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軍嶺 劉青云
【摘要】在園林綠化工程中,經常要將各類植物進行移植,如果移植時候技術使用不當,就會嚴重影響到植物的成活率,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視植物的移植技術。文章對當前園林綠化施工中移植技術的運用進行分析,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關鍵詞】園林綠化施工 ?移植技術 ?運用
當前,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居住環境品質的追求越來越高,由此導致園林建設的興起。在園林工程建設中,經常要移植綠色植物,如果移植過程中,不注意技術,造成植物土壤破壞,很容易造成植被死亡。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視植被的移植技術,做好準備工作和防護工作,確保植被的順利移植。
一、移植之前的準備工作
(1)做好材料準備,確定移植方案。在進行植被的移植之前,施工單位應準確掌握植被的年齡、種類、定植時間、發芽能力、生根能力、植被的原始生態環境和狀況等資料等資料,然后確定移植的季節、包根、移植的要求、移植前的挖穴、運輸、起運等工作方案,以確保移植工作的順利進行。
(2)做好資金預算。在確定植被的移植方案之后,施工單位應根據實際情況對移植過程中所需資金做好預算工作,以避免移植過程中因資金不到位而影響工程進度。
(3)植被移植之前做好包根、修剪和挖坑工作。植被挖出后,由于蒸騰作用會造成植被水分流失,因此植被在被移出土之前,施工人員應根據植被根部吸水能力的不同對植被根部進行斷根縮坨。對于比較高大的樹木,在移植之前施工單位可配合斷根對其進行修剪,一來可以盡可能減少植物的水分蒸發,防止植被在運輸過程中因水分蒸發而導致干枯死亡。二來也便于植被的運輸。在植被進行移植之前,施工單位也應根據植被根系不同以及需水情況不同進行挖坑工作,一般情況下,同種植被,坑的大小應一致,且宜大不宜小。
二、植被移植過程中做好防護工作
首先,移植的時機。移植時候,如果移植前后的環境變化明顯的話,植物常常由于適應不了變化而難以成活,因此,在移植時,應盡量選擇植被不容易感受到環境變化的時節。一般來講,植被在春季萌芽時期,處于休眠到萌芽的過渡階段,移植之后根系恢復較快,因而是植被移植的最佳時機。
其次,植被的起根。不同植被,起根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在移植時機確定之后,施工單位應根據植被生理特點的不同,在植被根系周圍進行挖溝,植被根部被挖出之后,應保留一定量的土,不能人工將這些土質去除。對于土質較干或者土壤較少的植被,在起根之后應在進行人工裹根的基礎上,對植物的根土外進一步環一圈草繩進行綁緊。
最后,在植被運輸過程中,植被大小不同,運輸方式也應該有所不同。對于過大的植被,施工人員應采取露天的運輸方式。且在運輸過程中,施工人員應在保護好土球的基礎上,做好防護工作,以防止植被的樹干、樹枝等部位被損壞或擦傷。且在植被的栽種上,不同的植被栽種方式也有所不同,施工單位應根據植被根系特點的不同,選擇合適的栽種方式。
三、栽種完成后做好養護工作
植被移植后,需要認真細致的進行養護,否則,及時移植,也很容易造成死亡。移植的養護需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首先,對于枝干較大的樹木,栽種完畢后,施工人員應在樹干2/3處采用木桿作為支撐基礎,在樹體與木桿接觸的位置進行草被防護。這樣既能夠有效防護樹體被木桿破壞,也能夠防止大風出現時樹木被大風吹倒。
其次,做好施肥工作。移植植被大都是外來物種,難以很快適應新的環境。因此,在植被移植完成之后應對植被進行定期施肥,以保證植被存活。在移植之前其根系被剪斷,因此吸收能力較差。所以在施肥中應采用碳酸氫銨、尿素等進行根外噴灑施肥,當根系長壯時再進行顆粒施肥。
最后,做好病蟲害防護工作。移植的植被大都對當地病蟲害抵抗能力較差,因此很容易受當地病蟲害的危害。在植被剛移植過來時,植物的枝葉不茂盛且根系不發達,因此植被的整體抵抗力都相對較弱,很容易受當地蚜蟲、蛀蟲等的危害。螨蟲過多時,植物的光合作用很容易受到影響,非常不利于植被生長。因此,在植被移植之后,施工單位應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
四、結語
當前,移植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到了園林施工技術中,在促進植被成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園林施工技術人員,仍需要繼續探索移植技術,尤其是隨著當前我國城市化進程的逐漸加快,一些古老珍貴的樹種被不斷破壞,為了加強對古老樹種的保護,同時為了提升園林的整體品位,也需要相關技術人員進一步探索移植技術,立足精細化、專業化,確保古老樹木的移植盡可能地提升成活率,為提升園林景觀建設水平和古老樹種的保護,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黃迪君.淺談園林綠化工程中的施工管理與質量控制[J].中國城市經濟,2011.
[2]李景奇.21世紀我國風景園林領域若干前沿問題探討[J].中國園林,2001(3).
[3]張瑞霞,胡濤.淺談草坪植物多樣性在城市景觀建設中的作用 [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