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菲

摘要: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即項目式學習,以問題為學習的起點,以學生為中心,設計執行項目的教學和學習方法。本文以《秋游背包大解放》為例具體闡釋了PBL模式視閾下的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提煉了PBL學習有著生活化的學習內容、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個性化的學習成果與兒童化的評價過程的優勢。
關鍵詞:PBL;綜合實踐活動;PBL學習優勢
一、項目式學習內涵
近兩年,項目式學習(Project Based Learning,簡稱PBL)成為教育界的新寵。它是一種建構主義理論下的以學生為中心,設計執行項目的教學和學習方法。它以學生組建團隊、充分選擇和利用最優化的學習資源,通過解決一個真實世界中復雜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經歷來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與學生不再是簡單的教與學的關系,而是成為學習的伙伴。
2017年版《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中強調,綜合實踐活動是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和發展需要出發,從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PBL模式以問題為學習的起點,強調學生主體地位,通過問題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進行適時引導,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肚镉伪嘲蠼夥拧穯栴}源自學生真實生活,幫助學生解決在秋游時背包3W問題——what(帶什么)、where(放哪里)、who(誰來帶)。這堂綜合實踐活動課以小項目學習為基本途徑,與數字化技術相結合,利用信息技術為綜合實踐活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突破重難點、提供交流平臺以及為綜合實踐活動架設評價的橋梁。
二、項目式學習活動過程
根據PBL活動思路,設計了如下活動達成教學目標。
(一)活動一:柳綠花紅喜踏春,包沉人累兩行淚
秋風習習,天高云淡。同學們秋天到了,我們一起背上快樂去秋游去吧!
1.視頻播放。溧陽美麗的秋景(1號公路、天目湖、南山竹海等),快樂地游行。鏡頭鎖定一個小朋友A,背著重重的書包,嘆著氣:我的背包好沉??!小朋友B:你的書包里都有些什么啊?A:把書包倒出來,并展示——書本、作業、零食、水……
教師提問:看來小小背包里要帶的東西這么多呀,難怪秋游背包快把這個小朋友壓垮了。同學們,你們曾經遇到過這個問題嗎?
2.平板電腦現場調查。學生在秋游的時候往往由父母收拾好行李,很多時候甚至不知道要帶些什么去秋游。背包很沉,卻有一些用不上的物品。教師通過平板電腦現場調查,讓學生從自身需求出發,選擇秋游必備物品,享受愜意春天。
(二)活動二:小小背包我做主,吃喝玩用我分類
1.分組進行實物展示:請同學們把自己準備的秋游物品拿出來吧。請同學們來介紹一下,你帶了哪些東西,分別是干什么用的呢?學生自由討論。評價:對表達新穎、流利、積極的同學給予表揚,在其平板電腦上送一顆☆(☆最多的同學有禮物哦?。?。每個小組用掛鉤秤將所帶物品進行稱重,并記錄。
課前布置學生帶旅行的物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秋游的氛圍,為下一環節的分類做好鋪墊。
2.過渡:這琳瑯滿目的物品看得老師眼花繚亂。我們先來給它們分分類吧。請你在平板電腦上點開旅行清單的表格,小組合作將分類的結果填入這張表單內。
預設:學生將歸納出證件類、醫藥類、電子產品類、玩具類、零食類、日常用品、及零錢等其他類。
學生合作完成旅行清單,通過動手分類獲得豐富的生活經驗,提高學生歸納物品的能力。同時,學生掌握到了秋游旅行必備物品的種類,并且同一類的物品不會重復帶,朝著“背包大解放”的目標前行。
(三)活動三:動手動腦巧放置,小背包里大天地
激勵措施:每組中獲得☆最多的同學來領取一只背包。我們先仔細觀察一背包,它的每個部分都起著什么作用呢?
1.請結合平板電腦上背包的相關資料對背包的各個部分進行功能解讀,并將你打算放的物品按序號順序寫在“紙背包”的旁邊。
2.學生填寫結束后拍照上傳小組方案,對每組的“紙背包”進行點評,并發動全體同學對最合理擺放物品的背包進行投票。
引導學生關注背包的設計,結合資料,小組探索出物品擺放的位置與方法。各組在通過自己的思考后,再進行評比,最后動手去操作,初步養成自理能力,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三次測量背包的重量旨在量化學生秋游背包的重量,讓學生直觀感受“秋游背包大解放”的過程。
三、項目式學習的優勢
經過思考和研究,實踐與探索,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以PBL模式為途徑的教學的前景是明亮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1.生活化的學習內容?!肚镉伪嘲蠼夥拧肥莻€小項目,由于上課的對象是三年級的學生,我們在研究問題時,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深挖一個點,研究一個小主題。PBL強調的是探究的深度而非廣度。課題小,易操作,進行實際調查,保證了項目的真實性和學生的參與度。切切實實解決真實生活中復雜而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力。
2.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綜合實踐活動需要學生“動”起來,與PBL學習需要通過實踐體驗、學習書本知識、創造想象等多種途徑去完成。譬如在《秋游背包大解放》活動中,自主分類、列清單、寫“紙”背包,動手去操作等,都促使學生使用各種認知工具來幫助獲取知識、支持方法的獲得。
3.個性化的學習成果。PBL學習需要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更需要有創新意識。學生在活動結束不僅能收獲共性的知識,還能有創新意識的提升;在學習能力方面有質的飛躍,譬如:搜集與整理信息的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等。這是個性化學習成果的顯性表現。
參考文獻:
[1]喬宇宙.如何讓鄉土地域資源與綜合實踐活動相得益彰[J].教育觀察,2015.7:143-144.
[2]王云,王一冰.樂教樂學云平臺支持下的PBL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9.06:82-84.