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忠
摘要:所謂的家校共育就是學校出面與學生的家長進行聯系,然后再由學校創造必要的條件,邀請家長到學校通過參觀、講座、聽講的方式,從而了解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生活,并且由學校和教師主動向家長介紹學生在校的生活情況、學習情況,再由家長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見解,讓家長能夠參與到學校的工作當中,以此構建和諧的家校共育校園。對此,作為初中寄宿式學校而言,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比較長,因此更需要家長參與到學校的教育當中,才能夠有效地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初中;寄宿;家校共育
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下,很多家長常常認為只要把學生送到學校交由教師教育,就可以完成學生人格和三觀的塑造。但是很多時候家長除了參加家長會以外,沒有任何途徑去了解學生在校時的表現,這就致使很多家庭的家長可能即使到了學生畢業都認不清學生的班主任是誰。這些現象充分地表明學校與學生家庭并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互動關系。對此,學校與家庭應該統一教育的理念,避免出現教育空缺的現象,即使學生在寄宿式學校當中接受學校的知識教育和人格培養,在回家時也要讓家長做好家庭教育,這樣才能夠完成學生的整體教育,進而實現全面培養學生的目的。
一、開設家長課程,培養家長家校共育的理念
一般情況下,寄宿類型的學校所收取的學生都是離家較遠的農村學生,這部分學生的家長一般受教育程度不高。因此,家長認識不到家庭在學生成長過程當中會起到的作用,這樣的孩子在學校中也會呈現出缺乏精神,自信心較低的現象。而個別學生還會出現由于沒有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導,從小就比較放縱、乖張,難以服從學校的管理。尤其體現在父母外出打工,只有爺爺、奶奶或者是姥姥、姥爺來履行監護人責任的學生家庭當中。老人對于學生溺愛,導致學生養成了不良行為,并且學生在精神和心理上也相對匱乏,比較渴求教師的關懷,因此這樣的學生容易養成不好的行為品質。
另外,對于一般寄宿制中學,很多家長將學生送到學校的目的就是希望學生可以在學校接受全面的管理和教育,害怕學生回到家中就失去了學習的氛圍。對此,這就需要教師與家長之間進行有效溝通,讓家長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關鍵之處,再由學校出面構建出有效的平臺,讓家長能夠參與到學校的管理中,以此有效地履行家庭教育的責任。在這個過程當中,學校可以出面搭建一個由家長實行監督的管理平臺,然后通過家長參觀學校進行聽課反饋的方式,吸取家長對學生或者是教師的寶貴意見,以此不斷完善學校的管理工作。與此同時,家長參觀學校進行聽課的過程當中,也可以有效地了解學校的方方面面,更能近距離地接觸孩子的班主任,了解學生在學習當中所遇到的困難,或者是學生所表現的狀態,并通過實際行動有效地改善學生在學校的不良表現,進而承擔起家長在教育環節當中對學生應負的責任。
二、利用周末歸家時間進行家訪,了解學生生活環境
父母才是學生的啟蒙教師,因此家庭教育對于學生今后的成長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但是通過大數據來看,很多學生家長并沒有相應教育認知,尤其體現在學生的幼兒時期,很多家長并不會通過購置書籍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心靈成長,對滿足學生身心發展有益的娛樂設施建設也很少,這就會導致學生在幼兒時期由于心理、生理發展得不夠充足,致使在青少年時期,一旦從寄宿學校脫離回家之后更愿意沉溺于游戲當中。或者是由于家庭環境教育的缺失,導致學生沾染不良習慣。這時就需要學校出面干預,加強學生家庭的德育,進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對此,學校可以開展家庭與學校之間的有效互動,讓教師以家訪的形式對學生的生活環境進行調查,并通過有效的家庭教育宣講來幫助家長掌握基本的家庭教育方式。
一般情況下,家訪任務都由班主任進行,因此學校也要對班主任進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讓教師進行家訪時能夠抱著嚴謹的工作態度,對學生的成長環境進行考察。在進行家訪工作之前,教師應該先對學生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并對學生進行重點劃分,將問題暴露較多的學生家庭進行優先家訪,并且在進行家訪前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根據學生的在校表現情況,提前準備出適合該家庭的家庭教育方式,這樣能夠為家庭提供科學有效的指導方法,幫助學生優化自身的缺失部分。此外,家訪最重要目的還是對學生家庭宣講學校的規章制度以及育人的原則,幫助實現學生與家庭之間更加和睦。對此,家訪時教師也要理解因學生的各不相同,每個家庭自然也會有所不同,這就需要教師要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家庭組成結構、周邊環境情況、教育情況以及經濟情況等全部資料,這樣才能夠有效地依據這些情況創設出適合該家庭的德育方式,進而使學校和學生家庭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能夠得到統一。
三、定期舉辦家校聯合會議,制定家校共育的目標
只有雙向的教育才能夠更好地保證學生未來的發展。為了更好實現家校共育的目標,學校需要定期舉辦相應家校聯合會議,并做到有的放矢地開展家校共育的工作項目。例如,學校可以開設家長接待日,并選取一周的固定時間由校長來接待家長,聽取家長對學校的管理意見,然后將家長的意見進行匯總和整理,根據反映問題較多的部分進行針對性處理,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消除寄宿制學校與家庭當中存在的不和諧因素,進而得到家長對于學校管理理念的認同。此外,關于聯合會議的內容也需要學校的相關負責人向家長介紹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科學教育研究成果等等,這樣才能夠讓家長對學校的教育理念更加認同,也能夠為了實現學校今后更好的發展而參與到學校的管理當中。另外,在進行家長座談會的過程當中,各個班級的教師也要將學生近期的行為表現、習慣以及學習情況進行如實匯報,并就班級的學習理念以及學風養成等方面與家長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再根據每個學生家庭的不同情況,傳授給學生家長相應的教育方法,同時對該階段出現的教育問題與家長進行共同協商,這樣通過家長與教師的雙向合作,就可以有效改善當前階段所出現的問題,也能夠制定出下一階段的教育目標。
四、組織親子活動,建設家校共育教學體系
寄宿學校與其他學校最大的區別就是學生在上學期間不能回家,因此也感受不到家庭對他們的呵護。對此,學校應該定期組織相應的親子活動,增加學生與父母的相處時間,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消除學生與父母之間的距離,同時也能夠實現家庭教育的增強。因為學生的終身教育是要求家庭與學校共同完成的,在寄宿學校當中只能夠實現學校教育而缺失了家庭教育,這就需要學校通過組織活動的形式來實現家庭教育的參與。畢竟初中階段的學生心理、生理發育并不成熟,尤其學生在這個時期還要經歷身體上的變化,這時學生通常都會比較焦慮,這也需要家長的悉心呵護。對此,為了實現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更應該組織相應的親子活動,讓家長在參與活動的過程當中,多多鼓勵學生、夸獎學生就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樹立信心,使學生能夠陽光快樂地成長。
五、結語
家校共育不僅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推動學生全面成長發展的具體形式。因此,在初中階段的寄宿學校當中,領導層面應該深刻認識到家校共育能夠給學生帶來的好處,進而加快家校共育體系的建成,以實現學生更為長遠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張建鋒.基于初中住校生“積分制管理”下的家校共育策略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1).
[2]鄧建英.家校共育助力成長——新形式下農村初中家校共育形式探究[J].甘肅教育,2019(23).
(責編 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