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換弟
在教育實踐中,大量的事實表明:每一所學校,每一個班級,都會存在一定數量的“問題學生”,當面對這些學習成績差,生活習慣差,以及品德行為也差的“問題學生”時,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又如何運用教育方式與技巧去感化他們呢?
一、愛心為本,真誠相待
巴特爾曾說過:“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也有人曾說:“教師的愛是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是師生情感溝通的橋梁;是點燃學生夢想的火種;是醫治學生心靈創傷的靈丹妙藥;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催化劑?!庇纱丝梢?,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多么的重要。而作為班主任,關愛學生是我們的天職,特別是針對“問題學生”,要想真正地讓他們有所轉變,我覺得必須要從心理的角度進行分析,了解他們成為“問題學生”的原因和具體情況,再結合愛心為本的方法,運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技巧,給予他們真誠的指導和幫助,讓“問題學生”從思想到行為進行真正的轉化,從而減少“問題”的發生。
有次上新課時,全班學生都學得很有自信,練習中,每位同學都舉手表示自己的練習都全對。正當我高興地巡視學生練習時,卻發現小男的題目全錯了。我用質疑的眼神看著他,他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這時,我靠近他的耳邊小聲地說:“放學后你去辦公室找我”。他失落地點了點頭。放學時,小男出現在我眼前,我說:“小男,你知道老師為什么放學才叫你過來嗎?”小男說:“知道,因為我做錯了題目,卻說謊自己全對了。”我就說:“那你這樣做對嗎?”小男小聲說:“不對,但是全班同學都做對了,如果我不舉手,那就證明我很笨,別的同學會笑我的?!蔽页聊似陶f:“好的,這件事的發生不能全怪你,老師也有不對的地方,因為學會知識是你對自己負責任的一種行為,而老師教會每一位學生也是一種責任。所以,以后你可不能再說謊了。”之后,我就跟他分析了這件事情的好處與壞處,我也承諾了以后會輔導他不懂的地方。他也開心地笑了。從此之后,他就沒有出現說謊的現象了,而且成績也提高了。一個學期下來,由于小男的學習態度端正,學期末還獲得了“學習進步獎”。
二、思想教育,以德立威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我們作教師的應當在自己的集體里發揚我們的教育道德,應當把在教育工作中確立人道主義原則視為每個教師教育素養的最重要的品質?!币虼?,對于“問題學生”的惡劣行為,我們教育者應要發揮自己的道德修養,不要在公共場合當眾批評他們,盡量保護好他們的自尊心,因為他們的自尊心一旦受到傷害,就很容易產生抵觸的行為。因此,在教育的過程中,教育者應該要平等地對待他們,不可歧視,而是和他們結成朋友關系,多關心他們,有時間就找他們談談話,聊聊天,并且進行思想交流,了解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上是否有困難,使他們能夠從心靈上真正地接受教育者的教育。
在一次全校出操,全班同學在操步時都非常認真,唯獨有一個調皮的男生總是擺出一副懶散的樣子,看到這種情境,我忍不住火冒三丈,很想狠狠地批評他一頓,但經驗告訴我,對于這樣的“問題學生”如果采取體罰與辱罵的方法,或許只會收得一時效果,但他們根本不會心服口服,反而會讓他們產生抵觸的思想。我很快就取消了剛才的念頭,而是走近他身邊以父母般的語氣關切地問:“怎么啦,今天早上沒有吃早餐,餓了嗎?”他聽了之后,有種愕然反應,之后就很認真地操步了。后來我找到他談話,他說:“老師,你面對我那種不認真的行為,居然沒有批評我,反而關心地對待我,這使我很感動,如果我還不認真地做好,豈不是太對不起你嗎?”之后每次的操步,他都格外地認真,一個學期下來,他還當了體育委員了。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請你記住,你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笨梢?,教師的道德教育是多么的重要,而權威式教育管理只會使學生在心理上嚴重受壓抑,根本沒有平等,民主可言,即使學生最后范了,但是他心里不一定服氣,這樣只會促使學生有問題也不會向教師傾訴,從而容易造成師生關系更為緊張。因此,身為教育者的我們更應注重思想教育,也就是“心育”,從心靈上讓他們體驗到、領悟到自己的改變,從而建立威信。
三、理解學生,換位思考
