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進 石慶 張愉敏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經濟發展逐漸進入新常態,企業需要不斷加強改革創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經濟新常態下,企業財務管理風險也隨之不斷加大,完善企業財務管理,提高企業財務風險抵抗能力將有助于企業穩定市場競爭地位,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本文對企業財務管理風險形成原因進行探討,提出提高財務管理風險抵抗能力相關措施,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常態;企業財務管理;風險抵抗能力
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全球經濟環境也在不斷發生變化,我國原有的經濟高速增長態勢將逐漸放緩,轉變為中高速增長,企業驅動力將從原有的投資驅動向著創新驅動轉變。企業外部經營環境的變化加大了企業經營風險,給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加強企業財務管理,提高企業財務管理風險抵抗能力成為當前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一、企業財務管理風險概述
企業財務管理風險是指企業在經濟活動中,受到各種外部因素和內部管理方式的影響,增加了企業財務狀況不確定性,使企業經營收益減低的可能性。企業經營決策者和企業財務管理工作者通過對財務數據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對企業財務管理中潛在的不利因素進行深入挖掘,對企業財務實際狀況進行監控,降低財務危機發生幾率,從而形成企業財務管理風險抵抗能力[1]。
二、企業財務管理風險產生原因
(一)企業資金結構不完善
我國改革開放40年時間里,雖然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是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資本市場尚處于初級階段。在這種特殊發展時期,我國企業融資方面還缺乏統一管理,一些企業在融資活動中,缺少對資本市場的調查和研究,企業融資決策盲目性較大,資金結構不合理,加大了企業債務風險。
(二)企業外部環境的影響
經濟新常態下,企業外部因素對企業影響越來越嚴重,企業將逐步擺脫原有的粗獷型發展模式,逐漸向創新型、質量型和集約型轉變。但是,我國一些企業因受到傳統經營模式影響,在資金結構方面尚未完善,企業經營成本居高不下,企業融資環境存在不足,導致一些企業產能過剩,企業風險隨之增大。
(三)企業資金流動性不足
經濟新常態下,企業需要加強內部管理,加快企業資產流動才能避免企業內存貨品對資金的過度占用,提升企業經營活力。但是,我國許多企業受到粗獷式經營模式影響,內部管理缺乏有效監督和管控,數據信息共享能力差,導致貨品過度積壓,降低了企業資金流動性,從而增加企業財務管理風險。此外,一些企業對應收賬款管理方面相對欠缺,也造成企業資金流動性不足,增加了企業財務風險發生幾率[2]。
三、經濟新常態下提升企業財務管理風險抵抗能力措施
(一)完善企業財務決策評審機制
經濟新常態下,要提升企業財務管理風險抵抗能力,需要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完善企業決策評審機制。結合企業經濟活動項目的大小和影響范圍,確定企業經營決策者與財務管理人員決策權限,建立經營決策審批制度,將企業決策行為與個人利益緊密聯系起來,以此,提高經營決策的謹慎性和嚴密性。進而降低因決策失誤帶來的財務管理風險,提高風險抵抗能力。
(二)加強企業財務管理風險監督
經濟新常態下,外部環境變化推動企業向著精益化管理發展,企業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需要加強內部控制,提高財務風險識別能力,在不斷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同時,提升企業財務風險抵抗能力。企業所面臨的主要財務風險包括資產管理風險、資金流動性風險以及企業投資風險,企業需要本著不同職務相互制約和相互約束的原則,實行賬目、資金和物質分管,形成工作崗位監督之間的互相監督,從而提高財務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提升企業應對財務風險能力。
(三)提高企業財務人員風險意識
企業財務風險與企業經濟活動共同存在的,具有一定的客觀性。企業要提高財務管理風險抵抗能力,需要重視企業員工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加大企業風險管理宣傳和知識普及,提高企業工作人員風險控制意識。企業需要結合自身實際發展狀況,制定企業員工培訓計劃,在提高各崗位工作人員專業技能的同時,強化風險管理意識。
(四)促進企業財務與業務相融合
經濟新常態下,企業要正視企業內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利用信息技術改變傳統的粗放式管理,加強財務信息化系統在企業內部管理中的應用,完善企業財務管理制度,明確各部門和各崗位所承擔的職責,加強各部門數據信息交互和共享,提高企業財務監督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從而完善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提高企業財務風險抵抗能力[3]。
結束語
經濟新常態下,企業外部經營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也對企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企業需要轉變經營管理理念,加強企業內部監督管理,提高企業財務風險管控職能,完善相關制度和流程,從而優化企業經營管理,提高企業在市場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孫曉明. 企業財務管理風險及控制研究[J]. 財會研究, 2011(22):43-44.
[2]董濤. 企業財務管理風險及其控制[J]. 財會通訊(5):116-118.
[3]馮惠偉. 如何防范企業財務管理風險[J]. 河北企業(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