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云
[摘要]語文在我國基礎教育各個階段都是重點學科,隨著國家素質教育和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入開展,對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要求也逐漸增加。初中語文教學一直以語文基礎知識和語文綜合能力的鍛煉為目標,在素質教育和人文素養教學理念的新要求下,也面臨著教學變革的挑戰。教師應以初中語文人文素養內涵與載體為切入,在探討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培養現狀基礎上,對培養途徑進行分析,旨在通過文中觀點,為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人文素養;培養
人文素養的培養是教育教學中最根本的精神目標,是將學科知識中情感、思想、文化、個性進行綜合培養的過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對樹立學生正確價值觀、提升學生文學藝術審美能力、幫助學生學好語文都有重要作用。在初中語文人文素養培養中,教育者需對人文素養教育有更深刻的認識,才能更好實現語文人文素養教育。
一、語文人文素養的內涵與載體概述
(一)語文人文素養的內涵
初中語文人文素養的培養主要是通過語文教育培養學生感受真、善、美的價值觀,是借助語文教育進行人文滲透的過程。在初中語文人文素養的培養中,語言能力、審美情趣、情感價值觀、文化底蘊這些內容都是語文人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培養與塑造價值。[1]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目標,就是通過語文課程的教學,讓學生能夠通過語言表達自我核心思想,能夠理解和學習文學作品中積極健康的價值觀,并建立豐富的哲學與理想情感,能夠感知并欣賞文學作品中的藝術魅力,能夠通過優秀文學篇章的閱讀,實現自身文化底蘊的不斷豐富。明確人文素養培養的內涵,才能更好實現初中語文教學的優化。
(二)語文人文素養的載體
在初中語文人文素養的培養教學中,閱讀教學、字詞教學、寫作教學都是重要的教學載體,為人文教育的實踐提供依托。在初中語文學習中,閱讀教學給學生感受人文情懷、接受潛移默化思想熏陶的可能,字詞教學讓學生體會博大精深中華語言文化的形、意、音結合所營造的文字之美,寫作教學給學生人文素養學習反思和語文實踐提供方法,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應該扎根于這幾點進行實踐。[2]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培養現狀
在國家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和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上,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認識到人文教育在日常教學中滲透的重要性,但是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培養途徑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初中語文教師人文素養培養意識和專業性不足
在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自身人文素養有待提升,在語文教育專業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教育培養意識方面的不足是比較主要的問題。在科技的發展和經濟環境變化下,當代社會正處于一個不斷變化、不斷發展的階段,在復雜環境的沖擊下,學生的三觀很容易受到影響,而當前初中語文教師很多卻并沒有意識到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性,仍然以傳統應試教育思想進行語文教育。另外,部分語文教師本身的語文人文底蘊就存在不足,在自身閱歷、對教材思想感情的解讀和把握上都存在不足。基于這樣的現狀,初中語文教育從教師專業性和人文素養培養意識方面進行優化十分重要。
(二)語文課堂中教材人文素養內涵挖掘不足
當前的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仍然受到傳統教育觀念影響,在課本教學中缺乏對教材中人文內容的充分挖掘,教師和學生都沒有從教材課文中挖掘其中人文內涵和文化歷史拓展內容的意識,這就導致當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內容比較狹隘,難以從知識深度和知識廣度層面進行人文素養教育的深挖,所以關注初中教材和課堂教育中人文素養內涵的挖掘是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比較重要的內容。
(三)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教育方法單一
教育方法比較單一,也是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培養方面的弊端。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更多學校和教師采取比較傳統的教育方法,通過課文閱讀、字詞解讀、作者背景講解等基礎模式進行教學,這就導致學生對語文課堂教育十分容易失去興趣,而另外一些教師即使有意識地使用多媒體教學、營造信息化語文課堂,但是由于先進教學技術沒有真正與語文人文素養教育目標融合,導致課程方法和手段的應用都比較表面化,難以真正深入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3]基于如此現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應該從教育的多樣化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入手。
三、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培養途徑
基于以上對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培養的現狀及問題的分析,立足于當前素質教育要求,想實現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我們可以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一)提升教師人文素養,發揮師德模范作用
首先,應該注意提升教師的人文素養和教學專業素質,平時需要多閱讀文學、歷史等方面的書籍,并在語文教學方法和人文素養教育與語文課本教材內容的結合上做出深入研究和探索。在人文素養培養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發揮師德模范作用,用自己的親切、耐心、達觀態度去影響學生。初中生由于年齡、自身閱歷、心理成熟程度等方面的影響,在對語文人文知識和內容的學習上比較難以準確把握,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在教學中先營造好的人文環境課堂,讓語文課堂充滿人文氣息,讓學生感受到優秀語文人文環境給自己內心和思想上帶來的積極影響,能夠自主的進行語文人文內容的挖掘和吸收。
(二)挖掘教材人文內涵,拓展語文課堂知識
教材是初中語文課堂的重要載體,教材中的字詞、閱讀、寫作內容都是教材的核心內容,在進行人文素養教育培養過程中,善用語文教材,注重對語文教材背后人文素養內容的深度挖掘,從人文知識的課堂拓展角度進行教育的實施,是比較有效的初中語文人文素養教育方法。在初中語文教材人文內涵挖掘和語文課堂知識的拓展中,應該注意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入解讀和挖掘,從其歷史價值、時代思考、人文情懷、教育內涵等角度進行分析解讀,讓學生更多的通過初中語文學習體會和理解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精神、名臣大將愛國愛民的情懷,為學生樹立爭正確的民族與愛國主義觀念,不僅僅從基礎知識上對語文教材進行挖掘,還應該挖掘語文教材背后所蘊含的價值觀念和人文內涵。[4]例如,在講述《岳陽樓記》等著名篇章時,要基于人文歷史觀和國家民族觀角度,引導學生學習和了解岳陽樓的歷史,以及與其有關的其他知識延展內容,更主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從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情懷上激發當代為社會主義做貢獻的思考,感受古人情懷,塑造當代意識。這種對教材思想的深挖和初中語文課堂的拓展,都是比較有效的人文素養培養途徑。
(三)善用多媒體教學,強化課堂教育多樣性
多樣化教學方法也是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培養的有效途徑,能夠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和人文內容更有興趣、更為關注。在教學中,教師在傳統語文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應該學會善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更多的利用音頻、視頻、圖片、微課教學等方式,讓語文課堂教學活躍起來,在教學中用多樣性的方法融入更多語文綜合信息內容,讓學生能夠通過生動直觀的教學方式感受到語文學習中的人文魅力,讓多媒體教學營造出更直觀而具感染力的課堂人文環境,這樣的多樣性課堂更容易調動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能夠讓學生在了解文學知識、歷史知識,培養人文素養中更深刻的理解其中的內涵。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途徑比較多樣化,從學生興趣、教師引導、課堂環境塑造、課本教材深挖與延伸等角度進行,都是人文素養培養和人文課堂建設的重要方法。在初中語文教育中,應該重視人文素養的培養,才能更符合當代素質教育要求。
參考文獻
[1]于滿山.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研究[J].考試周刊,2018,(13):51.
[2]呂向銘.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研究[J].課外語文(下),2017,(2):89.
[3]葉艷蘭.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研究[J].讀書文摘,2016,(15):266-266.
[4]張瓊.論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1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