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建樹 張茂榮 劉碩
摘要: 網絡的發展帶給人們方便與快捷,但是當代大學是過度對網絡依賴的情況卻愈發嚴重。當代大學生作為網絡的使用的“主力軍”,在享受網絡帶來的便利同時也出現了網絡成癮的問題,本文以當代大學生網絡成癮的現狀,探討網絡成癮的危害與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幫助大學生走出網絡成癮,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網絡成癮
信息時代的高速的發展推動著整個社會的創新與進步,網絡已經成為當今社會人們生活學習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當代大學生使用網絡頻繁,形成了無“網”不歡的局面,一些大學生使用網絡的時間日均超過9-10個小時,大大占據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空間,嚴重的影響了當代大學生身心健康,妨礙了學生學習文化知識提升自身業務水平的發展,對我國培養高質量人才百害而無一利。因此當代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問題不應再被忽視,而是應當引起重視,引起學者與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一、當代大學生網絡成癮的現狀與危害
網絡成癮又被稱為“互聯網成癮綜合癥”,是指人們網絡使用時間超過了正常網絡使用時間范疇,網絡使用的行為與工作學習無關,無法自我約束上網行為,利用網絡虛擬空間逃避現實,導致自身的工作學習以及自身健康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的行為。
當代大學生網絡成癮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分別是網絡游戲成癮、網絡信息成癮、網絡交易成癮、網絡交流成癮、網絡色情成癮。這些行為帶來的危害主要有:
1.網絡游戲當中,除大量消耗精力與時間外,這些網絡游戲往往伴隨有緊張的情節,長期處于高度緊張,容易造成當代學生的身體上的疾病,影響其正常的健康成長。
2.網絡信息成癮,會擠占獲得知識與職業技能的時間,同時,當代大學生價值觀、人生觀還未完全形成,辨別是非能力較弱,容易被煽動,會造成當代大學生缺乏被無良人員利用。
3.網絡交易成癮,會造成消費的非理性行為。由于網絡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圖片具有較高誘惑性,很多大學生通過網絡購物,但是很多消費又非理性,在缺少資金的時候會選擇“網貸”,當資金鏈斷裂的時候會誘發大學生犯罪,值得人們的警惕。
4. 網絡交流成癮,會讓當代大學生沉溺與網絡的虛擬交流溝通當中,在網絡中每一個人都是“完美”的,每一句話都是充滿了“包裝”,久而久之就使當代大學與現實社會脫節,喪失了與人面對面溝通的能力,變得孤僻、自負,出現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從而出現逃避社會的情況。
5. 網絡色情成癮,會讓當代學生出現扭曲的性價值觀。由于網絡為了博得眼球,往往會將一些行為與事情包裝成為另類、奇特的形式,以此達到人們“獵奇”的心理。當代大學生身心健康未發育完全,在辨別事物上往往缺乏堅定立場,長期網絡色情成癮會扭曲當代大學生對性的正確認識,長期沉溺會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二、當代大學生網絡成癮的主要原因
(一)自身原因
當代大學生多位90后的獨生子女,它具有他的優勢,追求個性與自我,接觸新鮮事物快,學習與思考能力強。但是,這類人群也有他的天然劣勢,那就是缺乏個人管理和自我約束能力,并且未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面對挫折與失敗缺乏面對的能力,往往選擇逃避和躲藏,尋求在網絡虛擬社會中尋找非現實快感。
(二)家庭原因
由于當代大學生獨生子女的緣故,父母往往將子女視為“小公主”、“小皇帝”,對孩子的很多行為聽之任之,缺少嚴苛管教,過度容易獲得往往導致了孩子驕傲自大、自負的心理。一些大學在上了大學之后父母只關心大學生的衣食住行,缺乏必要的溝通,缺少大學生心理成長的關注,當內心訴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往往要尋求網絡的代替,與父母溝通越來越少,在網絡泥潭中越陷越深。
(三)學校原因
大學校園強調自主學習的培養,高中階段高競爭局面在大學校園顯得緩和很多,導致很多大學生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識,對即將到來的就業壓力準備不足。同時,由于缺少正確的引導,很多大學生在畢業、學業遇到挫折時羞于尋求心理輔導,只能選擇逃避,尋求在網絡社會中的滿足,從而導致大學生沉溺網絡不能自拔。
(四)社會原因
我國對網絡的監管在近些年已經不斷完善,尤其針對未成年人的網絡環境的營造更是加大力度。然而,對于大學生網絡價值的引導和環境卻顧忌較少,大學生本質上已經屬于成人,有辨別是非與承擔責任的能力,但是其依然未完全形成完善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三、解決當代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對策
(一)大學生應主動提升自身素質 ,積極參加社會實踐
當代大學生應當從自身入手,制定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嚴格要求自己,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加強自我學習生活習慣的培養,注重社會實踐,弱化網絡的對生活的影響,將更多的時間與經歷用在現實生活當中來。
(二)重視家庭教育
重視家庭教育的作用,父母在關注大學生的衣食住行與學業發展的同時也應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多交流多溝通,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相互交換意見看法,關注大學生的心理發展,面對挫折與失敗應具有包容心態,多鼓勵多支持。
(三)加強學校教育
加強學校教育,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運用新媒體技術向大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網絡健康知識,引導大學生培養良好的網絡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做好心理輔導,同時加強對校園網絡的監管,對于出現網癮的大學生做到早發現早更正。
(四)營造優良的社會環境
社會應當重視大學生健康網絡環境的營造,對大學生的個人發展多提供一些機會與包容。減少虛假、色情、不良信息的發布,遏制不良“網貸”進入校園,加強對危害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行為進行監管,有關部門對散步色情、虛假信息的人員或團體加大處罰力度,凈化網絡環境,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劉桂芬,黃小流。大學生網絡成癮及對策研究 [J] .改革與戰略 , 2004(9):34 -36.
[2]殷建中,互聯網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及對策 [M] .成都 :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 20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