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吉福
【摘 要】如今建設工程質量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工程質量檢測機構健康發展至關重要。文章探索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的基本情況、發展現狀及生存問題,提出了工程質量檢測機構未來發展的反思,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發展現狀;生存問題;反思
0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基礎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工程質量檢測行業自20世紀80年代發展至今,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行業規模變得越來越大,工作類型由單一的建筑原材料質量檢測發展到地基基礎工程檢測、主體結構工程檢測、鋼結構工程檢測、建筑幕墻工程檢測、建筑節能檢測、室內環境檢測、建筑物附屬設施安裝工程檢測、橋梁工程檢測、市政工程檢測、人防工程檢測、消防工程檢測、防雷檢測、園林綠化工程檢測等綜合領域,工程質量檢測市場化概念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走向成熟。如今建設工程質量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尤其是住宅質量更是社會各界人士關注的焦點,因此,工程質量檢測機構如何健康發展至關重要,而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發展現狀和生存問題更是當前的突出問題,值得我們反思。
1 工程質量檢測機構基本情況
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一個新時代,工程建設規模快速擴大,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發展迅速,體現在數量不斷增多,規模不斷擴大,人員素質不斷提高,儀器設備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質量管理水平不斷得到加強,檢測綜合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目前,全國住建系統內各類工程質量檢測機構有近1萬家,而截至2019年底,廣西的工程質量檢測機構共有331家,其中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總部190家,異地試驗室141家,全區工程質量檢測機構共有從業人員10 319人。2019年,廣西建筑業總產值約為5 400億元,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總收入約為27億元。目前,廣西已經形成覆蓋面廣、涉及面全的工程質量檢測網絡。
2 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發展現狀
工程質量檢測行業是一個政策性和地域性很強的行業,政策性導向直接影響工程質量檢測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工程質量檢測機構隨著國家和地方出臺的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辦法、規定及技術標準規范不斷更新和提高而得到不斷發展。目前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的發展可歸納為以下6個方面。
2.1 工程質量檢測機構民營化程度越來越高
2005年11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141號令《建設工程質量檢測管理辦法》,明確了檢測機構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介機構,檢測機構不得與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以及所檢測工程項目相關的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有隸屬關系或者其他利害關系。將檢測機構中介化、企業化,檢測機構與主管部門脫鉤,形成政府監管市場、企業公平競爭的格局。因此,隨著工程質量檢測市場的開放和企業體制的不斷改革,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發展至今,民營檢測機構數量已經占據超過60%,民營化程度越來越高,而且在經濟實力、競爭能力、檢測能力、機構規模、技術力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得到較大增強,尤其是一些綜合實力較強的檢測機構在企業文化建設上重視程度越來越高。
2.2 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管理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
隨著對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管理手段的不斷提升,運用信息化手段是科學管理工程質量檢測機構一項長效管理機制,因此,全國各地均不同程度地建立“建設工程質量檢測監管信息系統”,將檢測機構納入統一的網絡平臺進行管理,確保檢測數據和結果的準確性、公正性、安全性、真實性和可靠性。在實施信息化系統管理方面,廣西取得的成效非常明顯,包括檢測數據上傳、樣品唯一性標識、檢測不合格項目閉合及微信“微監督”等信息化手段均走在全國前列。目前,全國各地的工程質量檢測機構均不同程度地使用計算機檢測管理系統,而廣西建筑材料類檢測機構采用了檢測數據自動化采集系統,地基基礎類檢測機構靜載檢測的方案、數據、現場照片和檢測報告已全部實現實時上傳。通過檢測管理軟件的使用,有效提高了檢測工作效率,提升了檢測機構的整體技術和管理水平。同時,還建立了遠程監控制度,通過遠程監控手段,對檢測機構的檢測試驗過程進行視頻監管,達到及時發現并處理問題的效果,進一步提高了檢測監管效能,促進了工程質量檢測管理水平的提升。
2.3 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監管體系越來越健全
