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建筑工程地下室后澆帶施工技術,是保證整體結構穩定安全的較成熟的施工技術,可以很好的減少施工過程中混凝土結構中出現的裂縫問題。根據工程結構特點,在建筑物長度超出規范要求的情況下,規范、合理、靈活的設置后澆帶,可以給設計及使用帶來諸多便利,對建筑物結構的抗震、結構安全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時,后澆帶施工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特別是在有防水要求的部位進行后澆帶的施工時,更要對施工質量進行嚴格控制,要注意后澆帶施工前的準備工作、鋼筋貫通、對混凝土的質量要求以及澆筑養護等環節,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忽視。
【關鍵詞】后澆帶;技術要點;質量控制
1、工程概況
合肥新站區光明之家二標項目,總建筑面積19.3萬平米,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積為3.5萬平米,工程總造價為3.367億元。框架結構,以剪力墻為承重墻,采用素土擠密樁進行地基支護處理,并以鋼筋混凝土管樁作為基礎。另外還應于相應位置設置橫向后澆帶,這些位置包括地下室頂板與底板處,以及地下室的側墻位置,橫向后澆帶的寬度應達到800mm,其總長度應為420m左右。其中后澆帶板底要做成特殊形狀,后澆帶底部與其邊相比,應寬出200mm左右,要求呈斜面狀,且傾斜角要達到45°,頂、底板的鋼筋,全部采用雙向雙層。
2、后澆帶的設置
2.1設置要求
本工程在施工組織設計后澆帶時,已經綜合考慮合理的間距與寬度,同時將建筑的具體施工條件考慮在內,并根據建筑項目的實際構造要求,對后澆帶參數進行確定,本文示例工程中設置的后澆帶,其設計寬度定為800mm,其詳圖如下。
后澆帶位置所在的板、梁受力筋,絕不可斷開,必須保持貫通。若梁板本身的跨度比較小,可以一次性將鋼筋配足;若板與梁跨度過大時,應先行斷開,重新焊接作業可在混凝土澆筑前實施。
2.2后澆帶位置
該工程項目的后澆帶施工主要在地下室的頂板及底板處,地下室的外墻和樓層的板、梁,以及基礎承臺等幾個部位。
3、后澆帶施工流程
對地下室底板部位進行防水施工→綁扎底層鋼筋→下端點焊板筋與短鋼筋頭→綁扎鋼絲網→安置止水帶→上端點焊短鋼筋頭→兩側混凝土澆筑→清理余漿→養護混凝土→覆蓋保護后澆帶。
4、后澆帶施工要點
4.1鋼筋施工要點
嚴格按照圖紙要求進行施工,在綁扎完后澆帶的鋼筋后,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防護,可以采用加蓋蓋板的方式,避免鋼筋受到損傷、產生銹蝕。在對后澆帶澆筑混凝土前,需要對該處的鋼筋進行外觀檢查、并采取除銹措施。
4.2模板施工要點
4.2.1 光明之家項目的模板在加工配制時,后澆帶模板為單獨配制,加固時為整體加固(加固圖如下)。后澆帶模板采用專用金屬網隔斷+齒形模板。
4.2.2 本項目地上后澆帶模板采用多層板,龍骨為950×450木方,支撐采用鋼管支撐系統;支模前,清除垃圾及雜物,將松動混凝土鑿除,用墨線彈通線,用無齒鋸切割后剔鑿,將整個混凝土表面的浮漿鑿清成毛面,用壓力水沖洗干凈(下圖模板支撐圖)。
4.2.3模板與已澆筑混凝土面接縫嚴密,板底平整度≤2mm,與已澆筑混凝土高低差≤2mm。
4.2.4當主體砼強度達到設計及規范要求后,就可進行底模拆除。在拆模時,先拆除與后澆帶模板連接在一起的模板構件,然后再拆除主體結構的模板和支撐,保留后澆帶的模板和支撐。
4.3澆筑混凝土要點
4.3.1本項目后澆帶砼采用比原構件砼強度等級提高一級的補償收縮砼,抗滲等級與原構件相同。伸縮后澆帶兩側砼澆搗完60天后,方可封閉。
當后澆帶留置時間滿足要求后,即可進行后澆帶砼施工。施工前先將蓋板移開,取出齒形模板堵頭,然后將包裹鋼筋的塑料薄膜撕掉,用鋼刷除去素水泥漿,清除垃圾、水泥薄膜、表面上松動的砂石和軟弱砼層,還要對砼界面進行鑿毛處理,然后安裝其余的分布筋、箍筋,最后用水沖洗干凈并充分潤濕,一般不宜小于24h。
