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朝彬
摘 要: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開展口語訓練至關重要。針對當前高中語文口語訓練存在的問題,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做到“三給”,給學生創造表達的機會;開展多元化的語言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口語訓練;對策
相比較中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高中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仿佛更加擅長于“沉默”。受到青春期心理的影響,學生在發表觀點和見解時,更加謹慎,更加害怕因說錯而“出丑”。而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長期“沉默”的狀態,不利于和諧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同時也不利于學生語言交際和表達能力的提升。基于教育改革的需要,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緊密結合學生在口語交際和表達方面存在的問題,心理上的影響因素等,積極開展口語交際和表達能力訓練,消除學生在表達方面的心理障礙,促使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本文立足高中語文教學,探索在教學中學生口語訓練的現狀極其有效性對策。
1 高中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教學現狀
一直以來,我國的應試教育備受詬病,不僅僅是因為應試教育的體制培養了大量“高分低能”的學生,更是因為應試教育,將學生培養成為了考試的機器,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近年來,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要求教師全面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思想,以新課程改革思想為指導,促使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然而,在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應試”的意味依然比較濃厚,以高中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為例,重讀寫、輕聽說的教學現象依然普遍存在。這種重讀寫、輕聽說的語文教育現狀,背離了語言教育應當強化“聽、說、讀、寫”能力的教育目標,導致學生的聽、說能力低下;同時,長期的口語訓練缺失,導致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語言表達能力不高,不善表達、不敢表達的現象,影響了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與現代教育改革的理念不相符。
2 高中語文教學中強化口語能力訓練的意義
基于教育改革的需要,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強化對學生的口語能力訓練至關重要:一方面,強化口語能力訓練,有利于改變過去重讀寫,輕聽說的語言教育現狀,促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結合教學的內容和教學目標,針對學生在口語表達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開展針對性的口語能力訓練,促使高中語文的教育與現代教育觀相符,進而達到改革創新高中語文教學的目的;另一方面,強化口語能力訓練,是全面提高學生語言綜合素養的有效途徑。我們知道:語言的教育,理應強化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重讀寫而輕聽說的語文教育現狀,不利于學生語言綜合,是發展學生語言核心素養的途徑之一。而聽說能力,則是學生語言應用的直接體現。在此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開展口語能力訓練,是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關鍵手段。
綜合以上分析可見:結合當前高中語文口語能力訓練存在的問題,基于教育改革的需要,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開展口語能力訓練,是全面提高學生語言綜合素養,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促使高中語文教學改革和發展的有效途徑。
3 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口語能力訓練的有效性對策
3.1 語文教育做到“三給”,積極為學生創造口語表達的條件
針對當前高中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沉默的現象,筆者認為: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積極轉變教育模式,努力做到“三給”,積極為學生創造口語交際和表達的條件,為促使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一給信心。高中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并非缺乏口語表達的能力,而是缺乏口語表達的信心。我們知道:學生的語言啟蒙,從三歲開始,到進入高中,已經經歷了很多次語言習得的關鍵時期。學生是具有語言表達的能力的。而高中學生,之所以喜歡沉默,一個主要的因素在于受到青春期心理的影響,學生沒有打破心理上的障礙,害怕被嘲笑、害怕被批評的心理,導致學生的語言表達不是輸在能力上,而是輸在心理上。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鼓勵、肯定學生,給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讓學生敢說、勇說,最終做到“能說”。
二給時間。高中階段,課時緊張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因上課時間有限,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滿堂灌”成為了普遍的教育模式,導致學生口語交際的時間急劇縮減。基于此,高中語文教師應當轉變教育理念,擠出時間開展口語訓練,促使學生語言綜合素養提升。
三給方法。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對方法和技巧的掌握遠比對知識的掌握更加重要。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口語交際的方法,如在開展朗讀訓練的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的節奏、情感、停頓的把握等,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為全面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和表達能力奠定基礎。
3.2 開展多元化的口語交際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長期的過程。高中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積極開展多元化的口語交際訓練,促使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
首先,利用課前三分鐘開展口語訓練。筆者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歷來都格外重視課前三分鐘的語言能力訓練。課前三分鐘,看似很短,然則對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言至關重要。在課前三分鐘的時間,每節課由一兩名學生上臺播報新聞、進行朗誦、講一個故事或者笑話等,都有助于訓練學生語言能力,讓學生敢于表達、善于表達。
其次,借助早讀時間開展口語訓練。早讀時間,是教師訓練學生語言能力的關鍵時間。高中語文教師在早讀指導的過程中,要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誦讀,在讀的過程中,把握節奏、情感等,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此外,在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將語言訓練融入到語文教學的始終,如字詞句的訓練過程中,教師積極糾正學生不正確的發音,提高學生普通話水平,也是促使學生語言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毛鳳美.淺析搞好高中語文口語訓練的方式[J].新課程(中),2015,34(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