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生涯規劃課程具有積極意義,是習總書記新時代精神的體現,不僅有助于高中生、生涯規劃課程發展,還有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優秀文化經典、傳統技藝、地域文化和歷史都為高中生涯規劃課程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因此要積極加強師資建設,利用信息技術,加強實踐體驗,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生涯規劃課程的實踐發展。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生涯規劃;高中教育
[基金項目]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普通類重點課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規劃教育實踐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17PTZD008)。
[作者簡介]孔令豪(1987—),男,山東菏澤人,九江一中,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
高中生涯規劃課程是指在高中階段對學生進行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而開發和實施的課程,旨在幫助其全面認識自己的個性特征、能力、興趣以及職業價值觀,幫助其了解社會職業和現實環境,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和人生發展方向,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具體學習計劃與安排,以實現職業生涯目標,進而獲得更多的人生成就感和幸福感。
因此,在高中生涯規劃課程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不僅豐富生涯課程內容和形式,增強了生涯教育的生命力和感染力,還有利于提高生涯規劃課程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增強高中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可度。
一、優秀傳統文化與高中生涯規劃課程的現狀
十八大以后,習總書記強調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深入挖掘和闡發其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去年兩會期間,陳寶生部長“針對記者關于傳統文化教育的提問進行過解答: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國家民族綿延五千年的重大支撐,我們要把優秀傳統文化覆蓋各個學段,融匯到教材體系中,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習總書記關于優秀傳統文化的論述與陳寶生部長的回答為高中生涯規劃課程的建設指明了方向:“我們要切實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和闡釋,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生涯規劃課程,挖掘傳統文化的時代性價值,推進文化自信的實現。”
(一)高中生涯規劃課程改革的現實
隨著新高考改革的深入,生涯規劃教育在高中階段逐步得到落實,一些發達地區或部分高中已經開始開展生涯規劃課程,但是很多課程研究還是借鑒國外先進的理念和經驗,未能將高中生涯規劃課程本土化,導致生涯規劃課程理論與現實存在較大的差距。目前的生涯規劃課程缺乏結合國內高中生涯發展水平和需求基礎上的課程設計,注重講解如何“選科”和“升學”,甚至通過一兩次“職業興趣測評”來為學生提供“指導”,照本宣科式地運用西方的理論,使得國內的生涯規劃課程沒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涯規劃課程體系,進而導致課程效果不佳。
(二)優秀傳統文化與高中生涯規劃課程結合研究的現狀
目前國內關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高中課程的結合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語文、政治、歷史等高考科目上,并沒有明確提出關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生涯規劃課程的研究,僅在個別的文獻與碩博論文中探討了文化與生涯規劃的研究,暫時還沒有形成理論化、系統化的研究成果。比如,張再生、肖雅楠在《職業生涯發展理論及中國本土新現象:隱喻視角分析》中從隱喻視角,將職業生涯經典理論、新理論以及中國職業生涯新現象進行結合分析;張佳《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敘事生涯咨詢的研究》提出中華傳統文化融合到敘事生涯咨詢中,可以改善咨詢效果。
二、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生涯規劃課程的價值
(一)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需要
陳寶生部長指出,在當今世界多元文化激蕩交流融匯的過程中,如果我們不采取果斷措施,人民群眾不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那么中國人的重心就會發生漂移。在新時代高考改革的背景下,生涯規劃課程逐步成為學生獲取生涯信息與進行生涯選擇的重要渠道,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生涯規劃課程,可以增強高中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可度,也是對學生進行文化自信教育的有效途徑。
(二)高中生自身發展的需要
高中階段是一個單純且充滿生機的黃金時代,是人格發展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此階段,學生開始慎重考慮自己未來的生活和道路選擇。在當前多元和全球化的社會背景下,由于高中生尚未走向社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和誘惑,難以抵制多元文化的滲透和侵蝕,容易出現否定或懷疑傳統文化的信仰危機。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有助于凝聚中華民族的文化共識,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與文化自信心,同時也是給學生生涯發展提供一種本土化的價值參考體系,引導和培養學生生涯規劃意識,進而鋪墊學生的自我生涯設計。
(三)高中生涯規劃課程本土化的需要
優秀傳統文化為高中生涯規劃課程的實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實踐過程中,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進行時代性挖掘,把優秀傳統文化中生涯教育資源有效地轉變為現代高中生涯規劃課程成果,并合理的融入生涯實踐教學過程中,進而構建出特色鮮明的高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
三、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生涯規劃課程資源分析
(一)優秀傳統文化思想
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支撐,很多優秀文化思想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義。在優秀傳統文化中,關于生涯發展觀念和生涯教育思想也都有著系統的闡述。正如臺灣學者林幸臺強調:生涯發展三要素為“知己”“知彼”及“決策與行動”,其首位亦為知己;所謂“知己”就是對自我充分的認識和了解,儒家學派稱之為“自覺”;唯有在自覺后,“知彼”即對環境的注重才會產生意義,而個人也能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表現出有效的決策與行動。釋家強調人生輪回與無常,則要求我們在人生生涯的發展過程中,注重體悟,認真感知周圍的環境,進而達到內心的超脫。自然和諧、順其自然,道家的這些思想依舊是我們生涯決策和生涯調整時的行為思想與準則。對于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這些優秀的人生觀念和價值觀念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生涯的設計與發展。
