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教學作為小學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及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發展都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在現階段的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對于音樂教學缺乏一定的學習興趣和音樂基礎,導致小學音樂教學效率低下。而節奏訓練作為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環節,對學生的音樂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積極地進行節奏訓練。本文首先對節奏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教育價值和現狀進行了分析,并針對節奏訓練的優化策略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音樂;節奏訓練;教育價值;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4.3?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8-0159-02
【本文著錄格式】李曉玲.淺析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節奏訓練[J].北方音樂,2020,04(08):159-160.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沒有納入到考試范圍的音樂教學一直處于可有可無的尷尬境地。在素質教育理念漸入人心的過程中,廣大教育工作者對于音樂教育的重要作用逐漸有了正確的認識。但是由于學生的音樂基礎差、教師教學方式落后,小學音樂教學的效率一直很難大幅提升。在這種情況下,有些教師認識到節奏訓練在培養學生音樂感知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方面具有的重要價值,從而將節奏訓練廣泛地運用到小學音樂教學的各個環節,激發了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提高了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一、節奏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教育價值
音樂作為一種聽覺的藝術形式,主要通過音樂旋律和節奏向聽眾傳達一定的思想情感。由此可見,節奏作為音樂的一種表現形式,節奏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具有至關重要的教育價值。
(一)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
在以往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只是片面地強調對學生進行音樂基礎知識的教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枯燥性,這就使學生很容易喪失對音樂教學的興趣。而通過節奏訓練,教師會引導學生在有趣、歡快的氛圍中使學生自主地感受節奏,并通過自身的身體律動進行展現,這樣就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對音樂教學的學習興趣。
(二)有助于增強學生的音樂記憶能力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樂譜是音樂的重要體現形式,是學生進行音樂學習的重要基礎。因此,學生只有對樂譜進行良好的記憶,才能更加深刻地進行音樂的理解和表現。但是樂譜的記憶對于小學生來講是具有一定的難度的。教師通過對節奏訓練的利用,可以使學生將對樂譜的記憶,轉化為對其中節奏及身體律動的記憶,這樣就極大提高了學生對樂譜的記憶效率,為學生的音樂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有助于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
小學階段的學生大腦發育速度雖然有所降低,但是仍處于正常發育的狀態。因此,教師通過節奏訓練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能有效平衡學生的左右腦功能,使學生的大腦和智力得到更好的發育。同時,通過節奏訓練還能使學生的想象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都得到相應的發展,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的現狀分析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的運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教育價值。但是在現階段的小學音樂教學中,關于節奏訓練方面仍然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直接影響著節奏訓練教育價值的發揮。
(一)不良的課堂氛圍影響著節奏訓練的效果
音樂欣賞是一種具有個性化的學習活動,在節奏訓練中,學生會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進行節奏的配合和身體的律動。而學生只有處于寬松、自由的教學氛圍中,才能對音樂進行自主感受。但在現階段的小學音樂節奏訓練中,缺乏良好學習氛圍的營造,學生在緊張、拘束的環境中會畏手畏腳,無法進行有效的節奏訓練。
(二)節奏訓練的方式單一、缺乏創新
在現階段的小學音樂節奏訓練中,教師一般都會對學生進行一定示范、教學,這樣可以降低學生對節奏訓練的學習難度,有助于學生對節奏訓練的有效掌握。但同時也會使學生容易陷于一定的思維定勢,不利于學生的自主感受和自由發揮。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對節奏訓練的形式進行積極的創新。
(三)教師教學觀念的陳舊
在現階段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雖然對新型的教學理念形成了共識,但是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的運用與貫徹來說力度則相對較小。很大一部分教師仍然沿襲著傳統的教學觀念,這就使學生天真、好動的天性無法得到展現,嚴重制約了學生在節奏訓練中的表現力和積極性,使節奏訓練處于低效狀態。
三、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的優化策略
(一)激發學生對節奏訓練的興趣與積極性
學習興趣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傾向,在濃厚學習興趣的驅使下,學生會在學習的過程中表現出一種積極的狀態,有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的節奏訓練中,只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才能使節奏訓練產生更為積極的教學價值。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首先轉變教學觀念,只有將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交還給學生,學生才能更加自主、更加深刻地進行音樂節奏的感知和理解,從而真正感受到音樂的內涵及魅力,提高節奏訓練的有效性;其次,教師還應針對學生的成長特點,通過對節奏訓練的內容及形式進行趣味化處理,從而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訓練積極性。
(二)通過多種創新形式增強節奏訓練的有效性
在小學音樂節奏訓練的過程中,訓練形式的精心設計與創新性的開發對于學生訓練積極性的激發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這就需要教師與時俱進,在新型教學理念的引領下,以創新的意識進行節奏訓練形式的開發與設計。
首先,教師可以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以貼近學生心理的教學語言進行節奏感知及節奏訓練的引導。如教師可以運用一些象聲詞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音樂節奏、旋律的感知,對于一些較為重要且難以記憶的知識點,教師也可以通過兒歌或順口溜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良好的記憶,從而增強節奏訓練的有效性。
其次,音樂作為一種聽覺藝術形式,是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因此,教師就應在小學音樂的節奏訓練中,與學生常見的生活現象進行結合,以此加深學生對音樂旋律及節奏的感知能力,同時也能增強學生在節奏訓練中的表現力。如在教學《快樂小熊貓》時,學生就會結合自己對熊貓神態的觀察并加入自己的想象,進行憨態可掬小熊貓的表現,使節奏訓練形式充滿趣味性。
再次,教師還應引導學生以肢體動作及手勢進行節奏訓練。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肢體的動作更加靈活。教師通過對學生這種特點的利用,使學生隨著音樂的旋律進行肢體或身體的律動,這樣會有效增強學生對音樂節奏的感知能力。如在教學《幸福拍手歌》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學唱的過程中進行拍手、鼓掌、跺腳等肢體動作,這樣就增強了學生對音樂節奏的理解,有效地彌補了學生節奏感弱、音樂知識欠缺的不足。同時通過學生肢體動作的加入,還能有效增強學生對樂譜、旋律及歌詞的記憶,有效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效率,增強了節奏訓練的有效性。
四、結語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同時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充分認識節奏訓練的教育價值,并在具體的小學音樂教學實踐中努力進行節奏訓練形式的創新和完善,以此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黃昭蓉.節奏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J]. 當代教研論叢,2018(12).
[2]汪文靜.淺析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節奏訓練[J].北方音樂,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