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娜
【摘要】創新能力推動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高速發展離不開創新能力。結合教學實踐,從運用問題導向教學法、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分組合作以及將多媒體技術融入課堂等四個方面,對初中生物課堂中的創新性教學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生物 問題 學習環境 多媒體技術
在初中時期,由于生物科目不在中考科目的范圍中,因而經常受到許多學生和家長的忽視。他們認為,對初中時期的生物科目不需要過于投入,應該集中精力到那些中考科目上。如果學生在高中學習理科,到那時再認真學習生物。然而實際上,沒有良好的初中生物素養作為基礎,卻想要在高中獲得一個很好的生物成績,無疑是天方夜譚。而廣大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應該極力宣傳生物科目的重要性,培養廣大學生對于生物科目的興趣。另一方面,應該努力改變教學模式,最大程度地利用學生們的課堂時間,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們的生物成績得到提升。
一、設置課堂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初中時代的學生正處于一個充滿好奇心又善于思考的年紀,他們往往會對一些令他們感到匪夷所思的問題感到不解,并且會自覺地去嘗試解決它。我們廣大初中生物教師一定要抓住這樣的學生心理特點,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中心,進而引領、幫助學生們發散思維、充分思考。在這樣的教學情況下,我們所設置的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問題的有效性會影響到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方方面面。我認為,在設置課堂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們應該注意兩個方面:首先,應該設置那些引人入勝、富有趣味性,易于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其次,教師所設置的問題應該兼顧教室中的所有學生,符合所教授學生們的知識特點、年齡特點。比如,在教學“淀粉、脂肪和蛋白質的消化過程”的時候,我就向學生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即“為什么嚼饅頭的時候會感覺越嚼越甜?”我設置這個問題的原因在于,一方面,這個問題切合實際生活,學生們很可能在生活過程中也產生過這樣的疑問,那么當老師將解答這個問題當作學習任務時,他們會十分樂意的搜索資料進行解答;另一方面,這個問題也與我所教學的“淀粉”“酶”等相關知識緊密連接,一旦學生們能夠熟練的解答我的這個問題,那么之后的章節內容的學習,對他們來說也將是游刃有余。
又如,在教學到關于“植物的有性生殖”等相關內容的時候,我最開始向學生們提出的問題是:“果實形成過程中內部各結構的關系如何”,我提出這個問題的考慮是在初一時學生們已經初步了解了植物內部結構,然而,我忽視了我們班級里有一部分基礎不牢的學生,他們很難回答我提出的問題。如果讓他們帶著這樣的疑問,進入到新一階段的學習,那么顯然會使他們感到無所適從,跟不上學習進度。于是我又重新提出了一個問題,即“生活中有哪些植物有性生殖的案例?”這個問題相較上一個問題更為簡單,可以說相當好地兼顧了班級里成績較好和成績較差學生們的共同需求。
二、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是指一個以學生為中心,使得學生能處于學習關系中的主動位置,從而幫助他們自己控制自己管理自己的環境氛圍。在目前,學生們對于生物學科學習的積極性不夠,難以自覺獨立的完成學習任務。面對這樣的情況,就需要我們生物教師發揮自己的作用,在班級里培養良好的學習環境,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產生對生物學科的濃厚興趣。
比如,我曾經組織過班級內的生物競賽,競賽的內容包括80%的課本內容和20%的課外內容,通過這樣的競賽方式,鼓勵學生們在課外活動中多觀看關于生物的紀錄片及課外書籍。在這場競賽結束后,我發現有一些在競賽中沒有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開始自覺的增加與生物學科的接觸面,最后在班級里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又如,我曾經在班級里舉辦過古生物展覽,要求學生們從網上搜集已經絕跡的古代生物的資料,下載關于它的文字或者圖片,并且最后在班級內集中展示,并邀請了學生家長進行參觀。通過展覽活動,可以充分吸引學生對于古生物的興趣,為日后的生物教學工作做準備。
三、鼓勵學生分組合作探究
合作,一向是人們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早在2000多年前漢代的劉安就曾經說過“積力之所舉,無不勝也;而眾智之所為,無不成也。”時至今日,這樣的趨勢從未改變,恰恰相反,合作的重要性正愈發凸顯。在教師們的教學工作中,就應該注意鼓勵學生們通過分組合作的方式,對于生物學習中碰到的難題進行探究。這樣做有兩方面的好處:首先,在學生們分組合作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們的合作意識,這對于學生們日后的學習,乃至為人處事,都有重要而積極的意義。其次,受自身年齡限制,學生們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還有所欠缺,單純一個人很難完成生物學科的探究活動,而通過分組合作的方式,他們就可以有效的完成任務。
比如,我曾經安排學生們開展制作米酒的實驗,由于這個實驗難度較高,制作環節較為繁復,于是,我就要求學生們通過分組的方式來完成。在我安排完這個實驗后的一個星期,我就收到了學生們制作完成的成品,令我感到驚訝的是,相對于他們還是初中生的年齡,這些米酒成品的完成度相當高,根本想不到是一群只有初中生年紀的學生們完成。我向其中一名組長了解了他們小組制作米酒的具體情況,通過他的陳述我了解到,他們小組共有6人,其中兩人在網上搜集制作米酒的資料,兩人負責購買制作米酒的材料并進行制作,還有兩人負責設計制作米酒的環節,以及查漏補缺制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這樣的小組成員安排可以說非常得當,兼顧了每一名小組成員,使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并且使得實驗取得圓滿成功。
四、將多媒體技術融入課堂教學
在以往的生物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想要向學生鮮活的展示某些生物學科中的知識,他所能采取的方式只有課本或者黑板,而這兩種簡單的方式顯然無法與現代社會中學生對知識的迫切需求相適應。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也越來越多面頻繁,廣大生物教師應該緊跟現代社會教學發展趨勢,將多媒體技術融入到自己的課堂中,通過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更可以更加鮮活、明朗的展示自己的教學內容,從而顯著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們的學習成績,這是以往舊的教學方法是無法企及的。
比如,在教學“輸送血液的泵——心臟”這一章節內容的時候,由于很難找到實物模型,而僅僅通過黑板畫圖或者教師口述的方式,很難使學生們在腦海中對于心臟中的血液循環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這一難題,如果僅僅依靠舊有的教學方法,無疑將十分難以克服。于是,我采用了多媒體設備,將展現心臟中血液循環的視頻用投影儀在白板上展示,使得學生們對于心臟中的血液循環有了一個清晰而明了的認識。而現在,我在自己的教學生活中會越來越頻繁的運用到多媒體設備,我也發現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取得的教學效果要遠超于從前。
筆者主要針對初中生物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從四個角度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法,包括運用問題導向教學法、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分組合作以及將多媒體技術融入課堂,力求貼近教師實際教學,體察學生學習心理,進而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物課堂上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沈海陸.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2018,(12).
[2]楊俊.怎樣開展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創新[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7,(S2).
[3]王秀娟.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