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洋
關鍵詞:智慧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建設
摘 要:文章介紹了智慧圖書館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智慧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建設的實踐方案,提出了相關的建議,以期為智慧圖書館建設提供參考與借鑒。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5-0096-02
目前,“互聯網+”技術、RFID技術、云計算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大數據技術等先進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圖書館閱讀服務工作中,提高了讀者的滿意度,推動了智慧圖書館的建設進程。
1 智慧圖書館的概念
智慧圖書館是一種新型圖書館服務管理模式,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發展,智慧圖書館服務模式日益完善[1]。從組合結構看,智慧圖書館的核心資源是館藏資源,其所依托的技術主要包括“互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VR技術、RFID技術和大數據技術,在這些技術的支撐下,圖書館服務管理模式得到了創新,智慧圖書館在“以人為本”理念的指導下,開展智慧化的管理和服務工作,實現了人與物、人與人之間的相連,滿足了讀者的多元化閱讀需求。智慧圖書館屬于較大規模的信息服務平臺,沒有嚴格的時空限制,使用便利,分布合理,能夠為讀者提供優質的閱讀體驗,如:讀者在智慧圖書館利用VR設備能夠漫游虛擬世界,體驗書中的情境。此外,基于物聯網、云計算、智慧化設備的智慧圖書館不僅能簡化圖書借閱流程,提高館員的工作效率,節省人力、物力,拓寬服務范圍,還能為讀者提供快捷便利的信息查詢和閱讀等綜合服務,提升館藏資源利用率[2]。
2 加強智慧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建設
2.1 優化智慧圖書館管理模塊
從整體結構看,智慧圖書館管理模塊主要包括智慧學習模塊、智慧經濟模塊和智慧移動模塊。智慧學習模塊包括館藏紙質資源、數字資源、視頻及音頻等,承擔著資源庫的職能,讀者能夠在該模塊獲取所需資源。智慧經濟模塊是智慧圖書館信息系統的基礎保障,能夠對大量的網絡數據進行分析與挖掘,對館藏資源進行全方位監控,并向讀者精準推送相關信息,保護圖書館的專利,維護知識產權,優化圖書館的管理結構。智慧移動模塊是以館內屏幕為載體,通過啟用后臺系統將館藏資源與相關服務信息投放在屏幕上供讀者瀏覽。同時,智慧移動模塊還發揮著移動客戶端的作用,能對館藏信息進行及時推送。智慧圖書館可利用三網融合的契機,構建科學的圖書館虛擬閱讀空間,提高數字閱讀的效果。三網融合是指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通過技術改造實現高層業務應用的融合、網絡的互聯互通、資源的共享,能夠為用戶提供語音、數據和廣播電視等多種服務。三網融合有助于促進網絡建設的發展,推動網絡資源的整合,延伸網絡空間。智慧圖書館可在虛擬閱讀空間搭建完善的三維模型,將書籍信息以圖、文、聲等方式納入模型中,為讀者提供虛實結合的閱讀體驗[3]。例如,圖書館可根據唐朝大明宮的相關圖書搭建三維模型,提升讀者的閱讀體驗;讀者在閱讀數字書籍的同時,能跟隨模型中的圖畫展覽、聲音講解和文字解釋及視頻,游覽盛唐時期的大明宮。
2.2 發揮虛擬現實技術的作用
虛擬現實技術即VR技術,VR是Virtual Reality的縮寫,是一種能夠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技術,它利用計算機生成一種交互式的三維動態視景,其實體行為的仿真系統能夠使用戶沉浸到該環境中。該技術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起初發展較為遲緩。到20世紀80年代,VR技術已發展為較成熟的技術體系。進入信息時代,虛擬現實技術發展更為迅速,已被廣泛應用于計算機、教育、管理、信息與情報等學科領域。虛擬現實技術是一項綜合集成技術,涉及計算機圖形學、人機交互技術、傳感技術、人工智能等領域,能夠為讀者提供良好的閱讀體驗。目前,虛擬現實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圖書館服務管理工作中,既促進了數字資源的共享,也為讀者提供了較好的閱讀體驗。從基本定義看,VR技術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視角下的VR技術是傳感技術與計算機圖形技術、高分辨率圖文顯示技術的有機組合。從結構層次看,虛擬現實技術系統主要分為三層:第一層為輸入輸出設備層,該層的重要輔助設備包括顯示器、頭部跟蹤系統設備和立體耳機等。第二層為虛擬化環境與軟件系統層,該層能夠具體描述虛擬環境的結構及其動態特征與交互規則。第三層為計算機系統與外部設備層,該層的主要設備包括圖形設備與聲音合成設備。廣義視角下的VR技術主要是運用計算機技術創建三維環境,對真實的或想象的世界進行模擬,以實現三維可視化。用戶既能享受模擬環境帶來的感官刺激,也能與虛擬世界的物體進行交流,體驗身臨其境的感覺。
