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旭陽
【摘要】培養專業技能人才,是高職院校在教育方向的目標。《電氣控制技術》課程做為機電專業學生的一門必修課,學好這門課程對高職院校學生知識的豐富、技術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在教學的過程中達到了“瓶頸”,若想更好的讓高職院校學生學好《電氣控制技術》這門課程,教學改革顯得尤為重要。提升高職院校課程教學模式,對高職院校培養新型技術人才有著巨大幫助。
【關鍵詞】電氣控制技術 高職院校 教學改革
高職院校所培養的高職院校生注重實用性,高職院校畢業生應當具備熟練的技術,能為社會創造一定的價值。《電氣控制技術》課程包含低壓電器、三相籠型異步電動機的電氣控制、其他常用電動機的電氣控制以及常用機床的電氣控制等多個專業模塊,旨在培養學生在電氣控制系統的安裝、調試和維護的能力。教育部已經提出如何提高高職院校教育培養質量的意見,教育部表示,提升高職院校學生就業率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加大教育改革力度。《電氣控制技術》作為高職院校機電專業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程,具備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相結合、理論和實際生產實踐相結合的特點。但是此課程原有的重理論、輕實踐的教育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當前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初衷,事實表明現應當進行適當的教育改革。
一、課程性質與傳統教學存在問題
(一)課程性質
《電氣控制技術》這門課程是高職院校機電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這門課程的內容應當在具備較強的理論意義的同時,也具備與理論意義相結合的實踐性,使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具備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能具備熟練的操作技能,并且應當對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素養較為明顯的幫助。
《電氣控制技術》課程是后期機電專業學生學習實踐的基礎,學生要獲得良好的知識、技能基礎和創造力就要求門課程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培養學生對常用電氣控制路線的探究創造力、常見機床電氣控制基本原理等專業知識和技能,為提高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傳統教學存在問題
傳統教學模式雖然可以幫助高職院校學生獲取理論知識,但很多學生逐漸開始覺得課程枯燥,并且學生在獲得專業技能時途徑較為被動,所獲取的信息量小。這就使得學生獲得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很難形成結合,達不到學生專業培養的目標,且與企業實際工作要求差異相對較大,缺乏現實操作性。
二、《電氣控制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
(一)教學內容
將課程內容進行從頭至尾的整合,將相關知識進行模塊化,分別分為低壓電氣模塊、基本電氣控制路線模塊、典型機床電氣控制系統模塊三大模塊。通過系統的羅列,編排成學生易懂的順序進行教授。如遇到文字難解釋內容部分,可以采用PPT等課件以動畫圖示的方式顯示出來,幫助學生更好的獲取專業知識和技能,動畫圖片展示的方法更加直觀清晰,可以加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程度。對模塊的整理做到知識清晰、目標明確。合理安排教學模塊,使各個模塊知識充分結合。
(二)教學方法改革
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現代教學方式中,使用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教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教學方式,該方式新穎獨特,教師通過整理知識內容,以圖文的方式呈現給學生,使學生上課注意力更集中,利用其動畫的特點,將知識生動的展現出來,遇到零件元器件講解,能大大的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通過分組的方式將學生隨機分組,教師檢查學生組內完成的實驗并打分,打分過程不能摻雜個人情感,實事求是,學生組之間也應當互相進行評分,實驗組內的同學進行自我打分。結合三項分數給出最終成績。這對高職院校的教學工作有著重要意義。
(三)信息收集
此項要求教學教師上課前做出較為良好的備課方案。通過帶領學生回顧已經學過的舊知識,使學生對知識產生更深的印象。對學生詳細講述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難點,對新知識進行詳細講解,對學生講述實踐中會遇到的安全問題,保障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的安全,課上留出空余時間幫助學生進行疑問解答,鼓勵學生積極發問。
三、教學模式與評價體系
(一)教學模式改革、
教師既要教授同學理論知識,也要教授實踐操作。實現教學上的“一體化”操作,同一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理論缺點和實踐缺點,通過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補充學生的缺點,教材既呈現出理論知識,又可以呈現出實踐操作技巧,將教學位置搬到實訓、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體驗環境。學生通過實踐仿真,一方面可以更深的理解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可以加強自身對實際操作的體驗,對實踐流程有更深的思考。
在做到教學“一體化”的過程中,逐漸提高教學的難度,在學生有足夠基礎知識時需要由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更深入的專業知識。這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在學生可接收的程度上有一個良好的擴展,督促學生多學、多實踐。課前應讓學生將自己組內的程序與其他同學進行講解溝通,選擇較好的實驗方案,由之前教師準備好的教學資料改為學生課前自學、自做資料,如電梯電氣控制章節,由學生根據實習基地已有的控制面板,設計出自己思考的電梯樓層指示燈、電梯的運行狀態指示燈、電梯內外的呼叫按鈕指示燈、輸入以及輸出的插孔等。
(二)教學評價體系
建立合理、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是提高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堅實基礎。通過將教師評定、自身評定和相互評定相結合,實現教學評價的多樣化。對成績的判定要加大審核的力度,嚴格并且實事求是,將理論成績和實踐成績進行結合評價,提高成績的真實性。理論成績主要由學生筆記、考試成績、平時成績體現,實踐成績則由實驗成績、考試項目成績決定,提高了學生在學習方面的積極性,加強了學生在求學過程中的反思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電氣控制技術》課程的高職院校教學改革具備創新以及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點。對教師團隊的培養以及高職院校技術性人才的培養有重大幫助。實現了教學“一體化”的目標,提高了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廣大教職工人員應該不斷探索并取得更大的教學效果,努力培養更多更好為社會所用的技術性人才。
參考文獻:
[1]方弄玉,鄒心遙,傅沈文,楊娜.高職院校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方法改革探索——以《電機與電氣控制》課程為例[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01):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