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馨藝
【摘要】河南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長期以來引領推動著中華文明的發展進步。近年來,聚焦加快構筑全國重要的文化高地這一戰略目標,圍繞“老家河南”品牌,河南雖然在提升中原文化在全國的影響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對優秀文化資源挖掘不夠、各文學藝術門類發展不均衡、文化產業發展相對滯后、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不多等問題也十分突出,針對這些問題,結合河南實際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對于切實提升中原文化在全國的影響力十分必要。
【關鍵詞】中原文化;文化品牌;影響力;提升;對策建議
近年來,河南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方向,以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加快構筑全國重要的文化高地為載體,立足中原文化優勢,著力打造了一批具有河南特色、中原風格、中國氣派的文化品牌,積極推動河南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不斷提升,為實現中原更加出彩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良好的文化條件。
一、當前河南省重要文化品牌的基本情況
(一)歷史文化方面
自2006年以來,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新鄭隆重舉辦,吸引大批海內外華人前來尋根拜祖,同期還舉辦了投資貿易洽談會、文化活動周等經貿文化活動,取得了良好效益。嵩山論壇從2012年至今舉辦了7屆,以“華夏文明與世界文明對話”為主題,搭建了世界多元文明的對話交流高端平臺,在世界頂級學術圈中具有一定影響力。由河南衛視打造的鑒寶類大型文化綜藝節目《華豫之門》,自2004年開播以來,收視率穩居全國衛視同時段前八位,被業界稱為鑒寶節目的“最高法院”。
(二)民俗文化方面
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自2009年起已舉辦11屆,通過清明民俗、旅游演藝、特色文化藝術精品展等數十項活動,全面展示開封市作為“中國清明文化傳承基地”的豐厚資源。淮陽太昊陵廟會于每年農歷二月二日至三月三日期間舉辦,最高峰時單日客流量達到82萬,被評為“全球單日朝拜人數最多的古廟會”。浚縣正月古廟會貫穿于每年的整個農歷正月,被公認為“華北第一古廟會”。寶豐馬街書會被譽為“中國十大民俗”之一,每年到會藝人1000多名,聽書人次達20多萬,在搶救、保護、傳承和發展傳統曲藝文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功夫文化方面
中國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自1991年開始舉辦,以“以武會友,共同進步”為宗旨,推動中華武術傳統文化進一步發揚光大。中國焦作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自1992年開始舉辦,是目前國際公認度最高的太極拳賽事。河南衛視打造的大型武術娛樂欄目《武林風》自2004年開播以來,迅速成長為中華武術娛樂欄目第一品牌,為中華武術走向世界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四)城市文化方面
WDG中國(鄭州)國際街舞大賽從2013年開始已舉辦7屆,是唯一官方主辦,中國第一、亞洲最大、世界第二的國際街舞賽事。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和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兩項國家級節會均始辦于1983年,通過文化交流、賞花旅游、經貿會展、體育休閑活動,打響了“菊香水城、宋都開封”和“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城市品牌。天鵝之城——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從2017年至今已舉辦2屆,精彩呈現了來自50多個國家、千余名攝影家的近3000幅佳作,擦亮了“黃河三門峽·美麗天鵝城”的城市形象。
(五)文學藝術方面
中原作家群論壇自2010年以來已舉辦3屆,就河南籍代表作家的創作成就、影響、地位、發展方向等問題進行研討,擴大了河南作家的影響力。黃河詩會自1986年以來已舉辦21屆(今年8月16日—19日將舉辦第22屆),是迄今為止全國文學界持續時間最長、影響范圍較廣的文學活動。中國豫劇節每三年舉辦一屆,至今已舉辦4屆,配套的中國豫劇優秀劇目北京展演月已連續舉辦3年,全面展示了豫劇藝術的獨特魅力和發展面貌,促進了豫劇事業的繁榮興盛。河南衛視打造的戲曲文化綜藝節目《梨園春》是中國電視界最早的戲曲欄目,自1994年開播至今長盛不衰,25年來共計播出1000多期,被世界紀錄協會認證為“持續播出時間最長的中國電視戲曲節目”。“根親中國”微電影大賽起步于2015年,面向全世界華語電影人征集微電影、微劇本、微紀錄、微動畫、音樂MV、網絡電影等作品,在每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期間舉辦頒獎盛典,搭建起了全球華人親情互動的影視平臺。
(六)文化產業方面
中原文化旅游產業博覽會去年舉辦了首屆活動,以“創新、融合、共贏、發展”為主題,搭建中原經濟區文化旅游產品展示、研發、交流、交易的綜合平臺,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城市約1000家企業參展。三門峽黃河文化旅游節從1994年至今已舉辦25屆,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經貿、文體、旅游活動,促進了當地文化旅游產業快速發展。信陽茶文化節從1992年開始至今已舉辦27屆,促進了國內外茶業高新技術的交流與合作,為信陽實現由茶資源大市向茶產業強市跨越奠定了基礎。
