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明兵
摘 要: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構建,對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具有積極的意義。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在課堂導入、課堂教學以及課后作業中,強化理論與生活的聯系性,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構建對策
在基礎教育領域,數學是一門極其重要的學科。數學知識源于生活、指導生活,與生活緊密相連。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傳統理論與實踐相互脫離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應用實踐能力的提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重視對學生應用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基于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構建生活化的教育模式,在數學課堂中融入生活案例,布置生活化的實踐性作業,通過數學理論與生活實踐的緊密聯系,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和實踐能力,發展其數學核心素養。本文立足小學數學教學,探索在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構建的價值、現狀極其對策。
1 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構建的作用
1.1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學習知識,其目的是為了應用而非考試,即實現學以致用的教育目標。以應用為目的教育模式,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培養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進而達到促使學生數學綜合素養提升的目的。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教師過度重視應試而忽視了應用的教育目標,導致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低下。在此基礎上,小學數學教師轉變教育思想,積極構建生活化的數學教育模式,這種理論與實踐相互聯系的教育模式,對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應用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由此可見,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構建,是全面提高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有效途徑。
1.2 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觀
關于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構建,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了“生活教育”的指導思想。雖然關于“生活教育”的思想已經提出了很長時間,而數學作為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當積極構建生活化的數學教學課堂。然而,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缺位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再次明確了生活教育模式構建的重要性,明確了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緊密聯系生活,提高學生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由此可見,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積極構建生活化的教育模式,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觀。
2 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構建的對策
2.1 融入生活案例,優化課堂導入
導入作為一堂課的“開端”,在教學課堂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正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優秀的課堂導入形式,能夠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筆者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發現:很多小學生在課堂的前幾分鐘,由于思維依然停留在課間的歡樂狀態,導致學生的注意力難以集中到教學中。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用富有吸引力的導入形式,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夯實課堂教學基礎。在課堂導入的過程中融入生活案例,融入生活化的教學語言,這種通俗易懂且富有趣味性的導入形式,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具有重要的意義。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三角形”的相關知識時,在新課導入的過程中,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筆者采取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方式,融入生活物品進行導入:同學們,今天呀,我們要一起學習三角形。但三角形很調皮,它蹦蹦跳跳,藏在了其他的物體里面。現在,同學們要擔任“欽差大臣”,把調皮的三角形找出來,讓我們一起來探究它到底有何“妖力”。然后,教師通過多媒體圖片展示當時,給學生展示生活中各種有三角形的物體:如學生的紅領巾、三角形支架、三角形的屋頂等,學生要充分利用其“火眼金睛”,在各種物體中找出三角形。這種富有趣味性的導入形式,能夠在瞬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全身心“尋寶”的過程中,學習的效率將的大大提升。
2.2 融入生活案例,深化知識理解
基于深度學習的視角,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改變過去機械傳授、重復訓練的模式,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實現深度學習的目標。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立足深度學習的教育理念,指導學生深入理解學習的內容,全面提高學習質量。為了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筆者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結合理論知識,融入學生熟悉的生活案例,對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產生了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小數的初步認識”時,對小學生而言,小數的概念是抽象的。為了深化學生對小數的認知,筆者在教學中,融入了生活化的教學案例:同學們,今天呀,老師去超市,發現每一種商品都有價格標簽,老師就摘錄了幾個,讓同學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些商品價格都是多少呢?然后出示教學課件:蘋果5.98;爽歪歪飲料7.99;奧利奧餅干12.12;酸奶4.5。這些食品都是學生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學生大聲地將價格念了出來。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同學們,觀察這些數據,你們有沒有發現共同點呢?學生:每個數據中間都有一個小圓點。這種借助學生熟悉的生活案例進行教學的方式,有利于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提高教學質量。
2.3 布置生活作業,提高應用實踐能力
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靈活應用。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他們如同一張白紙,生活尚缺乏實踐能力。而小學數學的很多知識,均可以運用于生活實踐中,如數學運算,對學生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布置生活化的課后作業,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有關面積的知識后,為了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面積的概念,筆者給學生布置了生活化的課后作業:測量自己方面的面積、課桌的面積等。通過測量,學生對面積的認知更為直觀,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應用和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構建生活化的數學教育模式,融入生活案例,布置生活化的課后作業,搭建數學理論與生活之間緊密聯系的橋梁,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 陳晨.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誤區及對策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