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燕
隨著旅游業的逐步興盛,各地酒店企業數量日益增加,企業的用人需求也在不斷擴大。為了更好的向酒店輸送專業人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不斷推進教學改革,強加校企合作,踐行校企融合。教學改革往往會參照酒店行業職業崗位的技能和素質要求并融合行業、企業技術標準或規范實施校內課堂教學;同時結合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分期分批次的將學生送到酒店開展企業課程的實踐教學。通過理論與實踐穿插教學,校企共同培養,最終實現為酒店企業輸送“到崗即能上崗”的酒店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然而在企業課程的實際教學過程中,企業、學校和學生三方之間往往會因為企業制度、學校教學規范要求和學生的綜合素質等原因給企業實踐課程的實施帶來一些困難。本文以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酒店管理專業企業課程實施的具體案例為依托,嘗試找到解決企業課程實施難的應對之策。
一、企業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常見問題
1.各家酒店在企業課程技能訓練安排不統一。由于不同的酒店有不同的企業文化和管理模式,每家酒店又都有各自較為獨立成熟的技能訓練形式,因此每家酒店在開展同一門企業課程時也會有很多不同的教學安排。雖然按照酒店特點安排教學內容更加“因地制宜”,但是實踐發現在后期教學評價時學生就因此而提出過異議,例如在餐飲實訓企業課程中,曾有過某家酒店開展中餐接待和西餐接待技能訓練,另一家酒店由于宴會業務較成熟就開展了中餐接待和宴會服務技能訓練,學生在最后的教學評價環節就因此而降低了對后者的評分,并且提出不同酒店安排的教學內容不能有差別的要求。
2.學生對企業課程期望不一致。酒店規模不同,在開展企業課程時能接納的學生數量上也各不相同,以一個四十人的班級為例,這些學生通過自主選擇至少會分散到三到四家酒店。學生對酒店和對企業課程的期待也會有各自先入為主的想法,因此在實際上課時就會產生落差從而影響對企業課程的完成效果。例如同樣的星級酒店,A酒店因為地處繁華地段而受到較多學生青睞,而B酒店因位于郊區備受冷落,但是A酒店的學生接納能力數量有限,從而部分學生就會帶著失落情緒選擇了B酒店,在后期的企業課程學習過程中就容易產生負面情緒。
3.專業教師和企業師傅比例的不協調。每家酒店在實施企業課程的時候都會安排至少一名企業師傅擔任教學工作,但是學校卻無法做到每家酒店配備一名專任教師去跟崗,因此會產生一名專任教師負責溝通多位企業師傅的現象,這時企業課程的實施效果就更多的依賴于企業本身對該課程的重視程度和企業師傅自身的教學水平。
4.專業課程和企業課程區分的不明顯。學校在展開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過程中,往往會面臨企業參與熱情不高,實際教學效果不理想等問題。因此酒店管理專業在設置企業課程的同時也會在專業課程的設置當中加入了與企業課程相關的知識體系,以確保學生專業知識的完整性。但是這樣操作的后果就是學生認為專業課程和企業課程內容重復,認為課程設置不合理,從而影響學習積極性。
5.學生素質和員工素質的差距。在酒店開展企業課程的時候,企業師傅是將學生當做員工或者是實習生來對待的,因為學生要面對的都是真實的工作場景,那么勢必會從企業用人的角度去訓練和培養學生。但是學生剛剛進入酒店一時還不能轉換身份,本身的知識儲備和技能水平也離實習生或員工標準差距較大,此時就容易出現學生不適應企業課程,或者對企業課程的教學內容接受困難,或認為企業把他們當成免費的勞動力在使用,影響學習心態甚至抗拒企業課程,不好好配合企業師傅。這樣就容易對酒店的日常經驗管理帶來困難,久而久之酒店對企業課程的接納熱情也會因此降低。
二、解決企業課程實施問題的對策建議