從VR技術系統的結構類型看,該系統分為四種類型:一是桌面型VR技術系統。該系統是以計算機或簡易的圖形工作站為主要支撐設備,圖書館可利用計算機顯示器的一個窗口,為用戶體驗虛擬世界提供便利。二是沉浸式VR系統。該系統包括投影儀VR系統、遠程化VR系統和頭盔式VR系統。與桌面型VR技術系統相比,沉浸式VR系統的體驗交互效果更好,能夠為用戶提供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與觸覺等多重感官的良好體驗,交互虛擬環境也更逼真、生動。三是增強版VR系統。該系統又名增強現實化VR系統,能夠將虛擬環境與現實環境相疊加,達到虛實結合、虛中有實、實中有虛、亦真亦幻的效果。四是分布式VR系統。該系統是將VR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能夠有效連接不同位置、不同區域內的多個用戶,在共同的VR環境下實現信息的交互與共享。
從虛擬現實技術在智慧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建設的應用價值看,該技術能夠滿足圖書館事業的發展需求。圖書館是保存、傳承、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場所,其主要業務包括文獻收集、整理、收藏和借閱。信息時代,在文獻收集方面,圖書館需要借助信息技術對各種有價值的文獻資源進行收集和提取;在文獻整理方面,圖書館需要根據文獻內容進行分類、編目,做好主題標引;在文獻收藏方面,圖書館需要根據館藏原則,設置不同的書庫,按照圖書分類法做好圖書排列、清點、保護等工作;在文獻借閱方面,圖書館需要積極提高數據檢索、查詢、導讀、借閱和歸還等服務的質量,滿足讀者的多元化閱讀需求。傳統紙質圖書已無法滿足廣大讀者對海量信息資源的閱讀需求,因此,圖書館運用VR技術建設智慧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平臺是優化圖書館服務體系和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的最佳選擇。智慧圖書館不僅能保存大量的傳統文化資源,對這些資源進行智能化的收藏、整理與保護,還能延伸圖書館的服務功能,滿足讀者的多元化閱讀需求。圖書館基于VR技術構建智慧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平臺,有助于促進圖書館事業的持續發展,發揮自身的社會教育功能,滿足民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智慧圖書館打破了傳統圖書館的管理模式,推動了圖書館間的溝通、交流及合作,實現了資源的優勢互補。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很多高校圖書館積極建設智慧圖書館,借助VR技術實現了互聯互通,有效推動了館藏資源的互補與共享[4]。
3 結語
綜上所述,圖書館應不斷優化智慧學習模塊、智慧經濟模塊和智慧移動模塊,完善服務管理體系,加強智慧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建設,提高服務質量,滿足讀者的多元化閱讀需求[5]。同時,圖書館應充分發揮虛擬現實技術的優勢,構建良好的閱讀空間,優化館藏資源體系,完善圖書館的虛擬漫游系統,推動圖書館事業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鄔偉.智慧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建設的探索分析[J].中文信息,2018(6):18-19.
[2] 鄭小紅.智慧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建設研究:以茂名市圖書館RFID項目建設為例[J].決策與信息(中旬刊),2016(12):185-186.
[3] 蔡璐,徐凱.數字圖書館云平臺建設研究:以湖南圖書館微信云平臺建設為例[J].電腦與信息技術,2019(4):51-53,56.
[4] 周春輝,楊麗坤,張淑君.大數據時代下的高校智慧圖書館服務創新研究[J].造紙裝備及材料,2021(2):24-26.
[5] 杜楊芳,劉嶠,曹阿成.VR技術支持的智慧圖書館服務模式研究[J].蘭臺內外,2021(10):45-48.
(編校:孫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