對工程質量檢測機構實施科學有效的監管,建立完善的監管體系非常重要,目前我國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的管理主要采用企業內部自身管理和政府監管相結合的方式,企業內部主要是根據國家和地方的相關法律法規和管理規范規程、《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第163號)、《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能力評價 檢驗檢測機構通用要求》(RB/T 214—2017)等進行管理。政府監管主要是通過檢測監管管理機制建設和檢測能力監督機制建設、飛行檢查(監督檢查)、網上檢查、能力驗證等方式進行管理。就目前廣西對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的管理,政府監管主要針對行業特點及發展情況與問題,創新工作方法,而制定出臺相關管理制度是工程質量檢測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近年來,廣西相繼出臺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信息管理辦法》(桂建質〔2015〕22號)、《關于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不合格項目閉合處理規定的通知》(桂建發〔2017〕3號)、《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樣品唯一性標識實施細則》(桂建發〔2017〕5號)、《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關于批準發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檢測項目一覽表和工程量計算規則的通知》(桂建質〔2017〕48號)、《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關于加強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異地試驗室管理工作的通知》(桂建發〔2018〕6號)等,為確保廣西檢測行業健康、規范、有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通過飛行檢查(監督檢查)強化了對檢測機構的監督管理,有效地治理了弄虛作假等違法違規現象,規范了檢測市場行為。通過網上檢查,可以有效地對檢測機構的日常檢測行為實施監督,起到了一定的威懾力,規范了檢測活動,同時在檢查過程中不斷完善檢查制度、升級系統功能,提高檢查效率;通過有效組織科學實施的檢測能力驗證活動,提升了檢測人員的技術水平,促進了檢測機構持續加強檢測能力水平建設,進一步加大檢測機構事中事后的監管力度,規范檢測市場,提升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制度實施的有效性。
2.4 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的異地試驗室越來越多
隨著工程質量檢測機構實力不斷壯大,檢測業務不斷增加,承接業務的區域不斷擴大,外省、外行業進入廣西的檢測市場越來越多,同時隨著建設工程質量檢測項目公開招投標實施力度的加大,對服務方案承諾及本地化服務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導致有一定經濟實力、檢測能力和資質較完善的檢測機構在總部所在地以外的地區設置異地試驗室。目前廣西異地試驗室的數量占檢測機構總數的40%左右,今后一個時期還會繼續增加。在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異地試驗室的突起,給當地檢測市場造成較大的沖擊,但是我們要清醒地看到,常駐在異地試驗室的人員數量不足,人員素質偏低,技術質量管理不善等問題也逐漸顯現,總部對其異地試驗室的管理不到位,有的已經失控。如何加強對異地試驗室的管理,是擺在政府監管面前新的重要課題,因此,我們要不斷適應新形勢的變化,創新工作方法,拓寬工作思路,把異地試驗室推向健康有序的管理軌道,保證工程質量檢測機構良性發展。
2.5 工程質量檢測機構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
工程質量檢測機構數量日益增多,未來還會不斷涌現新的檢測機構,致使目前的工程質量檢測機構已經超過飽和狀態,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盡管各地政府監管部門在檢測市場管理上采取了相應的手段,但檢測機構為了搶占市場,獲取經濟效益,相互壓價非常嚴重,無序競爭現象異常突出。據了解,我國部分檢測機構在市場競爭中,不是依靠技術優勢和完善的質量管理水平來取得檢測項目,而是以大打價格戰或以非正當手段來競爭檢測項目,這種不健康的市場競爭必然導致檢測工作質量下降,檢測機構的信譽和行為道德準則喪失,檢測數據和結果的真實性受到嚴重影響,給工程項目留下質量隱患或造成工程質量事故。但隨著建設工程質量檢測項目實施公開招標、競爭性談判和磋商等形式來競爭檢測項目,極大地規范了檢測市場,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了無序競爭狀況,也促使了檢測機構在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上下工夫,有利于促進工程質量檢測機構市場有序競爭,確保檢測市場健康穩步發展。
2.6 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的誠信體系已經形成
誠信是一個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石,工程質量檢測機構也不例外,檢測機構必須牢固樹立依法經營、誠信服務,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行業相關規定,緊緊依靠技術優勢、綜合實力、檢測能力、規范服務、公平競爭來求得發展,讓誠實守信成為檢測機構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一個金質品牌。要真正實現誠信,一是要加強檢測機構內部管理,完善質量管理體系;二是加強人才建設和培訓,提高人員素質;三是加大工程檢測新技術、新方法的科研力度,編制相關工程檢測領域的技術標準和規范規程,不斷總結工程質量檢測技術和質量管理等方面的經驗,努力提升檢測機構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近年來,廣西在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的誠信體系建設上取得較好的成效,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誠信體系,在建設工程質量檢測項目公開招投標中得到很好的貫徹和落實,深受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和贊許。