砼澆注前,宜先鋪10~15mm厚的水泥砂漿一層,其配比與混凝土內的砂漿成分相同。
4.3.2開始澆注時,避免直接靠近后澆帶邊緣下料。先振搗后澆帶中心,再逐步向后澆帶邊緣推進,并距邊緣80~100mm處停止,一定要掌握好振搗時間,使其緊密結合。振搗時采用插入式振動器,對于樓板后澆帶振搗棒采用斜插式,振搗注意事項:
(1)振動器正確方法,應做到“快插慢拔”。在振搗過程中,宜將振動棒上下略為抽動,以使混凝土上下振搗均勻。
(2)每一插點要掌握好振搗時間,過短不易密實,過長能引起混凝土產生離析現象。一般應視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顯著沉降、不再出現氣泡及表面泛出灰漿為準。
(3)振動器插點要均勻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錯式”見下圖的順序移動,但不能混用。每次移動位置的距離應不大振動棒作用半徑的1.5倍(400mm),靠近模板邊緣處為作用半徑的0.5倍(200mm), 振動器使用時,振動器距模板不應大于振動器作用半徑的0.5倍,又不能緊靠模板,且盡量避開鋼筋,預埋件等。在混凝土初凝前進行第二次振搗,保證混凝土的密實及防止混凝土的漏振。
5、澆筑后處理
后澆帶混凝土硬化之后的表面,可以直接通過鑿毛機來對其進行平整度處理。如果混凝土表面產生比較嚴重的麻面、孔洞、蜂窩等明顯的質量缺陷,必須及時進行修補。
6、質量控制
6.1鋼筋安裝
本項目在鋼筋綁扎施工中,重點檢查鋼筋的相關安裝參數,如規格尺寸、間距等等,看其是否滿足規范及設計要求中的相關規定,特別是后澆帶所在位置的鋼筋一旦斷開,如果是綁扎,要求其接頭所占的面積必須小于25%;如果是焊接,要求其接頭所占面積必須小于50%。鋼筋在空氣中長時間暴露,會發生銹蝕現象,應采取必要的措施進行清除。另外一旦發現后澆帶鋼筋出現彎曲,也應及時對其進行處理。鋼筋安裝質量應與設計要求相符,滿足驗收標準。
6.2模板安裝
本項目在模板安裝的時候,要求必須一次性成型,并確保板底能夠盡可能平整。同時在關鍵部位還要保證支撐的牢固性,必要時采取了靜載試驗的方法進行測試,受到了很好的效果。澆筑完后澆帶混凝土,必須滿足規范及設計要求后,方可進行模板拆除。
6.3混凝土澆筑
混凝土澆筑作業之前,應嚴格實施試配作業,澆筑作業應等拌和混凝土檢查合格之后再進行。澆筑之前清除雜物,并鑿除兩側的松散石子,清潔表面,使其濕潤,刷一層水泥漿。在對后澆帶兩側部位澆筑混凝土時,應當進行對稱澆筑,下料需要離縫邊一定距離,用機械方式振搗時,應從中心處向兩邊推進,并預留人工振搗寬度,以便于振搗充分、密實,且不會造成模板位置偏移。
結語:
在房屋建筑的施工過程中,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降低建筑結構的收縮能力,使相互間的建筑結構連接起來。在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過程中,施工過程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采用后澆帶技術還可以解決高層建筑因不均勻沉降產生的降差問題。為了更加有效的發揮后澆帶技術的作用,施工人員必須嚴格按照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操作規程和要求進行施工。
參考文獻:
[1]李錦彬.關于地下室外墻后澆帶提前封閉的施工探討[J].福建建材,2017(06).
[2]李立強.地下室外墻后澆帶模板支設施工技術[J].山西建筑,2017(35).
[3]郭文偉.建筑結構中后澆帶的施工技術探討[J].中國科技博覽,2015(12).
作者簡介:
邵敬潔(1974-),男,安徽碭山人,畢業合肥工業大學建筑工程專業,大專,工程師。專業方向:建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