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碧水
摘要:當前我市中職學校存在著辦學規模小、專業設置同質化、教學資源分散等突出問題,隨著招生形勢的日益嚴峻,在競爭日益激烈地市場環境中,中職生的生源渠道在不斷縮減,這就直接影響到中職學校生存發展。如何突破瓶頸,發展經濟、促進就業,解決中職學校這一尷尬現狀,撤并優化是近幾年的一大趨勢。撤并優化主要是讓辦學質量差、招生少的學校被撤并,提升中職院校的辦學質量和吸引力。合并過程當中,目標嚴格,條理眾多,任務艱巨,此中財務合并尤為重要,這也給合并后新學校財務管理提出了新挑戰。
關鍵詞:中職學校合并;財務管理;現狀;建議與措施
中職學校合并,財務合并是關鍵。它不但影響中職學校合并后總體成長,并且關系到全體教職工切身利益。如何開源節流,優化教學資源配置,實現教育投資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最大化,適應新校學校管理,優化財務機構建立新的管理思路,采納積極地有用制度與措施,真實運用財務管理在中職學校辦學中資源重組統配的核心作用,力圖增強和創新財務管理,加快財務歸并,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重要職能作用。分析當前中職學校合并財務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并采取針對性的方案對策,實現合并籌建過程的有序銜接。本文針對中職學校歸并后財務管理面臨的現實狀況,剖析其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進一步提出了相應的改善和加強的措施及建議。
一、合并后學校財務管理面臨的現狀分析及實際問題
我市本次中職學校之間撤并優化,主要是通過撤銷其各校原自主辦學、獨立核算的法人主體,合并組建一個新的法人,以突顯辦學特色,優化專業結構,發揮學科優勢互補,提高辦學規模和效益為目的的中職學校。在合并初期,新校面臨著點多、分散、繁雜的局勢,給合并后財務管理活動帶來了新的壓力和難題。為盡快實現合并后學校教育資源實質性的融合,財務管理首先面對的是合并前清產核資避免財產流失,適時對合并學校的財務狀態做一下綜合性的評估,保護國有財產的安全和完整、進一步提升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益。其次強化撤并過渡期的財務管理,撤并過渡期以上級部門批準學校合并籌建到新校法人資格批復這段時間。原學校各項制度還在,新校的法人資格不建立。若這一時間耗時較長,各學校財務開支處于模糊狀態,容易導致財務管理秩序混亂。最后面臨的是會計人員的配備問題,合并后學校規模擴大,辦學層次增加,經濟活動和經濟業務日趨復雜,許多新問題浮現。合校前各校均有相應財務人員,財會人員長期在一崗工作,思想僵化固定,業務水平未及時更新,業務層面只局限于簡單的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分析能力薄弱,不利于合校后全局工作。
二、學校財務合并過程中面臨問題的建議與措施
(一)根據合并批準文件,確定財務合并日
合并批準文件是學校合并的基礎,是就合并的相關事務如:合并時段、合并形式、合并后學校名稱的確定、人員編制數、財務合并形式等有關方面的書面文件,是新學校后續處理財務合并事宜的重要依據。賬務合并日與文件核準撤并日期可能存在不一致,為順應財務預算、決算管理及日后會計核算,合并日一般定為公歷新年(1月1日)。
(二)合并前進行資產清查,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根據《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核實管理辦法》,學校發生合并時,應當進行資產清查。學校資產清查,應當在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監督指導下對學校的財產、債權、債務等進行全盤清算。資產清查應聘請中介機構進行審計并出具資產清查報告。被撤并學校應及時成立資產清查領導小組,負責全校資產清查工作的組織協調和監管,切實加強資產清查,通過對合并前學校財產的清查,摸清家底為日后做好國有資產移交、接收、劃轉和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礎,本次財產清查主要分為兩項:
首先是實務資產清查,學校的實物資產是學校展開教育教學、后勤及行政管理等活動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在一定程度上也顯現了學校的辦學規模和水準。資產清查保證了國有資產安全完整,為合校后資源配置,資產盤活及充分利用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此次清理應對各類實物資產進行全盤清查,核對賬實是否相符。清查過程當中若出現盤盈、盤虧財產應及時查明緣由,經申報審批后再進行相應處理。針對此次財產清查中呈現的矛盾和問題,實時革新、健全資產管理制度、堵塞因人為管理出現的紕漏,保證合并后資產管理順暢,有效維護合并后學校資產安全性,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
