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光明
摘 要 新時期流動人口統計工作,關系到我國人口政策制定,關系到社會經濟的發展建設,甚至會對全球經濟發展產生影響,這是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重要特征。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即將到來,這次人口普查的開啟,要求相關人員正視新時期流動人口變化對統計的影響,解決新形勢下流動人口統計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并積極的探討應對策略。
關鍵詞 新時期; 流動人口; 統計
引言
2019年,我國經濟總體運行平穩,穩定增長,經濟總量逼近100萬億元人民幣大關,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萬美元以上。全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了60.6%,人戶分離人口2.8億人,其中流動人口2.3億人。雖然流動人口與2018年的2.41億人相比減少了1100萬人,但仍面臨流動人口基數大、流動更頻繁等特點,給流動人口統計帶來較大挑戰。對于我國作為人口大國來說掌握清楚流動人口是統計工作的重點和難點,關系到我國人口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影響到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針對流動人口統計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本文將探討行之有效的相關策略,從而有效地推動流動人口統計效率和質量的提升。
1 流動人口概述
流動人口在時間和空間范圍上界定應合適,范圍過小不具有廣泛代表性,過大則事無巨細,增加了統計工作量的同時并不能確保數據質量。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資料解釋,流動人口是指人戶分離人口中扣除市轄區內人戶分離的人口。目前流動人口主要由農村勞動力組成,2019年外出農民工為1.7億人,占流動人口總數的74%。年輕人是流動人口的主力,人口流出地主要集中的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北上廣深、長三角、珠三角等東部沿海地區是主要人口流入地。呈現出人數較多、規模較大且流動持續時間較長等特點[1]。
2 流動人口統計工作的不足
①統計基層力量不強。實施流動人口管理或調查工作的單位主要有衛計、公安和統計等部門,經過層層安排最后落實到鄉村兩級干部身上。在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樣調查工作中,鄉村干部仍然履行著普查指導員和調查員的職責,是調查工作的主要力量。在對流動人口調查時,必須做到逐戶、逐房、逐人排查。但部分鄉村干部存在變動頻繁、人員不穩定、業務素質不高、責任心不強、態度不端正等問題,使得流動人口管理和統計工作效果欠佳。②調查數據質量有待提升。在農村地區人員流出地的調查中,部分調查對象文化水平有限,只知道街道、小地名或小區名稱,不清楚行政區劃層級。部分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對家人外出務工務工地點、務工時間等情況不清楚。部分外出務工人員家庭責任心不足,不管老人與子女,家人無法與其聯系,不知道具體工作居住地點。這些原因導致了流出目的地不準確。在城區人口流入地調查中,部分流動人員居無定所,生活作息時間不規律,不愿意配合等問題,導致不同程度存在人員漏統。以上問題會導致人口流入地與流出地數據不匹配。③部門之間統計口徑不一。現階段日益增長的流動人口數量,給全國流動人口管理機構造成了較為繁重的工作任務。各個部門對于流動人口管理與統計的口徑、標準并不統一,各部門統計流動人口的結果差別較大,如衛計部門在流動人口動態監測中把流動人口定義為:“在流入地居住一個月以上、非本縣(市、區)戶口的人口”,與統計部門存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標準。④流動人口指標設計不全面。在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中,針對流動人口設計了調查時點居住地、戶口登記地、離開戶口登記地時間和離開戶口登記地原因4個指標,已基本能掌握清楚流動人口規模、地點等情況。但無到調查時點居住地時間,人戶分離后的變動狀況不能體現,在戶籍地以外居住的時間都計算在調查時點居住地,針對頻繁變動地點和剛到居住點的流動人口,不能真實反映變動狀況[2]。
3 提升流動人口統計的方法
①進一步加強基層統計力量。鄉鎮統計人員應由專人負責,并保持一定的穩定性,每個鄉鎮有2名以上統計人員。在招錄鄉級統計人員時,統計學類專業人員應達到一定比例。整合村級人員,設立統計信息員,負責農業統計、流動人口統計、人力資源信息統計等工作。在即將開展的脫貧攻堅普查和人口普查工作中,可以充分發揮駐村扶貧工作隊員作用,通過普查促進脫貧攻堅工作取得勝利。②加強對統計概念的清晰認知。流動人口各個系統概念的具體內涵和科學定位,是流動人口統計的關鍵點和重難點。科學、精準的概念定位,是保障流動人口統計工作順利展開的重要基礎。在流動人口統計工作的開展過程中,由于對于相關概念,諸如戶籍人口、常住人口、城鎮人口等的混淆,造成流動人口統計的遺漏,甚至是錯誤的問題。面對越來越復雜、頻繁的流動人口現象,需要明確各個統計概念的具體內涵,把握好統計概念的差別,做好不同人口類型的科學劃分。還要明確人口類型、概念的界定方式,確保統計概念的科學性和有效性,致力推動流動人口統計工作的規范性。③充分發揮統計信息化優勢。統計部門組織了多次大型國情國力普查活動,每次普查工作中數據處理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即將開展的第七次人口普查中也應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在數據審核、數據分析、數據比對上下功夫,可以開通人口流出地與流入地之間數據共享功能,對問題進行反饋,找出差距原因,確保數據匹配,做到不漏一人。④調查指標設計科學全面。在普查和人口抽樣調查中,應充分考慮流動人口指標的社會和經濟屬性,反映出流動人口變動情況。對于青壯年群體,作為流動人口的主要構成部分,可以考慮增加身份證號碼指標,因其具有個人指標的唯一性,便于在數據處理階段進行比對等操作,如流出地和流入地比對。若是建檔立卡戶,可以與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數據中的務工信息進行比對,但勢必增加普查業務工作量和個人隱私信息保護工作的難度。可以考慮增加調查時點居住地時間,半年前或一年前常住地,對人戶分離人口進行統計,了解掌握流動人口變動情況。可以增加社會保障指標,掌握流動人口社保覆蓋情況,從而通過政策制定保護流動人口的合法權益。
4 結束語
我國即將展開第七次人口普查,盡快優化流動人口統計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關人員應當加強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專業能力的鍛煉,要保持積極、端正、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致力于提升流動人口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和規范性,為流動人口統計工作質效的提升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劉勝.新時期流動人口統計不足與對應舉措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8,(19):161-162.
[2] 周麗娜.新形勢下人口統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統計與管理,2015,(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