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晚弟
摘要: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中的重要環節,因其與學生的就業息息相關,因此又被稱作就業教育。職業教育主要是將促進就業作為基本導向,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抓手,實現社會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技工學校教育發展,不但要強化專業的內涵建設,還應該對學生做好就業指導與創業教育。因此,筆者特立足于技工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對其創業教育進行探索,希望能夠促使其有所發展。
關鍵詞:電子商務;創業教育;實踐探索
引言
為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教育部出臺了若干政策,用以扶持職業教育。在教育部2015年發布的關于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中明確提到:職業院校應該繼續深化教育,提高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從思想道德和人文素養方面對其進行培養,同時也不能忽視技能的培養,力爭培養高素質人才,提高人才的質量。從傳統意義上來說,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常常會出現不一致的情況,專業教育和創業教育與實踐聯系不緊密,專業建設與創業平臺更是不同的團隊,模式也并不相同,專業和創業平臺的融合并沒有達到最佳效果。大部分學生在創業方面,并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對學習的態度有所敷衍,專業技能的學習效果并不理想,造成學生的創業積極性不能被充分調動,創業信心大幅下降,創業的成功率較低。本文中筆者對創業教育和電子商務專業創業教育的現狀進行了簡述,隨后對此提出相應建議,以觀后效。
一、技工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創業教育現狀
(一)技工學校創業平臺構建缺失
創業平臺的構建主要是為了給學生一個實踐的平臺,也是為推動教師的創業教育,使其有更好的平臺,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體現了學校對師生創新創業的重視度。技工學校的創業平臺匱乏更多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創業平臺建設與管理的認識不足;第二,創業平臺定位準確性差;第三,創業平臺保障機制不足,師生缺乏發展動力。依目前情況來看,大部分技工學校創新創業平臺是極為匱乏的,很多學校也并未給學生搭建創新創業平臺,領導者對其認識也存有不足。
(二)專業人才培養與創業教育目標脫離
現階段,我國的技工學校學生,很多是直接從初中畢業以后踏入技工學校大門的,其年齡特點與心智水平等如同普通高中學生,年齡也集中于16-18歲之間,為未成年人。大部分技工學校學生,初中階段的文化基礎薄弱,并沒有積累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也缺乏相應的實踐機會,缺乏一定的社會閱歷。學生對突發狀況的能力也是有所欠缺,創業意識與勇氣更是匱乏。基于此狀況,學生想要成功的進行自主創業就有很大困難。整體來說,因為專業培養目標和創業教育目標的相悖離,加之專業培養目標和創業目標不明確,不僅與學生實際發展不符,也與教學實際不符。
二、技工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創業教育有效對策
(一)融合人才培養定位
根據相關專家的研究可以知道,技工學校學生大體上的創業意識并無差異,不過因為內部結構的不同,男生創業意識明顯要更為突出。依技工學校學生的專業水平來看,其理論創業的意識是更為強烈的。若學生家長有創業者,則其創業意識也要比其他同學強烈。技工學校學生的創業意識存在于腦海中,指的是學生的所具備的創業自我意識與創業社會意識。這種意識能夠積極主動的去進行改變,力爭于社會需求相符,并且也更有利于學生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得以發展。長期以來,技工學校進行人才培養時對學生的知識和技能都會尤為重視,更希望培養社會需求的人才,以此提高學生畢業后的工作適應力,也滿足社會所需。技工學校可以將電子商務與創業平臺的人才培養目標進行融合,適當的調整人才培養結構,加強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
(二)融合創業課程模塊設計
按照課程的組織核心分類,有學科課程、活動課程與綜合課程三種形式,創業實踐活動作為創業教育體系的一部分,既是一種創業教育的教學模式,又是一種創業教育的形式,創業教育的實施載體和組織核心也隨著創業實踐活動發生改變,因此,創業教育的課程與其他課程不同,有學科課程、活動課程、環境課程以及創業實踐課程四種形式。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學生的創業知識和創業能力取決于合理的創業課程知識模塊與能力模塊設計,以職業教育“項目課程”為原則,以項目為單位組織內容并以項目活動為主要學習方式,設計技工學校學生每個學年在創業教育方面的課程學習模塊,結合技工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課程模塊學習,以達到技工學校創業教育的培養目標。
(三)開展專業技能競賽
創業技能競賽教學模式的應用主要是將創業技能競賽作為抓手,將創業競賽項目作為媒體,貫徹“寓賽于學、賽教融合”的理念。也就是將創業平臺作為基礎,教師課上的“教”、學生課內外的“做”、創業技能大賽的競爭性以及學生課外的“創業實踐”進行有機的統一。技工學校電子商務專業開展創業技能競賽教學模式的關鍵表現為以下幾點:第一,教學內容和競賽的項目內容要彼此融合。教師可以將創業競賽作為導向,在學生的實踐教學中加入競賽的任務,競賽內容可以凸顯出創業競賽的主題,把創業技能競賽要考察的知識點落實于專業教育當中,讓學生能夠逐漸熟悉,掌握其難易程度;第二,教學組織和創業競賽要能夠彼此榮那個,創業技能競賽很好的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更為凸顯;第三,教學考核和創業競賽要彼此融合。教師可以采取競賽的模式來替代傳統意義上的考試,學校也可主動邀請領域內的專家來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學生可在競賽中進行實踐練習。此方式不但能夠直觀的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也能夠使其更早的熟悉未來的工作環境。
結束語
在目前的很多技工學校中,學校因更方面條件的限制,并沒有給學生搭建與專業相關的創業平臺,這就導致專業建設成為一座孤島,“遺世而獨立”。盡管部分學校有此創業平臺,卻未能實現專業和平臺的有效銜接。筆者認為,在電子商務未來的創業教育中,可以從以上三方面著手,加快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朱勁松.中等職業學校機電專業建設的實踐探索——以江蘇省張家港職業教育中心校為例[J].職教通訊,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