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英語教學承接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國際化人才的重要使命也是大學生接觸多元文化價值觀念的重要途徑。思政教育與大學英語教學的深度融合是構建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重要方面,也是深度挖掘大學英語課堂育人能力、實現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的重要舉措。本文通過研究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課程思政建設,探尋課程思政在大學英語學科的應用效果和問題解決的可行性,總結成功的方法,為課程思政與大學英語課程的全面融合探索新的途徑。
關鍵詞: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承擔著塑造青年靈魂、引導價值觀念的重任。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應同向而行、協同育人,為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指明了方向,為如何立足學科特色發揮專業課程思政育人功能提供了新的切入點和立足點。大學英語作為高等院校教學中的一門基礎性課程,教師在教學中側重對學生聽、說、讀、寫、譯能力的培養,并強調文化差異的對比分析,但并未完全認識到德育教育在其中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能力與鼓勵個性發展固然重要,但思想道德教育是人之根本,也是成為真正人才的關鍵。因此加強思政教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研究具有現實意義。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能夠營造育人氛圍且能夠發揮英語學科教書育人的人文功能,推進我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文章深入分析思政教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并探討了如何在英語教學中開展思政教育,以提高教書育人效果。
一、大學英語教學中思政教育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目標
“課程思政”教育理念主張大學所有課程都具有傳授知識培養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雙重功能,承載著培養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作用。作為一門語言,英語本身蘊含著英語國家的人文習俗、社會心理、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等,因此在大學英語課程中推行思政教育尤為重要?,F階段高等院校在進行人才培養時,不僅強調人才的專業知識及技能,更關注對人才的綜合素質培養。經濟全球化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機遇,還有挑戰,因此在人才培養中,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還要加強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針對人才質量的評價,更多的是看其是否具有專業的知識、端正職業態度和高尚的品德。大學英語教學是基礎課程,教學目標中不僅包含傳授語言技能,還需要培養學生綜合素質[1]。因此,在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能夠將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教育融入到語言教學當中,使得學生在語言能力提升的同時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二)有利于學生思想品德發展
在高等院校擴招趨勢下,生源愈發復雜和多樣。就學生學習特點來看,學生基礎參差不齊,部分學生基礎知識薄弱,且內心負擔較重,部分學習主動性不高,且缺少學習動力,沒有對未來職業發展制定規劃。受到上述因素的影響,高校學生思想水平并不樂觀,而大學英語教學內容中涉及到很多育人內容及題材,教師通過對教材內涵的挖掘,能夠實現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此外,大學英語課程更為靈活且課堂氛圍較為輕松能夠喚醒學生參與熱情,通過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使學生能夠懂得如何求知、如何更好地與人交流和溝通,為未來就業做好鋪墊。
(三)有利于深化大學英語課程改革
近年來,為了迎合市場發展需求,部分高等院校將獲取英語等級證書作為衡量教學成果的唯一標準,對師生構成了一定誤導,在教學中忽視了對思政教育的融合,最終導致英語教學淪為應試教育的產物。在高等院校英語教學中缺失思政教育,無法有效培養出既具備英語交際能力、又能夠實現良好交際的人才。全球一體化趨勢下,我國對外貿易發展迅速,對高素質人才需求量增加[2]。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不僅能夠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英語學習,且能夠在此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實現全面健康發展。更為關鍵的是,促使英語教學由以往的應試教育向著語言交際能力培養、良好道德素質教育方向改革,更好地順應時代發展趨勢。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的措施
(一)強調德育為先意識
隨著時代變遷和發展,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德才兼備的綜合性人才是社會所需。以前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僅注重學生對語法知識的講解和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但對道德情操方面教育的明顯不足?,F如今,在新時代下教育背景下,傳統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實踐教學需求。因此在教學中,要強調德育為先意識,將其滲透至教學全過程。如在進行“Colourful Festivals”教學中,多數教師突出教學趣味性,其中涉及到西方國家的萬圣節、圣誕節等,但教師并未深入挖掘其中所代表的深層含義。而在德育為先理念下,教師要提取內容中的思政教育內容。如萬圣節之所以選擇的秋季,主要是為了慶祝豐收[3]。同時要強調的是雖然節日是國外節日且具有較強的宗教特點,但是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不分國界的,并引導學生從中汲取積極的正能量。
(二)滲透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要強調兩點,一方面要恰當取舍,大學英語教學面對的學生具有獨特性,故要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注重內容流暢,盡可能以少而精的例句幫助學生理解短語,并進一步閱讀文章,逐步滲透到文章背后的文化及思想道德內容,激活學生道德層面思維。另一方面合理設計內容,如在進行以節日為主題的教學活動中,只有強調和突出育人功能,才能夠消除學生對英語學習排斥感,在師生之間建立和諧的關系。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布置實踐活動,如以“感恩”為題,鼓勵學生進行中西方文化比較,了解我國傳統文化,并談談自己的個人感受,以此來突出德育教育地位,從而提高思政教育有效性。
(三)豐富教學方法
