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權
摘要:眾所周知,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自主探索由于受能力強弱、努力程度以及任務難度的影響,部分學生的探索活動往往達不到教師預期的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啟發誘導學生,以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的內在需要,讓學生在融洽、和諧、寬松的氣氛中,敢想、敢說、敢問,營造一個開放的、充滿活力的課堂。
關鍵詞:教學興趣;自主探索;創新
一、 引言
素質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主題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為了使素質教育得到有效的實施,就要優化課堂教學,而優化課堂教學的關鍵是改變學生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去自主探究。這種自主探究學習方式體現了三個特點: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現結合自己教學實踐談談這種教學模式。
二、 創設情境,激發自主探索的興趣
興趣是人對事物的一種向往或積極探索追求的心理傾向。學習興趣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發生的,它是學生進行自主探索的內在動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教學中要合理創設帶有探索因素的情境,把問題蘊涵在情境之中,以調動學生自主探索的積極性。下面我就教學中經常用到的幾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作淺要分析。
(一) 注意聯系社會現實,引入生活實例
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現新課標的理念“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適用于生活”。比如,《角的初步認識》一章,由于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過渡階段,特別是低年級兒童,他們的思維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在教學中,這就不可避免地要產生幾何圖形的抽象概括性與兒童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怎樣去解決這一矛盾呢?我認為最根本的途徑就是在教學中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把對角的認識建立在豐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之上。所以本節課我在學生所熟悉的校園場景圖中抽象出角的數學表象。在學生認識了數學中的角后,又不失時機地找一些主題圖中的角和生活中的角,培養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和解釋生活,感受數學知識的現實性,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
(二) 教學時,要運用導入教學或來講解抽象的理論
故事導入容易喚起學生自主探索新知的欲望,能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新知識的探索中去。例如,教學《長度單位》這一章時,可以以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導入:森林里住著一只小兔子,它每天都要經過一座橋,可是有一天發大水,把橋沖走了,小兔子想重新造一座橋,有什么辦法呢?有哪位小朋友能幫幫它嗎?這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學們紛紛表示愿意幫助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 教學方法的改革
(一) 明確目標
教師采用啟發講解、以舊引新、設疑激趣等多種方式創設自主探究學習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欲望;同時使學生明確探究目標,增強學習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為學習新知識鋪路搭橋。如我在教學小數一年級下冊《找規律》一課時,首先問:“再過幾天是什么節日?”“六一兒童節”,師生齊唱“六一歌”,投影出示布置六一聯歡會會場場景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問:“你發現了什么?”生答:“同學們用很多小旗、小花、燈籠布置會場。”“小旗、小花、燈籠排列有順序。”“小朋友排列也有順序。”師歸納:這些小旗、小花、小朋友的排列是按照一定的規律、從而引出新課“找規律”,讓孩子明確本課探究目標。
(二) 呈現問題、啟發誘導
質疑是創新的開始,一個好的問題比一個好的回答更有價值,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井通過點撥、啟發、引導,促進學生積極思考,讓他們自主發現并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使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同時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我在教學《找規律》一課時先引出課題后,就讓孩子觀察主題圖,啟發孩子提出問題“小花、小旗是按怎樣的規律排列的?”“小朋友又是按什么規律排列的?”促進學生積極觀察、思考,從而小組展開討論,進行自主合作探究。
(三) 交給學生思維的方法
交給學生數學思維的方法,猶如交給學生一把開啟數學智慧之門的“金鑰匙”,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學生一旦掌握了數學思維的方法,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能力便大大增強,他們就可以運用數學思維方法的“武器”,去探索數學世界的奧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因此交給學生數學思維的方法,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最現實的目標和具體途徑。每個學生都期望自己獲得成功,期望感覺到自己智慧的力量,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所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只有讓作為主體的學生通過自己的雙手親自實踐,運用自己的大腦主動地思考,去發現和創新,使學生體會到自己就是學習活動中的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切實、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
(四) 深化練習、拓展延伸
以教材為依據,以學生實際為出發點,以學生接受性為尺度,挖掘問題的多向性,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分層分類設計具有拓展性、開放性、探究性的練習,為每一層次的學生設計可選擇的空間人人都能參與、人人都有收獲。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和享受成功的愉悅,激勵求異思維,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探索者、創造者,發展其創新思維。
四、 總結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初步的創新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不過,只要堅持把學生真正放在主體地位,不斷優化教學結構、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來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定能讓他們學會學習、學會競爭、學會合作、學會創造。
參考文獻:
[1]何修玉.小學數學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初探[J].德陽教育學院學報,2005(2).
[2]楊成春.小學數學教育中創造思維的培養[J].雅安職業技術院學報,2005(1).
[3]尤興勇.淺談小學數學探究式課堂教學[J].教育革新,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