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英
【摘要】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融合應用,為小學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活躍了課堂的氣氛,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它正發揮著不可估量的潛能更好地服務教育教學。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育教學;自主學習;運用
21世紀的高素質人才和勞動者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改革的結合,促進教學方式的變革,是教育部給教師提出的要求。新形勢下,教師應當實現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應用,使枯燥無味的課堂教學呈現出情景交融、生動活潑的畫面,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創新精神。那么,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融合應用如何實施?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談一些做法。
一、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于語文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多媒體課件教學具有形象直觀、內容豐富、動態呈現、信息容量大等特點,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圖片、圖像、動畫、聲音、文字等等是多樣而豐富的。根據學生對具體形象事物感興趣的心理特點,它是非常有利于學生知識的獲取、存儲與建構。
例如,筆者在教《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單從文字上要學生感受昔日圓明園的輝煌,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筆者借用信息技術3D效果的視屏把昔日圓明園的播放給學生看:眾星拱月的圓明三園、金碧輝煌的殿堂、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熱鬧的買賣街、各種奇珍異寶……變換的3D圖畫,配上優美的音樂,圓明園昔日的全貌頃刻間展現在學生們的眼簾,學生們留戀期間,猶如去到了昔日輝煌的圓明園。課文的難點就是要讓學生記住圓明園被毀滅的歷史恥辱,如何激發愛國情操,光憑讀是無法體驗的。在此筆者同樣利用信息技術在課件中植入電影《圓明園的毀滅》燒搶掠奪的片段,此時,筆者看見學生們的眼里流露出憤怒與惋惜,筆者知道,效果已經達到了。接下來再讓他們談感受時,真是精彩連連。有的學生說:“當我看見昔日的圓明園時,我十分佩服古人精湛的技術,為我們祖國感到驕傲與自豪!可惜,它被英法聯軍毀滅了。”有的學生說:“要是我當時在場一定會竭盡全力去阻止這場災難。”還有的學生說:“這讓我深深體會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國家強大,才不會被欺負!少年強,則國強!我一定要好好讀書!將來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富強!”信息技術的融合讓學生的語文課堂常常收獲驚喜。因此,把信息技術帶到課堂是時代進步的需要,也是學生發展的需要。
二、信息技術的APP應用服務于學生語文自主學習
進入到大語文時代,閱讀越來越受重視。因此,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必須從低年級抓起,在現在高科技發展的時代里,教師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去尋找和發現更有利于激發和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手段,作為輔助去讓學生愛上閱讀。現在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多,它不僅僅停留在通訊、聯絡上,它給學生的自主學習也帶來了方便,特別是許多學習APP的功能開發成功后,在學習輔助上發揮的作用更加大。
(一)“荔枝APP”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荔枝APP是一款聲音互動的APP,它具有收錄聲音,存儲聲音,分享聲音的功效;還具有節目錄制功能,可錄制和上傳60分鐘節目的功能。用戶可以在手機上創建自己的播客 ;可自由添加背景音樂,支持自動混音和降噪。荔枝于2016年10月正式推出語音直播功能。正是因為它具有的這些功能,在培養低年級的語文閱讀興趣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正是看見了荔枝APP這個功能,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培養他們的朗讀能力,筆者積極向家長推薦這款荔枝APP,讓家長配合利用每天晚上10分鐘左右的時間,把一本書的內容分階段地進行朗讀錄音,這段錄音里或家長讀,或學生讀,期間可以有家長對于書中內容有針對提問,也可以是學生聽后提出的疑問,以及自己的簡單見解。這種形式下的有聲閱讀使學生的興趣更濃了,讀書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不僅如此,還能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的學習習慣。筆者班里就有一位家長堅持利用這款荔枝APP帶著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把《哲學原來這么有趣》這本書讀完,我們暫且不去考究學生是否能完全聽懂或讀懂,起碼我們知道,這個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已經被調動起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筆者相信只要學生肯讀,他們的閱讀興趣和習慣
(二)“小打卡”讓學生的鍛煉空間更為廣泛
朗讀,是一種作聲的閱讀,是經過大腦指揮口、耳、眼將翰墨轉化為有聲語言,變更口、耳、眼、腦等器官一起加入的龐大的頭腦活動歷程。為了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筆者在班級里推廣使用手機里的小程序“小打卡”。“小打卡”可以上傳音頻、視頻、圖片。它不占手機內存,特別是在錄制音頻的時候,不再像以往使用微信分幾段來朗讀。學生錄制朗讀時很順利,不再像使用微信朗讀總是一小段一小段的了,他們的朗讀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自從在班級里推廣使用“小打卡”以來,越來越多的學生敢于開聲讀書了,特別能培養學生的自信。如,小穎,平時膽小、羞澀,從不敢獨自在班上開聲朗讀,自從使用“小打卡”以來,她表現可棒了。朗讀《獵人海力布》時,把人物的角色扮演得惟妙惟肖,筆者把她的朗讀在全班播放,這時筆者看見她羞澀的眼睛里閃過一道亮光,那是充滿自信的光。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筆者還把學生分四人一個小組,進行生生互評,這樣就做到了人人參與,杜絕了平時在課堂中“濫竽充數”的朗讀現象。另外,“小打卡”除了能使學生通過音頻反饋和鍛煉朗讀,還可以上傳圖片和視頻,運用及其廣,更大地促進家長與教師的溝通,拓展了學生自我展示的空間,為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便捷。
當然,有關學習方面的APP還有好多,為了發揮它的巨大潛能,便利教師的教學,教師要懂得甄別和進行有效推薦,以便引導學生更好地使用,作為輔助更好地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服務。
三、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于語文教學管理
信息技術在語文教育管理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一部手機、一張卡、一個顯示屏幕班牌就將教師、學生、家長連在一起。本校現在推廣使用的“微校通”,是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家庭與學校快捷、實時溝通的教育網絡平臺。是一套可以有效解決老師和家長之間溝通,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的、集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和無線通信技術于一體的信息交流系統。他可以讓家長每天都能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也可以讓家長隨時、隨地地向老師提出建議或反映學生在家里的表現。通過“微校通”管理平臺,老師可以將學生在學校的表現情況、考勤情況、測驗考試成績、每周和期末評語、學校的動態和臨時通知等發送給家長,讓家長在百忙之中也可以輕松掌握學生的基本動態,同時,家長也可以通過該系統向學校和班主任發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家長可以通過“微校通”向班主任和老師請假。家長在家也可以方便快捷地獲取學校特色教學資源,音樂、故事、游戲一應俱全。現代化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于教師的教育教學管理,它架起學校、家庭之間實時、快捷、有效溝通的橋梁,形成社會、學校、家庭、學生和諧共育的局面,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信息技術為教育教學開辟了廣闊的空間,只要我們能夠精心選擇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電教媒體,靈活運用有效信息技術手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一定能更精彩,教育教學管理將更加便捷、高效。筆者相信,現代的信息技術將會令教育教學更具靈動。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技術中心“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應用教育APP促進小學自主學習的研究與實踐”的研究成果(編號18JX07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