3 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的生存問題
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發展至今,其生存問題令人擔憂,主要表現在如下4個方面。
3.1 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的生存危機意識不強
縱觀廣西區內外工程質量檢測機構,其綜合實力、規模大小、檢測能力、資質完善程度等都存在很大差異,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新時代,整個社會給工程質量檢測機構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而大部分工程質量檢測機構不管從經濟實力看,還是從人才儲備和技術質量水平看都是比較弱小的,市場競爭力很低,抵抗和防患風險能力也很低,生存危機意識不強,這些工程質量檢測機構如不及時調整企業生存和發展戰略,將隨時被淘汰。因此,工程質量檢測機構必須樹立危機意識和大局意識,要有強大的居安思危思想意識,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3.2 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的核心競爭力不強
核心競爭力是一個企業賴以生存的重要法寶,而工程質量檢測機構也不例外,具體體現在決策、組織、員工、流程、文化、品牌、渠道、價格、伙伴、創新等核心競爭力要素,這些要素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從目前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的資源能力角度來分析,完全具有這些核心競爭力要素的檢測機構少之甚少,所以,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的核心競爭力總體不強,亟待建立和加強,只有不斷提升檢測機構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得以生存,才能在社會上體現檢測機構的價值所在。
3.3 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的組織運營體系不完善
組織運營體系是否健全和完善主要體現在一個企業的發展導向和管理模式選擇的結果,從現階段看,大多數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組織運營體系不完善、不健全,科研創新能力低,服務經營與戰略支撐不足,市場環境的變化凸顯組織運營體系問題,只注重短期利益,忽略了長期發展的戰略思想,員工在檢測機構缺乏安全感,難以促進員工實現自我價值和歸屬感。
3.4 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的薪酬體系不健全
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的薪酬結構采用統一的薪酬結構,難以有效反映不同崗位的差異和特點,無法實現對不同崗位、層級人員的有效激勵。目前,大多數工程質量檢測機構薪酬水平偏低,薪酬結構不合理,薪酬結構中的固定薪酬占比較低、浮動績效薪酬占比較高,而且績效薪酬方面沒有明確的規則,拿多拿少充滿不確定性,有的檢測機構甚至實行績效薪酬與回款掛鉤,因回款周期長,員工常常未能在當年拿到全年績效。有的檢測機構績效差距不大,未體現多勞多得的分配激勵原則,傾向于平均主義,內部公平感較差。因此,由于薪酬體系的不健全而導致員工缺乏安全感。
4 反思
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的發展現狀不容樂觀,其生存問題令人擔憂,這兩大問題是目前擺在工程質量檢測機構面前的重大課題,值得我們去反思。
反思一:工程質量檢測機構路在何方?選擇什么樣的道路是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的關鍵,要思考在現有的基礎上如何選擇正確的方向和目標,如何不斷尋找新的健康發展道路,使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的路越走越遠,越走越寬廣。
反思二:工程質量檢測機構如何變革?工程質量檢測機構如何危中求機,以理性思考謀劃驅動變革,打造生態型企業,推動韌性發展,在變量中尋找未來的增量,尋找差異化戰略定位,真正以“生態、共生”理念去做戰略選擇。重視對專業、多種資源的集成組合,打造客戶視角的服務理念,服務于工程項目的檢測應充分考慮技術、質量、運營、服務等方面的復合價值。
反思三:工程質量檢測機構如何建立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是一個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最高綱領,是一個企業文化的核心。因此,建立適合檢測機構自身的核心價值觀,是統一檢測機構全體員工對事業和目標的認同而形成的一種共同境界,是檢測機構實現綜合效益和目標價值的體現,更是決定一個檢測機構在發展中不斷創新、不斷超越的思想保證。
反思四:工程質量檢測機構如何做大做強?目前真正做大做強的檢測機構很少,絕大多數檢測機構僅能維持生計,有的甚至瀕臨倒閉,所以,如何做大做強檢測機構值得深思。一個檢測機構真正達到做大做強,不僅在組織、人才、技術、管理、品牌、市場等方面做大做強,更重要的是讓80%的員工分享做大做強取得的成果,讓員工真正感受到檢測機構做大做強帶來的社會尊嚴、幸福感、歸屬感和安全感。
反思五:工程質量檢測機構如何打造區域行業平臺?目前我國絕大部分檢測機構都是中小規模的檢測機構,大多采取部門承包制和目標責任制的生產經營模式,從短期目標來看可以讓檢測機構暫時得到滿足,但從長遠目標來說,這樣的檢測機構隨時都可能被市場淘汰。因此,打造區域行業平臺是檢測機構實現未來目標發展的方向,只有打造區域行業平臺,才能引領行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參 考 文 獻
[1]朱云.建筑工程質量檢測行業現狀及發展對策分析[J].科技與企業,2016(1).
[2]龔勇.建設工程質量檢測行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河南建材,2018(2).
[3]陳明棟.我國建設工程質量檢測行業的現狀分析及發展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財經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