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職業技術教育愈來愈受到重視的現狀下,職教師范生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目前,職教師范生因職業認同、職業認知較低等原因,致使對口就業率偏低,直接影響職教師資力量的構成。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直接影響著大學生未來職業選擇與發展,《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是高校公共必修課之一,對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引導及其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文章通過對該門課程教學方法改革進行研究探討,從課程設計、優化師資等方面提出教改建議,以期能為提升職教師范生對口就業率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職教師范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學改革;對口就業率
隨著職業技術教育愈來愈受到重視,中職師資的培養便顯得尤為重要。職教師范生是中職學校教師的重要培養模式。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進行職教師范生的培養,希望能為中職教育輸出更多的優秀師資。然而,職教師范生的從教傾向并不高,對口就業率偏低。很多職教師范畢業生畢業后不愿意到中職任教,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職教師范生對職業技術教育教師職業認知不足,職業認同較低,職業期待缺乏。在當前職教師范生對口就業率偏低的情況下,如何有效地鼓勵和引導職教師范生從事職業教育工作成為當務之急。因職業認同、職業認知等是影響職教師范生是否愿意從教的重要內在因素,故提升對口就業率著重是要提升職教師范生的職業認同感和職業認知。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體現著大學生全面綜合能力和職業素養,影響著大學生未來職業選擇與發展。《職業生涯規劃》是高校公共必修課之一,對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引導及其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如何通過對該門課程進行教學改革,以達到提升職教師范生對口就業率的目的有著較高的研究意義。
1 職教師范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
1.1 授課內容千篇一律,沒有專業針對性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作為大學生全校性的公共必修課,通常由高校學生工作部門牽頭成立教研室,對全校的課程進行統一指導,統一備課,不同專業學生接受同樣的模式化的教學方式和內容,這樣的教學模式忽略了專業特征上的差別,使得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無法建立在專業的基礎上進行,這可能導致該門課程無法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在所學專業基礎上進行職業規劃。
1.2 課程教學沒有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目前,高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授課均以課堂理論知識授課方式為主,少有實踐課程。主要以基礎知識為主,如:如何撰寫職業生涯規劃書等,沒有設置或極少設置實踐課時,使得課程稍顯單調乏味,學生學習興趣較低。缺乏了實踐環節,學生的知識面僅僅停留在課本,并未能將所知、所感、所想運用于實踐,這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同時也不利于學生職業期待、課程期待的提升。
1.3 缺乏對學生職業認同的引導與培養
對于大學生而言,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導學生對自己日后的職業選擇、職業發展等進行合理規劃,認清自己的職業傾向,最終幫助他們樹立職業理想,實現職業目標的課程。但目前多數高校開設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沒有對學生專業的職業認同進行引導與培養的授課內容,這可能對學生的專業認同、專業自信、專業學習等無法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最終不利于學生的專業對口就業率的提升。
1.4 缺乏對專業前景的分析引導
《職業生涯規劃課》一般在大學一年級開設,絕大多數大一學生在進高校之前沒有自己所學專業或行業進行相關的了解。職教師范類專業大一時期開設的課程多為基礎課程,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了解并不充分,甚至有部分同學只是想當然地解讀自己所學的專業,在這樣的情況下做出的職業生涯規劃,往往會出現與自己所學專業無關的情況,從而在整個大學學習過程中對自己所學專業前景存在質疑,有些甚至比較悲觀,致使專業知識學習消極,對自己的努力方向和職業理想模糊不清。
1.5 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缺乏專業性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團隊一般由學工部門相關人員、高校輔導員構成,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較少。要想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服務,需要有豐富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理論知識及相關的專業學習背景。學工部門工作人員及輔導員,來自各個專業背景,他們雖然都有著豐富的學生管理經驗,但大部分對職業生涯規劃教學知識掌握還不足,缺乏專業性。
2 職教師范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
2.1 在專業基礎上進行課程設計,提升職業認知
針對職教師范生的專業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設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將授課內容與職教師范專業內容相融合,如:增加職教師范專業前景分析等內容。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引導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職業認知,澄清學生自我期待、課程期待、專業期待,為學生樹立職業理想形成良好基礎,有利于提高職教師范生對口就業率。
2.2 增加實踐課時,提升實踐能力
在課堂理論教學的同時,可以設置一定量的實踐課時。實踐課時的設置與增加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在能力提升的同時也能增加對專業的認知及職業反思,進而更深層次地對自己的職業規劃進行思考。例如:職教師范生入校后,雖一直在學習職教師范專業知識,但并未真正接觸中職教學與管理。在職業生涯規劃課中,設置部分實踐課程用于組織學生到中職院校實地參觀、與中職教師座談、與中職學生直接溝通交流等,可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和感受到所學專業在實際中的工作情況,提升職業認知和職業認同。
2.3 利用第二課堂,創新課程考核方式
第二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式。它將學生的學習場所從教室內轉向教室外,有助于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有選擇性地引入第二課堂,創新《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考核方式,讓課程考核多元化,促使學生更多地通過各類平臺全面提升自我,形成自己的思考模式,激發學生的課程學習興趣。
2.4 引導學習職教師范生成功案例,提升職業認同
成功案例可以讓人受到鼓舞,并產生希望。在授課內容中,增加成功的職教師范生案例學習內容,能在學生心中形成榜樣效應。這將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職業自信,提升職業期待,強化職業動機。同時,所學專業的成功案例,更能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專業的成功是可以實現的,有利于學生職業理想的形成。
2.5 優化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團隊,提升指導服務能力
為滿足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多樣性、個性化的需求,高校需不斷優化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師資。對外可不斷招聘有專業背景的教師,充實教師團隊;對內可不斷對校內教師進行培訓,提升校內教師專業性。同時加強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重視與管理,為課程的開設提供條件,不斷優化教師團隊及教學環境,使學生能夠得到更好地指導服務。
3 結語
職教師范生是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重要來源,提升其對口就業率是提升中職學校的師資力量的重要途徑之一。職業生涯規劃對于學生整個學習和工作過程都極為重要。《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正是為了服務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需求而開設的一門課程,從學生出發,從專業出發,進行有針對性的課程教學改革是提升學校課程教學水平、提升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服務能力、提升學生職業素養、提升對口就業率等方面的切實需要。
參考文獻:
[1] 鄢彩玲.德國職業課程對職教師資培養的影響分析[J].職教論壇,2019(08).
[2] 王繼平,唐慧,杜嘉旭.職教師范生入職困境探析[J].職教論壇,2014(12).
[3] 趙梓丞,曹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6).
[4] 容華.職教師范生職業性向的內涵、特征及培育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19(34).
[5] 周昊昊,章春筱,張棉好.基于扎根理論的職教師范生從教意愿影響因素模型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8(25).
[6] 胡重慶.職技高師院校職教師范生培養的困境及化解策略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03).
基金項目:廣西科技師范學院2017年度校級本科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提升對口就業率的職教師資專業‘全程式培養模式實踐研究”(編號:2017GKSYJGA05)。
作者簡介:譚麗娟(1987—),女,壯族,廣西來賓人,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學生管理、職業教育。
(作者單位:廣西科技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