(二)特色地域文化
西方文化重個人主義、強調理性、重視原則,這與中國重集體主義、倫理本位、家庭觀念、人情世故的文化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在生涯抉擇中,家這個因素是我們都必須考慮到的,因為它一直根植于我們內心,對于家的思考與思念都會影響我們的生涯抉擇。我國地大物博,山川地形氣候各異,在此豐富的地理條件下所形成的地方性文化更是千差萬別,不同地域的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會創造出自己的特色文化,例如以江西為例,白鹿洞文化、廬山、鄱陽湖、贛南客家文化等各具特色。所以生涯規劃課程資源應該具有地域性,讓學生在耳熟能詳的環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中華傳統技藝
中華傳統技藝是一門有著悠久文化歷史背景的技術、技能,每一門技藝都烙著民族的印記,它們見證了時代的發展與變遷,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同樣也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涯發展,像書法國畫、戲曲、陶瓷、中醫藥已經成為很多高中生未來的職業選擇,同樣,無論將來學生從事任何的生涯工作,中華傳統技藝都會是他們的文化創新源泉,比如電影文化產業加入了很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元素,正所謂“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四)歷史人物、事件
在生涯的實踐中,挫折與堅持相伴而行,則需要我們尋求價值參考與精神支持,幾千年文明歷史中展現出的人、事、魂,是中華民族發奮圖強的民族品性的完美表現,在歷史長河中始終煥發著勃勃生機。他們是如何認知自我,又是在面對機遇時如何抉擇,以及實現人生目標的策略是什么,這些思考都會為學生提供一種生涯價值參考,幫助學生了解和建立新的生涯體系。高中生涯規劃課程實踐中,利用體驗式學習,去體驗、重演和感受傳統文化中的魅力,站在歷史人物角度去看待歷史,形成自己對文化的理解和價值判斷,進而內化成自己的自覺自在的行為準則。
四、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生涯規劃課程的措施
(一)建立課程資源開發團隊
優秀傳統文化為高中生涯規劃課程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則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生涯專業素養。一個具有深厚文化素養的教師,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為其以后的研究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所以必須加強對高中生涯規劃課程教師的傳統文化方面的進修與培訓,建設一支素質高、專業強的具有較高文化素養和生涯規劃專業素養的師資隊伍,為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生涯規劃課程的實踐提供充分的保障。
(二)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生涯規劃課程教材
在生涯規劃教材編寫過程中,一方面將教材內容與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設置相應體驗活動,如生涯夢想課程,引用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激發學生遠大夢想的動力;在生涯個性內容里,通過蘇軾《題西林寺壁》讓學生了解從不同的角度如何看待問題。二是設置歷史人物生涯故事,通過展現這些真實生動的人物故事,可以豐富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感知生涯的意識。
(三)結合和運用信息化技術
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要按照“創新性發展、創造性繼承”的原則,加強研究闡釋,在高中生涯規劃課程實踐過程中,利用信息化技術加入大量豐富的、具體的、富有情節的優秀傳統文化素材,形成視覺和心靈上的沖擊,例如:央視拍攝的《舌尖上的中國》,通過對中國傳統美食的介紹喚起人們對以往生活的懷念和追尋,通過信息技術將美食文化在青少年群體中傳承下來的同時,也激發學生服務家鄉的生涯意識。未來信息技術媒介將成為文化傳承的主導,我們要重視信息技術的傳承方式,加大對傳統文化中生涯規劃內容的挖掘。
(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與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生涯實踐
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和家長資源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生涯實踐課程,并組織學生積極參與體驗,如組織學生對傳統文化中的歷史人物、風土人情進行研究,并對從事相關工作人員進行訪談,了解其生涯職業信息;也可以增加傳統文化方面的社會服務或兼職工作機會等,將傳統文化的內容融入豐富的生涯課程實踐活動中,拓展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空間,實現生涯規劃課程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這樣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生涯認知,增強學生與職業世界的聯結體驗。
因此,在高中生涯規劃課程實踐中,我們必須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機結合,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為最終目標,構建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高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讓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每個人自發的行為準則。
參考文獻
[1]人民網.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http:// edu.people.com.cn/n/2014/0505/c1053- 24973276.html,2017- 05-05.
[2]周衍冰.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解讀之九關于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論述[EB/OL].http://cpc.people.com. cn/n/2014/1027/c68742-25916328.html,2014-10-27.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陳寶生談傳統文化教育3句話4件事[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 jyzt_2017nztzl/2017_zt01/17zt01_yw/201703/t20170306_298304. html,2017-03-31.
[4]張再生,肖雅楠.職業生涯發展理論及中國本土新現象:隱喻視角分析[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319-326.
[5]張佳.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敘事生涯咨詢的研究[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4):177-182.
[6]洪云,吳沙.生涯觀的儒家文化本位思想研究[J].心理學探新,2011,(5):39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