過程中,需要積極與政府相關部門以及社會團體進行銜接,借助于專業化團隊、充足的物資供應,加快新冠肺炎疫情的處理效能,增強疫情應急管理的有效性。除了加強外部合作之外,高校還需要做好相應的培訓宣傳工作,通過廣泛深刻的宣傳,增強學生、教師的疫情防控認識,實現有效的事前防控。
3.3 加強應急管理機制的溝通聯動
為不斷提高高校師生疫情防控能力,需要積極建立聯動機制,高校要嚴格對照防疫標準,全面細致地對食堂、宿舍、電梯、衛生間等公共場所和公共設施服進行消毒防疫處理,保證環境安全。同時組織人員,建立監督巡查機制,形成多部門聯動,及時處理疫情工作不達標的情況,保障校園公共衛生安全。同時做好信息的交互工作,對高校內人員流動、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的情況進行定期溝通,使得各相關部門,及時掌握有關情況,為相關應急管理工作決策的制定以及執行奠定了堅實基礎,保證了應急管理的靈活性與機動性。
4? 結語
應急管理體制的創新,不僅能夠為新冠肺炎期間,高校防控工作提供依據,避免工作漏洞的出現,同時其對于高校自身日常管理體系的升級以及突發問題處置能力的增強有著極大的裨益。為充分發揮應急管理體制的作用,文章從多個維度出發,探討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教育應急管理機制創新的方式方法,旨在提升高校的應急管理水平,保障廣大師生的生命健康安全。
參考文獻:
[1]張舟.高校學生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研究[J].好家長,2018(10):85-86.
[2]王飛.基于協同治理視域下的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研究[J].考試周刊,2018(7):99-100.
[3]樊永貞,劉永華.某縣處置乙型流感爆發疫情的經驗教訓[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9(1):70-72.
[4]張丹,張慧玲.一起學校乙型流感爆發疫情調查處置報告[J].中國衛生產業,2018(29):168-169.
[5]丁留謙,李娜,王虹.美國應急管理的演進及對我國的借鑒[J].中國防汛抗旱,2018(7):52-53.
[6]葉濤.立足基層夯實基礎全面加強基層應急管理工作[J].價值工程,2019,38(27):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