1.要借助國家政策完善校企合作的保障機制。教育部近幾年發布了一系列有利于保障校企合作的文件,如《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等文件都指明了各高職院校要“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專業、課程、教材改革,提升實習實訓水平,努力實現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培養高度融合。”在這樣的宏觀支持下各校在不斷推進“產教融合”的教育模式的同時,應與政府、行業組織、企業代表共同研討,出臺校企權責義務等相關政策,形成長效考核機制,保障校企合作的穩步推行。另外學院在工作統籌和具體管理時亦可考慮將“雙師培養”和校企合作企業課程并軌進行,即專任教師在參與企業課程實施的過程時也能完全進入企業進行雙師素質的提升。這樣也能帶動專業教師投身到企業課程的積極性。
2.要協同企業師傅完成企業課程教學設計的變革。企業課程的設定與實施需要企業師傅和學校教師的共同參與,將行業規范、行業標準融入企業課程標準里,將酒店崗位能力要求和素質要求融入教學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里,將企業考核標準和考核模式融入企業課程考核標準里。這些融入不是生搬硬套,而是互相融合,既要符合學校教學實施規范和學情特點,又能適應企業具體操作和實施條件。另外酒店管理專業教師往往存在學歷高、技能低的問題,而企業師傅又有技能高但是教學能力弱的問題,若落實企業課程帶動專任教師進入企業完成雙師素質提升的策略,則企業師傅和專業教師就能相輔相成,共同完成企業課程的教學實踐,還能幫助專業教師實現教學相長完成教學改革的目標。在完成企業課程教學內容的設置后,企業師傅和專業教師可進一步研討校內專業課程的設計內容,令校內專業課程和企業課程在知識體系上互相銜接,在技能體系上逐步遞進。例如企業課程從第二學期到第五學期期間分次進行,則第一學期校內專業課程的知識和技能可以為第二學期的企業課程打基礎,而第三學期的專業課程又能在第二學期的企業課程的學習內容上做出綜合和提升。
3.創新企業課程的評價模式。在具體考核評價時,以企業人事部門、企業師傅、學校駐酒店專業教師三方組成評價團隊,從崗位技能、職業素養、專業知識、學習過程四方面進行評價。企業課程應是系列課程,在課程內容設置的時候應考慮酒店的功能結構特點設置課程序列,逐步構建完整的酒店技能體系和知識體系。由于企業課程的實施環境完全從校園移到了酒店,企業課程的開展不能影響到酒店日常經營管理工作的開展,因此要讓學生群體盡快適應企業課程的第一要素就是改變學生對“上課”的態度。可采取在實習APP進行“上下課打卡”,完成“每日學習內容記錄”,撰寫“課程總結報告”等活動,這些活動的完成質量亦計入課程成績。這樣的改變學生對待課程的認識,學生通過學習內容記錄和報告撰寫也能加深專業知識和技能,提升職業素養。
4.重視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在企業課程的實施過程中,不同酒店由于企業文化和管理模式的不同,對待學生的課堂管理也會不同。有的企業倡導人性化管理,對學生照顧的較為周到,課堂氛圍就相對寬松;有的酒店重視質量管理,對學生課堂要求相對嚴格規范。這就要求學校在學生開展企業課程之前可引入酒店宣講模式讓學生充分理解不同的酒店企業文化,之后再由學生自主選擇企業課程的實施酒店從而引導學生信守契約精神。在企業課程實施過程中,企業師傅和專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抗壓能力和適應能力的訓練。目前大部分高職學生都是零零后,以獨生子女居多,較普遍的特點是性格特征強,認知較為廣泛,家中較為嬌養。而酒店工作相對繁瑣,工作強度較大,工作時間變動大,服務質量要求高,從而對員工的服務意識、團隊協作意識、適應能力和抗壓能力等的要求也較高。企業課程把學生帶到酒店,能夠正視這些工作特點,也能讓學生感受到酒店企業文化和工作發展前景,同時也能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重視對這些職業素養的追求和自我完善。
總之,企業課程的設置有利于推動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學改革和校企合作的長效發展,未來隨著酒店管理專業企業課程的不斷完善,必將切實提高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從而為酒店輸送更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業人才。
(作者單位: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