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崗、課、證、賽”體系就是聘請企業專家與學院教師組成的專業指導委員會,綜合來自企業專家的意見,根據企業崗位的能力目標要求,制定與專業對應的培養方案,將職業標準中所必須的知識、素質、技能,融入到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大綱對應技能等級考試大綱,課程與企業工作過程對接,以賽促教,以賽強技,競賽成為衡量學生的專業技能、檢驗教學質量的盡量。
【關鍵詞】人才培養 ? “崗、課、證、賽” ? 汽車維修
一、“崗、課、證、賽”融合意義
2014年5月,國務院頒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要求專業與產業對接、推動教育與產業升級配套。2019年2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對職業教育具有前瞻性,在教育地位、標準、師資隊伍、校企合作、畢業生待遇、畢業生專業技能指明了方向,把職業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改變職業教育是“二流教育”的形象,地位將得到極大提升,促就業、抓服務的辦學方向,產教融合、校企形成共同體;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兼備德技、工學結合的育人模式,職業教育實現“育訓結合”,努力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二、制定融合“崗、課、證、賽”的 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在教學整個過程相當于憲法的作用,緊緊圍繞汽車產業鏈,堅持立德樹人,解決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根本問題,將課程施政融入教學內容,學會做事必須先做人,在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規范的職業道德和工匠精神、創新創業思維、終身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僅培養學生“工匠精神”中 “工”的技藝,還要塑造學生具有“工匠精神”“匠”的精巧。
為便于充分了解培養方案中汽車崗位能力的要求,對汽車專業畢業生的環境適應能力、身體素質、職業素質、主動性、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能力、理論知識水平、動手能力以及吃苦耐勞程度等進行了排序調研。同時,調研問卷還分別對汽車銷售人員、 維修接待、傳統汽車機電維修、鈑金噴涂、配件管理與銷售、索賠專員、汽車美容與裝潢、汽車培訓、二手車評估以及汽車金融等崗位的人才的崗位要求進行了排序調研。
引入廣西區及全國汽車技能競賽的標準,學生考取職業資格證書;并結合企業經營理念、工作規范、服務標準,征集行業、企業、學院專家三方意見,制定符合“崗、課、證、賽” 標準的人才培養方案,實現“專業素質與職業能力、職業教育與企業培養、職業證書與企業認證”三個結合,有效解決人才培養方案與院校實際培養脫節問題。
我院參考廣西汽車技術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在2019年4月對 46家廣西汽車服務企業人才需求詳細的調研,做到人才培養目標明確。
從調研數據可以看出,汽車銷售、汽車機電維修、鈑金工、噴涂工、汽車美容師等崗位仍然需要較多專業人才。2018年汽車銷售量雖然比2017年有所下降,但隨著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汽車銷售人員崗位的流動以及汽車4S店向縣市級擴張,汽車銷售人員還是有較大的缺口。專家估計,未來三年,汽車銷售人員是非常急需的,準新車還是以保養為主,保養量非常大, 另外隨著大批量汽車使用年限的增加,汽車故障率的增大,大大增加了維修量。
根據企業崗位的需求,我院汽車專業在課程建設、師資隊伍、
實訓基地、產教融合、社會服務五個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制定融合“崗、課、證、賽”的人才培養方案,并根據企業需求,每年對方案進行修訂,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四位一體人才培養體系。
三、“崗、課、證、賽” 人才培養實施的路徑
(一)崗、課對接
根據企業調研報告,要求汽車專業知識、汽車維護能力、學習能力較高,作為一名汽車機電維修技師,扎實的專業知識必不可少,也毋庸置疑。但隨著汽車性能的不斷提高,汽車維修企業基本上都是八分養二分修,機電維修人員 80%左右的工作都是汽車保養。因此,專家建議:打好汽車維保基礎是每個機電維修人員的必備功底。人才培養方案可以借鑒《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二級維護作業表》的要求,優化作業項目,使每個學生都要打下堅實的車輛維護基礎。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學方式,通過分組的方式理實一體化教學。可以通過觀看視頻或動畫、教師講解的形式,將二級維護的程序和關鍵技術表達出來,提高邏輯分析能力,實踐教學以技能大賽的考核方式,真刀實槍的動手操練,強化汽車維護技能。
(二)崗、證融合
在職教20條中,首次提出1+X證書制度,借鑒國際先進的職業教育培訓,深化復合型職業教育模式改革。發揮好學歷證書作用,夯實學生可持續發展基礎,鼓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拓展就業創業本領。