有教育前輩曾說過:“學生時代曾有過差生經歷的老師,更容易體會學困生的難處;學生時代曾有過調皮生經歷的老師,更容易了解調皮生的心理,這些老師較容易成為好老師。”可見,由于這些教師經歷過多種學生角色,有著親身的體驗,眼前的學生就是某個時間段自已的再現,明白清楚“問題學生”的真正需要,找到教育“問題學生”進行轉化的相應對策,并進行對癥下藥。因此,這樣的教育者會更容易走近“問題學生”的心靈,與他們更容易建立起和諧的橋梁。
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的基礎。對于每位“問題學生”的行為,我們更應該要了解他們的立場、感受及想法,畢竟他們還是一群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的孩子,各方面都受自身成長的限制,他們又怎么能完全理解教育者對他們的苦心與期待呢。特別對于“問題學生”,他們的自尊心特別強,不是太容易接受別人的意見,因此,我們教育者更應該采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方法,用愛心去看待每一個“問題學生”每一個幼稚的想法。教會他們戰勝挫折的方法。
換位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學生,善待學生,但是要做到換位思考,身為教育者的我們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方式,蹲下身子,傾聽那些憑自己主觀臆想想象不到的心聲:當有學生總是與同學發生沖突,就不可以一味地責備他的不是,而是應該了解他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學生上課不認真,也不應該在大庭廣眾之下指責,而是要去思考一下學生上課不認真的深層原因;學生說謊了,我們就應該想想學生是否為了逃避懲罰?還是害怕他人知道自己的隱私……
其實,“問題學生”是很需要我們教育者的關心、尊重、理解與支持。因此,我們應該多為他們著想,多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他們的問題,或許這樣我們將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欣賞學生,科學轉化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與鼓舞?!庇捎凇皢栴}學生”是班級中的特殊群體,而且經常都會受到同學們的誤解與抱怨,在這種不被認同的環境和氛圍之中,他們就很容易會造成消極的心態。面對這樣的情況,身為教育者的我們就應該表達出對他們的關注,善于從他們身上尋找閃光點,特別是自卑心理嚴重的“問題學生”,哪怕是一個小小的進步,都要堅持以激勵和鼓舞為原則,使他們重建信心,感受教師對自己的關心與欣賞。只有在這樣的希望環境下,“問題學生”才會更容易從自卑與自我否定中走出來。而且這樣下去,還可以讓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同時還能激勵他們產生不斷向上的精神,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擺脫自卑感,轉變不好的態度,從而達到培養成就感的狀態。
我班的小王同學,她性格比較內向,無論上課還是下課總是很少出聲,就算是活動課,她也是一個人安靜地坐在一旁。但在生活中,我卻發現她有一個很好的優點,就是特別的有禮貌。于是我就捉住她這個閃光點,將她評為班上的“禮貌之星”,在平時的生活中每次發現她表現好都進行及時的表揚,還鼓勵她多與同學關往,以及課后與她多談心,在活動中也讓一些同學主動與她玩游戲,以及與她家長進行定時的聯系。經過一個學年下來,她現在也開朗了很多,成績也跟著提高了。
由此可見,對于“問題學生”我們應該貫徹“多表揚少批語,多贊許少指責”的原則,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就如:他們上課積極發言;經律表現良好;個人衛生整潔;作業書寫有進步,甚至按時完成作業等等的行為,只要他們有小小的進步,一點點的成功,我們都要樂于尋找,并及時的給予肯定和鼓勵。這樣,“問題學生”自然會對學習、生活充滿信心,問題就自然不存在了。
經過多年的潛心努力,許多“問題學生”在筆者的用心感化下都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有“搗蛋鬼”轉變為雷鋒式好少年;有學困生轉變為優等生;有生活習慣差的學生轉變為禮儀之星等等。這些曾經被人冷淡的“問題學生”,無論在哪里見到我,都會親切地叫上一聲:“老師,您好!”我也總是微笑地說上一聲:“你好?!?/p>
只要教育者對每位“問題學生”都充滿愛心,充滿信任,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們,理解他們,做到先動之以情,后曉之以理,讓每位“問題學生”的“情感過濾器”都得到充分的洗禮。那么,“問題學生”的教育轉化將會更容易呈現出美麗的彩虹。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