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靜
摘 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書育人是一項偉大而漫長的“工程”。新課程改革深入人心,新教育理念在全國廣泛傳播,滲入各個階層,不單單是城市教育事業,農村教育也緊跟新課改的步伐。然而英語一直是農村教育的“短板”,提升農村英語教學水平,實現教學水平全面綜合的提高迫在眉睫。本文就新課改指引下的農村高中英語,如何在課堂教學進行有效提問,來提升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展開簡單的討論。
關鍵詞:農村高中;英語課堂;有效提問
引言:
農村教育由于各方面的條件相對城市較為落后,教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方法等因素致使教學質量與大城市教育有較大差距。雖然英語是外來語種,但是已經是國際通用語言,學好英語至關重要。就近而言,學好英語是考試中提分的關鍵,就遠來講,學好英語也算是有一技傍身,提升個人文化素養,將來在工作中大有裨益。農村英語就是典型的“中式英語”,只會寫不會讀不會交流,迫切需要轉變農村高中英語教學模式,進行有效課堂提問,來提升英語教學水平和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一、農村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提問環節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提問形式和內容過于單一
農村高中英語課堂教育由于受到硬件設施的限制,條件相對落后,對于英語的學習基本上都是僅限于課堂學習,沒有英語相關課外活動、沒有組建英語角、沒有外教單獨輔導班、也沒有英語實踐的環境,綜上農村高中的英語學習來源很單一,常見的課堂互動就是提問,就算提問也是教師針對課后習題的提問,答案也是從課文中顯而易見的,提問的形式過于單一,內容太過于簡單,淺表。
(二)教師提問時機不對,等候時間不夠
教師在提問時沒有顧及到學生是否對題目足夠理解,在沒有預習的前提下提問,為了增加課堂互動,提問過后假如應答不上來,立馬換回答對象或者換題目,沒有給學生留足夠的思考時間,這種方式不利于學生集中精力思考問題,不利于良好的思考習慣的形成。
(三)沒有針對性的提問,對題目難度把握不當
在英語課堂中教師提問時未能因材施教,盲目強調學生積極參與,忽略了積極參與的有效性,提問內容要么過于簡單,要么過于復雜。提問時也比較籠統,沒有針對學生的學習差異性,針對性地進行有效的提問,導致參與提問互動的對象范圍過小。
(四)學生缺乏積極性,課堂提問互動少
英語學習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而言,太枯燥乏味,長此以往對學習產生倦態情緒,缺乏積極性。加之課堂提問難度較大,參與提問的機會更少。這樣惡性循環,使得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越來越差。
二、農村高中英語課堂的有效提問策略
(一)進行形式多變的提問
在課堂提問中,采取多種形式提問,即便是同一個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提問,既有利于學生對題目的理解和思考,也有利于提升學習氣氛。聯想開拓法,引導學生形象生動的理解題目;設置懸念法,針對學生的好奇心引發學生積極來思考問題;化繁為簡法,將問題拆分或者簡化,增加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1]。例如:在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學習中,在進行課文學習前,首先簡單討論中文的發展史,設置懸念讓學生思考英文發展歷史,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進行文章學習。
(二)合理把握提問時機以及等待時間
在學生集中精力思考問題時,避免重復提問打亂學生思維。在提問后給學生留思考時間,日常教學中,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積極性,常會采用搶答的方式,這種方式只能顧及到少部分英語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大部分學生還在理解題目或者進行思考,然而這部分知識點就已經被帶過,其實大多數學生是沒有理解和應用該知識點。在 Travel journal: Journey down the Mekong學習中,在學習之前列舉題目,留足夠時間去思考,比如:湄公河的地理位置和特點,在旅行途中發生了哪些趣事,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性的集中精力思考答案。
(三)根據學生水平進行合理問題設計
首先教師要觀察每位學生的英語學習現狀,找到學生學習的難點,比如:記單詞困難、閱讀理解困難、語法運用困難、英文寫作困難、聽力口語朗讀難等,在進行提問時,針對難點采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多做多練習。同時要針對性的設置題目,兼顧班級學生學習基礎不同,進行提問時要難易交叉,合理設計提問,讓每位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應答。
(四)鼓勵學生大膽回答交流互動
眾所周知,沿海城市的學生英語水平普遍高于內陸,城市學生英語水平高于農村學生水平。沿海和內陸大城市,教育設施,師資力量,學習環境等為學生的英語學習鞏固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尤其是聽力朗讀、口語交際方面表現出較為突出。其實除了教育資源的主要因素外,大環境也是關鍵。就因為農村英語教育的閉塞,含蓄,造成了農村高中英語的“啞巴英語”。首先教師應該要求學生正視英語學習聽說讀寫中的“說”,消除對講英語的偏見,鼓勵學生大聲朗讀,大膽念出來,積極參與課堂提問,不要擔心對錯,不要擔心被笑話[2]。對于課堂提問環節,參與建立獎懲制度,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英語學習中。例如:在英語課堂上用純英文進行授課,課堂提問,師生互動,讓學生適應英語學習環境,感受語境。教師在學生應答環節,要足夠的耐心去聆聽和引導,鼓勵學生“放得開”地去學習英語。
三、結束語
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本,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調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對知識點的靈活運用和將來社會性作用的發揮。英語課堂有效提問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理解知識點,鍛煉英語交際,提高口語能力,將來更好的應用于社會生活。
參考文獻:
[1]王姍姍.簡談高中英語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核心探究[J].高考,2018(33):173-173.
[2]林木龍.農村中學英語高效課堂的探索與策略[J].校園英語,20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