二、當前河南省文化品牌建設中的主要問題
(一)挖掘優質文化資源還不夠深入
河南的漢字文化、元典文化、姓氏文化、根親文化、古都文化、詩詞文化、戲曲文化、功夫文化、農耕文化、紅色文化等博大精深,都是中華文化的寶貴資源,但是很多優質文化資源還處于沉睡之中,因此我們應當加大發掘力度,打造一批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動文化資源優勢向文化發展優勢轉變。
(二)各文藝門類發展還不夠均衡
當前,河南省各文藝門類存在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特別是影視發展比較薄弱。應當大力扶持影視行業發展,在整合資源要素打造影視全產業鏈條上狠下功夫,進而打造河南省影視文化品牌。
(三)新的文藝形態發育還不夠成熟
河南省新的文化形態和文化業態發育滯后,缺乏能夠反映時代發展、弘揚時代風尚、引領時代潮流的文化品牌。應當探索打造新興文藝領域的文化品牌,做到“反彈琵琶”,帶動河南省網絡文化繁榮興盛。
(四)文化產業實力還不夠壯大
目前河南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僅為3.01%,與全國4.23%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存在文化和科技的融合程度較低、文化創意和經營人才匱乏、文化創意水平不高等問題。應當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牽引,不斷優化文化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培育更多有實力、有競爭力的文化市場主體,為打造過硬文化品牌提供強大的產業支撐。
(五)品牌運作機制還不夠完善
河南省在打造文化品牌中,通常采取黨委和政府主辦、財政資金投入、體制內運作的方式,導致參與度、知曉率、影響力有限。應當切實轉變思想觀念,拓展國內國際視野,整合國內國際資源,采取市場化、專業化、規范化的運作模式,實現黨委和政府的宏觀指導與職業團隊、專業公司運作的有機結合,發揮好社會企業和市場的作用,激發出文化品牌的內生動力。
三、打造河南省文化品牌的建議
(一)積極爭取全國性文化活動落戶河南
近年來,河南省先后成功舉辦了中國雜技金菊獎、中國攝影金像獎等全國性重大文化活動,借助全國文藝家協會在河南設立的采風創作基地,邀請國內外優秀作家藝術家到河南采風、交流、研討,把全國文藝資源和目光吸引到河南、聚焦到河南。
(二)著力打造具有比較優勢的文化品牌
一是打造國際功夫文化周。建議打造國際功夫文化周,通過組織學術論壇、功夫表演、競技比賽、功夫電影評獎等系列活動,推動功夫文化的傳播交流普及,把中國功夫打造成為繼長城、熊貓之后的第三張中國旅游名片。
二是弘揚豫劇文化。豫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建議進一步提升活動規格,豐富活動內容,除了組織專業院團進行精品劇目展演和評獎之外,還要舉辦戲迷擂臺賽,吸引廣大戲迷展示戲曲才藝,厚植豫劇藝術的群眾基礎。同時,舉辦座談研討、道具展銷、教育培訓、劇本創作等系列活動,弘揚豫劇文化。
三是打造國際魔術藝術盛典。平頂山市寶豐縣由于民間魔術文化群眾基礎深厚,被中國雜技家協會命名為唯一的“中國魔術之鄉”,形成了叫響全國的“寶豐魔術文化現象”。建議在寶豐魔術文化節的基礎上打造國際魔術藝術盛典,搭建一個面向世界的魔術展示采購的平臺、中外魔術交流學習的場所,培養魔術人才,推動魔術事業繁榮、魔術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四是打造杜甫詩歌文化大會。近年來,杜甫故里鞏義市深入挖掘杜甫詩歌的文化積淀,誦詩念詞成為全市新風尚。建議依托這一資源,著力打造杜甫國際詩歌文化大會,舉辦學術論壇、音樂詩會、知識競賽、文藝匯演、民俗展演、祭拜儀式、主題出版等活動,并在節會期間頒發杜甫文學獎,促進現實主義題材文學創作。
(三)探索打造新興文藝領域的文化品牌
一是打造網絡文化活動品牌。建議策劃舉辦網絡文學大賽,促進河南省網絡作家與全國網絡作家的交流互鑒,鍛造網絡文學豫軍;舉辦文旅短視頻大賽,強化與全國知名新媒體平臺的戰略合作,通過短視頻推廣河南文旅項目;舉辦網絡才藝大賽,鼓勵網友在網上秀才藝、展形象,共同講好出彩河南的故事、講好出彩河南人的故事,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
二是打造影視文化活動品牌。建議一方面舉辦影視重點創作項目選題策劃會,邀請全國乃至世界一流制作團隊參與,發揮省級影視引導基金撬動作用,打造既叫好又叫座的影視作品。另一方面策劃打造影視產業高端論壇,邀請影視行業協會組織、頭部企業和專家學者問診把脈,認真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推動河南省影視產業發展進入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趙學通.弘揚中原根親文化 提升河南影響力[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12,29(03):98-101.
[2]岳熙.中原文化上演穿越“新劇”[J].決策探索(上半月),2012(02):18-19.
[3]王少安.論提升中原文化影響力[N].河南日報,2012-04-18.
[4]豫促文.播撒文化陽光 弘揚豫劇精粹——第三屆中國豫劇節綜述[J].協商論壇,2014(05):15-17.
[5]沈思.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文化品牌[J].人民論壇,2018(01).
(作者單位:鄭州財經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