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帥
席勒說:“時間的步伐有三種,未來姍姍來遲,現在箭一般飛速,過去永遠靜止不動?!?/p>
每個人都活在現在的步調中,過去無法修改、未來難以預測,我們所能掌握的只有現在。而為了更好的把握現在,我們應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歷史孕育了真理,它歷經時間的洗禮得以保存。它是往昔的跡象,當代的借鑒。蕭規曹隨的典故證明了借鑒歷史經驗的重要性,杜牧的《阿房宮賦》則是對吸收歷史教訓的勸誡。歷史用鮮血和生命為我們指明道路——秦二世而亡而后有漢休養生息,晉門閥專權而后有隋唐科舉取士,五代軍人亂政而后有宋文教興盛,明清閉關鎖國而后有如今的改革開放。古往今來,每一代開國君臣無不“鑒前事之違,存矯枉之志”,之后才有所謂興盛與安定。同樣,“凡是忘記過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轍”,每一代的亡國之主正是遺忘了先人的經驗和教訓,才致使國衰民怨走上滅亡之路。你看鹿臺高歌的紂王可還記得商湯建國時的苦心?揚州浩蕩巡游的楊廣可還記得其父的節儉?公然宣布稱帝的袁世凱可還記得辛亥革命的怒火?遺忘歷史必將受到歷史的懲罰,回顧過去才能把握現在。
過去是曾經的現在,而未來是下一刻的現在。如果你希望現在與過去不同,你需要研究過去;如果你希望現在比過去更好,你需要展望未來。
神機妙算,未卜先知的能力一直被人們所憧憬著,但徹底看清未來只是在癡人說夢。展望未來能為我們帶來的是希望,“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趁著一切還未發生,那么一切都有實現的可能。它如頭頂的星辰,指引著身處黑暗中的人們努力向前;如清晨的朝陽,帶給人們攀登的勇氣和信心。而更重要的是,只有學會著眼未來,才不會被當前短暫的亂象迷惑,從而保持清醒的頭腦,找準前進的方向。春秋戰國時期虞公沉迷眼前的金銀財寶最終淪為階下囚,二戰英國首相張伯倫目光短淺一味求和反而使英國陷入危機。相反,孟母著眼未來三遷育才造就了古今聞名的亞圣孟子,范蠡不貪一時聲名棄官從商成就陶朱公的美名?!袄悟}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笔敲飨陨淼母形蛞彩菍糜训慕ㄗh與希望。我們所應做的是看清未來的發展趨勢,趨利避害,從而立于不敗之地。
回望過去和展望將來的做法,會使過去成為審慎的同義語,使將來成為希望的代名詞。我們要回顧過去來吸收經驗銘記教訓,展望未來以立定目標看清趨勢,才能立足現在大步向前邁向成功走向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