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爽


【摘? 要】隨著”互聯網+教育”的不斷推進,翻轉課堂教育模式的優勢更加明顯。數據結構課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反映存在難學難懂的問題,本文針對數據結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有效學習時間不足、知識內化困難、課堂教學設計不合理、缺乏及時有效的學習反饋等問題,提出基于翻轉課堂的數據結構教學模式,以期通過課前、課中、課后整體教學設計,擴充有效學習時間,提高知識內化次數和深度,培養學生實踐和應用能力,通過及時有效的學習評價提高學習動力,進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并在分析該課程教學特點的基礎上,構建了“半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并以數據結構課程中具體教學內容為案例進行設計分析。
【關鍵詞】半翻轉課堂;數據結構;教學模式
引言
數據結構是計算機及相關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主要介紹數據的邏輯結構、存儲結構以及相關算法的設計問題,課程內容抽象,邏輯性非常強。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感覺難學難懂。數據結構課程通常開設在一門程序設計語言課程之后,學生如果程序設計語言課程基礎不扎實,數據結構課程的學習就更加困難。傳統的教學模式下的數據結構課程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學習吃力,容易失去學習興趣,對后續的專業課學習也會產生不良影響,因此需要探索適用于數據結構課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1.“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是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深入應用產生的教學模式,將傳統教學中的“教師課堂講授,學生課后做作業”,變為“學生課前通過教師提供教學資源自學,教師課堂解決學生問題”。翻轉課堂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較高的要求,課前的學習效果直接會影響到課中的討論、問題解答等各個環節。考慮到數據結構課程學習難度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等問題,對翻轉課堂模式進行了重新設計,構建了“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其中包括了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的教學活動設計。
1.1課前教學活動
在明確課程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教師上傳課程教學資源至網絡教學平臺,合理設計課程導入,布置學習任務。學生根據任務安排在課前自由安排學習時間,完成學習任務后進行測試。教師根據學生測試結果情況掌握學生課前學習效果,以便設計課上教學重點。
1.2課中教學活動
教師結合學生課前學習情況完成課程內容精講及疑難問題解答,在此基礎上,對于課程知識點進行引申應用,安排學生分組討論,協作完成,并有針對性地組織各組同學進行成果展示。
1.3課后教學活動
學生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后基本作業,進一步深化知識點的理解。除此之外,對于能力較強的同學可以進一步完成知識點拓展練習,為后續參加程序設計大賽積累算法基礎。教師課后通過課堂中學生學習情況反饋以及學生作業情況反思本次課程設計中存在的經驗和問題,以便進行下一輪課程設計優化。
2.教學案例
在數據結構課程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用“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課前-課中-課后進行教學設計,現以單鏈表為例,具體給出本節課程教學設計及實施過程。
3.小結
本文對數據結構課程的“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初步探究,并以實際教學中的“單鏈表”小節為例展示了具體教學設計方案。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數據結構課程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提高,學習成就感大幅提升,考試不及格率明顯下降。
參考文獻
[1] 孫陸鵬,劉婷.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數據結構”課程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9(17):105-107.
[2] 郭美,肖敏. 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翻轉課堂教學研究——以數據結構課程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3:76-77,80.
[3]基于學習元平臺的生成性課程設計與實施[J]. 余勝泉,萬海鵬,崔京菁.? 中國電化教育. 2015(06)
[4]基于慕課的翻轉課堂及其教學結構研究[J]. 易慶竑.? 現代教育技術. 2015(04)
[5]從“翻轉課堂”的本質,看“翻轉課堂”在我國的未來發展[J]. 何克抗.? 電化教育研究. 2014(07)
[6]翻轉課堂中知識內化過程及教學模式設計[J]. 趙興龍.?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 2014(02)
[7]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設計及應用研究[J]. 陳怡,趙呈領.? 現代教育技術. 2014(02)
[8]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 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 開放教育研究. 2013(01)
[9]從“數據結構”課程特征本質談實踐教學改革[J]. 陳瑛.? 計算機教育. 2012(06)
[10]基于Moodle網絡平臺的生成課程設計——以“教學媒體的選擇與應用”為例[J]. 彭遠媛,李紅波,張婷.?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0(03)
基金項目:2017年度華北理工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Y17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