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郁徽
摘 要:快消經濟時代,將語言學翻譯理論和國際農產品市場拓展巧妙結合,有助于我國農產品拓展國際市場。介紹了農產品市場拓展中的語言學翻譯語際轉化過程,分析了基于農產品市場拓展轉化的語言信息傳遞,以指導語言學翻譯實踐和促進農產品國際貿易發展。
關鍵詞:快消經濟時代;農產品;市場拓展;翻譯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08-0046-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7 ? ? ? ? 文獻標志碼:A
中國加入WTO后,農產品貿易快速增長,貿易依存度也在不斷提高。在世界農產品市場關聯度日趨緊密的形勢下,境外貿易和境內貿易彼此連接,中國農業面臨的國際競爭日益加劇。國際農產品市場拓展需要借助貿易“春風”,更好地統籌利用市場資源。在后過渡期,中國成為世界農產品市場開放程度最大、關稅總水平最低的國家,在農產品國際競爭力方面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在快消經濟時代,打通國際農產品市場拓展關卡,需要借助語言學翻譯研究的成效。
現代語言學中,人們把人類語言的普及性看法作為語言翻譯的普遍特征來源。在非親屬語言和親屬語言之間翻譯不能依據巧合,而是應該把握不同語言語種之間的關系,將生活經歷、社會歷程、文化背景等作為人類共同的溝通方式[1]。翻譯學是一門綜合學科,其獨特理論與其他學科融合形成了社會學科。農產品拓展國際市場需要語言學翻譯研究作為輔助力量。翻譯學從不同社會學科中汲取有用部分組成獨特體系,連接眾多學科,成為快消經濟時代農產品市場拓展的原動力之一。
1? 語言學翻譯語際轉化過程
1.1? 語際翻譯轉化過程中的等量關系
翻譯是一種語言和語言之間的承載信息轉換,基于人的認知和社會體驗發展規律,將語言承載的信息從一種語言轉化到另一種語言。翻譯是將比較科學的語言種類和社會實踐相連接的過程。用語言學的理論試圖連接兩種不同的文化,是所有語言學研究者致力于達到的目的之一。
從翻譯學研究的不同側面找到農產品市場拓展中的語際轉化規律,首先要找到語言轉化和提升的邊界,然后以語言學觀點加以說明。翻譯涉及不同語言的轉化過程,翻譯轉化有可能一脈相承,但在轉化時概念等值的約束和標準可能產生細微差別。國際農產品市場拓展,需要準確把握農產品供需趨勢。必須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做好兩種資源之間快速轉換。在了解全球谷物農產品貿易量占總量比重的基礎上,才能夠更好地完成貿易交換。
基于語言學翻譯的貿易交換,正是解決全國谷物貿易量和生產總量之間不平衡關系,促使兩者相互調度的一種方法。在小麥、稻谷、大豆、棉花、玉米、可食用糖等貿易中,世界糧食供給主要依賴于各國生產,而生產交換關系既可以通過貨幣來連接,也可以通過貿易自由轉換。基于語言學翻譯找到語言不同翻譯階段概念值的對等關系,將一種語言所代表的哲學和交換數量,與另一種不同語言來源的語言進行交換,可能會產生差異,而這一轉化過程也是翻譯者盡可能平衡差異的過程。
1.2? 語際翻譯轉化的邏輯嚴密度
現代社會節奏非常快,經濟發展階段進入到快消階段,農產品貿易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為改善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出口逆差的局面,促進中國經濟和社會穩定,要在提升中國農產品競爭力的同時,盡可能多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并闡明中國農產品內涵和分類。中國農產品的內涵、分類以及農產品本身內容,將決定農產品市場拓展的國際競爭力。而在解釋的基礎上,可能涉及質量、價格、信譽、品牌、競爭數據等一系列的具體元素。
在語言翻譯和國際文化交融的過程中,得出一個信息單元和其他語言含義組成部分之間的聯系,有可能反饋其在深層次語法結構中的含義。通過不同的轉換與深層次結構所產生的若干表層結構,將成為語言翻譯轉化最切合實際的翻譯基礎。不同的句子經過轉換可能得出不同結論,而使用同一基礎的語言符號有可能生成多個不同翻譯結果。這些翻譯結果是國際農產品市場拓展和貿易轉化時必須考慮的內容。孤立的一句話可能并未結合語境,而語言學翻譯要求在翻譯不同句子時盡可能掌握兩種語言的差異,翻譯者應予以完善和處理。
2? 基于農產品市場拓展的語言信息傳遞
2.1? 拓展語言信息傳遞的轉化層次
快消經濟時代,農產品貿易對農產品競爭指數數據要求極高。為了適應國際農產品貿易發展的需求,國內農產品市場拓展需要考量品牌效應、市場需求能力、生產經營能力之間的匹配。在價格競爭方面,如果想要使農產品市場拓展具備優勢,不能把畜牧業、禽類、水資源、園藝等各種資源作為農產品的唯一優勢。應了解國際需求,基于農產品市場拓展的國際需求,開拓國內農產品發展新思路。
為了在翻譯交際過程中表達出不同層次的意義,適應農產品市場,并拓展不同層次的需求。在翻譯交際語法和翻譯功能對等原則的前提下,翻譯所傳遞的信息必須達到等效作用。翻譯和翻譯之間的概念和語言承載體是單詞。
基于語言學翻譯理念進行語言信息傳遞是有層次的概念類型,其主體既包括詞組,更包括對于翻譯篇章的適應性。農產品市場拓展中的翻譯適應性將會對市場滿足和農產品競爭優勢有所幫助。翻譯者要考慮傳統因素影響的國際農產品市場波動性,使翻譯結果適應市場快速變動的發展需求,從而拓展農產品翻譯需求空間,并打通農產品市場之間的渠道,穩定農產品價格增長幅度。
2.2? 提升語言對比起點
語言學翻譯理論類似于化學學科的元素排列規律,翻譯工作者掌握了基礎的語言學翻譯理論,針對于不同語種轉化可以達成思維和語言編輯的轉化。事物的主體和事物之間相互關聯,有可能在不同時間和地點發生有條件的變化。翻譯學理論和規律強調詞、句子、段落、篇章之間的因果關系。在農產品貿易拓展過程中,通過深入對比可以發現原有被翻譯語言和翻譯結果語言在語言結構、從屬句子關系、修辭手段等各方面的差異和相同點。
為了提高翻譯者在翻譯工作中的語言分析能力,要考慮到不同單詞和不同語句在語言對比起點方面的差異。翻譯者掌握農產品市場拓展環節相應領域內專業語言學翻譯知識和理論后,還應掌握業界常用的翻譯習慣和遣詞造句習慣,并能夠運用一些具有特殊象征意義的修辭手法潤色整個句子。這樣翻譯的語言自然能夠站在更為專業的高度。只有站在更高起點上進行語言翻譯結構的解釋和轉換,才能使農產品市場拓展中一些較為生僻內容的翻譯變得游刃有余。
3? 結束語
將語言學翻譯理論和快速消費時代農產品市場拓展相結合,照顧到翻譯過程中不同語言的共性并求同存異,將對局部知識的概括和認知與翻譯實踐技巧結合,通過理論層面加以佐證,對于指導不同語言翻譯實踐具有指導意義。為推進中國農產品市場拓展和了解國際農產品貿易發展趨勢,結合語言學翻譯理論開展實踐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徐兵,邱芳.基于消費者選擇和產品平均新鮮度的生鮮農產品兩階段定價研究[EB/OL].[2020-04-0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1.1738.t.20200408.0918.002.html.
(編輯:郭?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