我院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建立“育訓結合”人才模式,根據汽車后市場崗位能力要求和國家、行業企業職業標準,制定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人才培養標準,按照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體系建設項目化課程體系,職業教育將思想、文化、實踐、創新、創業融于各環節,培養德技雙修的汽車后市場工匠。二年級的學生在考取汽車維修中級工,近4年來,學生考證通過率達到96%以上。另外結合我院有低壓電工上崗證鑒定點資質,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考取電工證,為學生就業拓寬渠道,對于某些特定的要求有電工證崗位,每個月的基礎工資直接可以提高1000元,大大調動學生考取電工證的積極性,同時從2019級學生開始,在汽車檢測與維修培養方案中,電工證與教學內容相融合,要求每個學生作為必考的證書。
(三)崗、賽融通
企業崗位能力與職業技能比賽相結合,通過比賽提升學生的崗位必備能力。從2013年開始,組織院級汽車技能比賽,作為在每年11月校園文化節的其中一個固定比賽項目,每屆參與的學生在300多人次以上,開拓另一個渠道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獲得師生和學院領導好評,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的目的。
結合歷年來的全國高職院校汽車類職業技能大賽的賽況,提出汽車大賽與訓練的對策,通過篩選,組建區級技能大賽隊伍,以賽促教,提升學生技能水平。從2010年開始,我院每年參加廣西區高職院校技能大賽,在2014年獲得廣西區汽車檢測項目獲得一等獎,多次獲得二等獎,大大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也使學生的競賽技能有了大幅度提高,擴大我院汽車專業在廣西區內的影響力。參加比賽學生己成為維修技術骨干和管理精英,如2012屆李玉權同學,通過廣西區技能比賽后推薦到廣州華勝公司工作,現任公司副經理,為后續的學生就業樹立標榜。
四、“崗、課、證、賽” 人才培養的難點和舉措
(一)人才培養的難點
產業與專業對接。與實力雄厚的汽車企業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引入企業標準,建立“校中廠”實習基地,課程教學融入企業崗位技能必備能力,校企雙方理順合作思路,學校提供場地,企業可以提供設備,參照汽車4S店運作模式,共同建設“校中廠”,為學生提供實訓、實習。
教師與企業技師對接。“雙師型”教師職業教育的必備條件,學校采用“教師送出去,企業技師請進來”的原則,做到教師與企業技師的對接,才能提高教學水平。要做到校企的深度合作,首先,選派青年骨干教師到企業跟崗鍛煉,到一線學習新技術,掌握職業崗位技能;其次,聘請企業技師和管理人員,參與專業建設,提高企業人員教學理論水平。
專業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對接。在學校教學中,創設企業真實工作環境,融入企業優秀文化,營造“上課如上班”的氛圍,學生角色就是準職業人,培養學生對企業的感情,首先,將企業管理制度融入學校管理,有效約束學生的行為規范,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團隊意識,其次,將企業文化引入校園,校內實訓基地按4S店標準格局布置,實訓教室就是工廠車間。
(二)具體舉措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依托企業的標準,引入企業優秀文化。遵循“產教融合、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原則,實現專業與職業的無縫對接,實施流程規范化,并通過培訓考核,逐步培養學生的崗位技能。
校企共建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實施“請進來,走出去”的“校企雙向”模式,引進企業培訓師到學校進行課程教學。聘請專家為新生作專業講座,讓新生逐步了解汽車企業經營理念。專業老師到企業鍛煉,學習汽車新技術、工作規范、管理哲學,并為企業解決技術疑難,校企為人才培養多方位構建高水平師資隊伍。
以競賽方式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通過院級比賽,讓更多學生崗位技能得以提高,比賽強化學生綜合技能的運用,加強邏輯思維訓練,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技能比賽為選拔途徑,挑選優秀學生參加廣西區級汽車技能比賽,經近五年的實踐,參加區級比賽的學生,綜合素質得以明顯提升,到企業實習后,更快適應企業的要求,深受企業歡迎,企業也會提供更多的成長平臺,成為企業骨干力量。
校外汽車實習基地建設的創新。以汽車服務為起點,校外實習基地在學生選拔、培養途徑、專兼職教師配置、管理模式緊緊圍繞專業教學和企業高端人才培養的需要,推動服務流程化、規范化,實現基地“產、學、研”的創新。
參考文獻:
[1]于楣.高職會計專業“課崗證賽”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5.
[2]黃穎,王焱等.淺析高職學崗賽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J].教學科學,2016.
基金項目:經費來源:2016年立項院級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編號:2016JGY06)《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崗、課、證、賽”四位一體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
作者簡介:嚴景明(1967-),男,廣東湛江人,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大學本科學歷,工學學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汽車機械、電子領域的科研和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