要想提高思政教育有效性,在實踐教學中,要尊重學生,采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如在進行“sports”教學中,教師在課前導入環節,采用“啟發式”、“聯想式”方法,啟迪學生回憶北京奧運會吉祥物名字、外形及顏色,并鼓勵大家說出它們所代表的含義。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進一步了解關于奧運會的知識,增強學生愛國主義精神[4]。英語教學方法較為靈活,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將英語知識以圖文并茂等形式呈現出來,或者采用換位法,鼓勵學生組織一次課堂教學,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熱情,且能夠在實踐中強化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
(四)創設情境教學
對于思政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滲透,教師要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由傳統灌輸式教學轉變為多手段結合,創設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在實踐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專業特點,設計情境教學,從中挖掘潛在思想教育資源[5]。如計算機專業學生對于PPT、flash制作較為熟練,為此,教師可以設計多個主題鼓勵學生制作不同的課件,并對課件進行評價,給予學生相應的鼓勵和認可,增強學生英語學習自信心,且能夠鞏固自身專業知識與技能,一舉兩得?;蛘咴趯W習“就餐”時,為了深化學生對中西文化差異的學習,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客人及服務員,針對其中的beef、pizza等食物,要盡可能以實物、卡片展示出來,促使學生能夠在操作中感受西方文化禮節,以此來提高教學有效性。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多鼓勵學生參與集體活動,如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沙龍等第二課堂活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能夠逐漸朝著積極正向的思想態勢發展。
(五)注重內容評價
從教學內容上來看,大學英語教學的根本在于中西方文化碰撞。但是教師要引導學生借鑒和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時,保持理性和清醒的頭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與學生保持良好的溝通和交流,隨著時代發展,廣大學生對于情人節、萬圣節等西方節日愈發關注,而對于傳統的中秋、春節卻日漸淡化,因此教師要發揮指導和組織作用,讓學生明確認識到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并將其付諸于行動當中,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出有別于西方語言文化的場所,以此來加強對學生傳統文化的培養。
三、加強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環節建設
(一)依據教材豐富“課程思政”平臺
在遵循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合理的整合教學內容,設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目標,拓展豐富的教學方式,將人文教育與英語教學融合一體。通過主題辯論,主題演講等形式,使用任務教學法、小組討論法,情景教學法等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但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用英語表達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的團隊精神、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發散性思維。話題的選擇盡量與學生密切相關,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同時,教師也要進一步了解學生,加強師生間的感情溝通,用英語宣講中國故事,激發學生自信心和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注重人文關懷
課堂上,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主要還要扮演好人文關懷的發出者。以自身崇高的職業道德感染學生,積極引導學生進行主題的體驗和參與創建和諧的課堂氛圍,構建自主學習模式,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和道德情操。課堂外,拓展豐富良好的校園文化,將大學英語教學和人文素質教育融合一體,用健康的校園文化潛移默化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價值導向,同時要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題活動,用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文化吸引學生,使學生樹立強大的愛國主義情懷。
結論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社會發展的新形勢下,大學英語作為高等院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傳遞的責任,同時還肩負著立德樹人重要職責。將思政教育滲透至大學英語教學中,不僅能夠形成全面育人的氛圍且能夠推進高校學生思政教育,是順應素質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在教學中,廣大英語教師要轉變自身教育理念,認識到大學英語教學中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化差別,并立足于學生特點,深入挖掘教學內容中的人文內涵,實現潛移默化地思政教育,同時要采用多元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參與熱情,不斷提高教學有效性,從而培養更多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功能研究[J].安秀梅.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11)
[2]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滲透研究[J].錢曉.學理論.2013(11)
[3]論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勵志教育[J].吳獻華.湘潮(下半月).2012(05)
[4]王茹.高校英語教學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探究[J].中國培訓,2016,(02):136.
[5]孫紅瓊.大學生英語自主性學習的優化構建.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7.
[6]周瑩.實行大學英語通識教育,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江蘇高教,2008.
作者簡介:
王永超(1983年—),男,遼寧瓦房店人,碩士,副教授,黑龍江財經學院,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及大學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