其次是債權、債務清理工作,力求合校后債權債務清晰明確。撤并前各校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存在各種因歷史遺留問題導致的債權、債務和內部往來款項,在合并前應全面清查這些債權、債務的真實性,查明發生的時間、緣由,積極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催收債權,及時償還債務,清理呆賬、死賬。對清理過程中超權限處理業務,形成書面清理意見上報主管部門,報批后依據批復意見及相應會計制度規定進行賬務處理,爭取做到合校后債權、債務清晰明確。
(三)統一財務機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做好賬務銜接
撤校前各學校存在著辦學條件、辦學水平、辦學規模、人員配備、辦學經費落實力度等不盡相同,且各自有不同的財務管理制度及內控制度。這使合并后新學校面臨著財務管理多樣化緣由。因各學校財務管理水平存在差異,同時合并前各學校規模較小,資產額度小、財務經濟業務相對簡單,各方容易本著從自身利益出發,未能全局考慮。針對財務管理工作涉及面寬、繁雜的特點,實施財務實質性合并,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統一財務管理機構,加強財務工作管理
主管財務工作領導確定后,本著從實際出發,遵循可行性、整體性原則,綜合考慮合并前各學校所處環境、財務運行特點、地理位置、教職工個人利益等因素采用適合新校財務管理模式。各校原有的財務機構應當及時撤銷,及時組建新校統一財務管理機構,以利于維護新校的正常經濟秩序,為合并新校各項事業發展發展提供有力財務保障并以此促進各方面的深度融合。適時在分校區分設財務辦公室作為總校財務派出機構,方便日后工作對接。
2.建立健全、統一的財務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合并后新校作為一個自主辦學、獨立核算的法人實體,在遵循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聯系自身實際情況,確定適合的財務管理制度。健全財務規章制度是學校管理財務業務活動的準繩,是財務合并中樞。合并前因各學校情況、條件各異財務規章制度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性。根據原各校的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取長補短,制定一套新財務管理制度,確保合并后有章可循,有序進行。
3.財務賬務合并,做到財務完全統一
為整體反映合并后學校財務現狀,確保會計資料真實性和統一性。在財產清查的基礎上,對合并上一年年度財務收支實況及合并年初各校賬面資產、負債、凈資產等財務數據進行再次復核。按新會計制度,依據各校區報表、債權、債務編制會計科目合并對照表,作為合賬期初余額;統一經費報銷單,自制原始憑證格式;對合并學校銀行賬戶及時進行撤銷。這樣確保了會計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有利于簡化后續會計核算,促進財務核算工作的融合。
4.做好財務檔案移交工作,防止資料丟失
新《會計檔案管理辦法》規定:當年形成的會計檔案,在會計年度終了后,可暫由會計機構保管一年,期滿之后,應當由會計機構編制移交清冊,移交本單位檔案機構統一保管。學校撤并后,若原學校仍做為新校分校區的,應將合并當年及上一年形成的會計檔案保留財務部門,其他年度會計檔案移交學校檔案室統一保管?,F場移交時,移交雙方務必在移交表上簽字,監督人應在現場監交,并在交接表上簽字,以確保會計資料的安全及連續。
三、加強財務人員的培訓,提高財務人員的整體素質
合并后新校規模擴大,辦學層次增加,經濟活動和經濟業務日趨繁雜,新形式對會計人員來說是生疏的,從業過久,思維較固化。棄舊容新,一方面要摒棄以往的舊觀念,一方面要加強會計人員專業培訓,結合自身的實際,汲取各兄弟學校先進的經驗,學習中不斷進取,反思中自我提升。在面對新準則、新制度時,保持良好的職業判斷力,采用科學而明晰的方法進行處理。在適應新學校、新制度的同時,保持高效率的工作水平切實做好財務合并銜接。
四、結語
總之,中職學校撤并通過教育資源歸并,增強了教職工凝聚力,擴展辦學規模,提升辦學實力,推進學校更好的發展,合并是一個繁雜的系統工程,無固定的格式套用,合并后財務管理的模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應依據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完善,以求適應新校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虹.我國高校財務管理若干問題的研究[J].經濟師,2017 (02):136-136.
[2]溫毅波.新時期下高校合并后財務管理模式探析——以廣西G高校為例[J].現代經濟信息,2016 (01):192-193.
[3]趙冬梅,雷振海,劉萬保.高校合并財務管理問題研究[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 (03):90-93.
[4]韓華.關于合并高校財務整合問題的思考[J].商業會計,2012 (17):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